诗之美
2015-03-24张海明
张海明
唐代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无论是诗歌与诗人的数量、诗歌内涵、诗歌流派,还是诗歌反映的波澜壮阔的社会图景和历史场景,唐代诗歌取得的艺术成就都是后世难以企及的。诗歌的起源最早是歌,然后有诗,中国和西方都是这样。中国最早的诗歌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因而我们可以从诗歌的抒情美、音乐美、吟诵美方面来欣赏唐诗的魅力,它们之间也是相互渗透、互为依存的。
抒情美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中的这些话表明了诗歌的意义与功能。“诗言志”,就是说诗的本质是言志的。在先秦时候,志也包含情感、记忆、说理,但到了唐代,诗歌毫无疑问是抒情的。
唐代诗歌风格各异,流派纷呈,并且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是擅写田园生活的孟浩然的诗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描绘了明月下的边关,是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压卷之作;“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追求高洁理想的豪放之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传达了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强烈的爱国之情……
音乐美
起初,诗词是依附于音乐存在的,诗是歌词,是唱出来的,不是读出来的;后来,诗从音乐中分离出来,诗歌凭借文字自身的魅力,在格律诗是否押韵、节奏是否富于变化的追求中,依然表现出音乐美。听一首乐曲,我们觉得很美,又有着说不出的深层感动,高明的诗人写诗也是如此,他不会故作高深,他的文字和意象是清晰的,而内涵是深邃的。比如晚唐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看似清晰、平白的文字,却传达了丰富的内涵,仿佛“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吟诵美
如果完全脱离音乐,诗歌不可能达到深邃的感人力量。古典诗歌完成了格律化之后,还需吟诵美,吟诵是介于歌与诗之间的表达方式,吟诵美就是朗诵一首诗时获得的听觉愉悦。经常吟诵诗歌,有助于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