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设计研究

2015-03-24李敬川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翻转课堂

李敬川

摘 要:“翻转课堂”理论的引入无疑为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创新,在课前就可以“暴露”出学生的理解差别。“翻转课堂”理论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能够按照学生的学习习惯来安排学习进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意识,在网络反馈下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增强了课堂互动性,最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翻转课堂”;理论 ;高职计算机应用 ;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随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高职院校成为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的选择。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本科院校的学生在特点上还是有一些差别的,越来越多的高职教学工作者寻求教学模式的创新来提高教学效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打破了传统教学那种“先教后练”的模式,按照学生的学习习惯来安排学习进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管理意识,在网络反馈下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增强了课堂互动性,最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翻转课堂”相关理论

“翻转课堂”亦称“颠倒课堂”,是从英文”Inverted Classroom”或“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而来。最早美国化学教师Jonathan在其课堂上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美中小学推广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传统教学往往都是教师讲,学生课后练,“翻转课堂”则颠覆了这种形式:课后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完成知识传授的过程,而具体的知识内化则是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完成。“翻转课堂”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和团队协作学习能力。在“翻转课堂”当中,一般都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与同伴交流的机会,这样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也拓宽了途径。

二、“翻转课堂”理论下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设计

基于“翻转课堂”理论下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首先就应当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其次,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教学那种以知识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来创建教学情境、设置相关问题、提供学生写作探究以及展开会话交流的机会。最后,在运行机制上也应改革创新,创建提升能力的资源环境。既要关注传统教学资源,也应当注重在信息化环境当中开展各类优质资源建设,给学生提供以学生为主体的全面线上线下服务。

2.1“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创建

首先,传统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成两个阶段,首先是“信息传递”,其次“吸收内化”。前者主要由教师来完成,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后者是学生自主完成,在课后吸收内化课堂所学知识。这种模式下大部分学生很难顺利完成“吸收内化”阶段,长期累积下来则会挫败学生的自信心,进而对课程失去学习动力。而翻转课堂就是重构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课前视频学习完成“信息传递”,课上则通过讨论和互动练习来辅助“吸收内化”,这样也就能更好地解决学习过程当中遇到的各种障碍。“翻转课堂”课堂的引入,无论对基础好还是基础差的学生都非常有益,在一定程度上也扮演了分层教学的角色,进而可以帮助教师因材施教。

教学视频可以帮助学生课前理解学习内容,视频当中的问题也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对所学进行检测,并能够正确判断自己的学习情况。如果发现视频当中的某些问题答的不是太理想,学生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认真思考究竟问题出在何处。云平台及时汇总处理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学导师,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上需要关注的点。同时教学视频还能够帮助学生在一段时间过后继续复习和巩固,特别是当前评价技术的不断跟进,使教师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学习相关环节的实证资料,这也有利于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了解学生的真正情况。

2.2“翻转课堂”教学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一般多以住校生为主,具备充裕的课外自由支配时间,且学习自主能力要较中小学生来说更强一些,本身就具备了很高的信息素养能力,这些特点都比较有利于翻转课堂”教学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要想在基于“翻转课堂”理论的前提下,成功应用到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当中去,就应当保证在三个方面能够获得信息技术支持。

在具体“翻转课堂”活动学习阶段,可分为体验参与、场景导入、意义建构和展示应用四级思维模式,同时也是四个阶段。譬如就拿中央处理器教学来说,首先在体验参与阶段,教师可以让高职学生借助手机客户端观看计算机硬件系统当中关于中央处理器相关知识点,其中就包括了中央处理器的概念和一些性能指标等。其次在场景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将一些电脑公司日常销售台账作为 课堂背景,介绍该公司的一些主推产品,并对这些产品进行导入电脑配置报价单。第三,在意义建构阶段,通过前面导入的电脑配置报价单当中的相关中央处理器型号,对当中的某些参数进入深层讲解,使学生能够及时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内容关联起来,加深他们对于中央处理器相关知识的记忆。第四,在展示应用阶段,把配置报价单当中关于中央处理器的另外一些不常见参数进行延伸,在此基础上可导入一些历年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当中关于中央处理器知识点相关的经典试题。

结语: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理论,也应当考虑到因材施教的问题,以及教师专业水平等相关问题。尽管“翻转课堂”理论在国内外应用都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我们还是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翻转课堂”顺利开展还是应当建立在完整的教学设计基础之上的。随着移动多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于教师专业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高职计算机教师更应当在教学当中及时充电,适应教学改革大潮。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也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陶西平.“翻转课堂”与“生成课程”[J].中小学管理. 2014(04)

[2]焦建利.慕课给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与启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02)

[3]田爱丽.借助慕课改善人才培养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02)

猜你喜欢

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翻转课堂
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影响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抓住基础课程五要素,构建数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