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煤炭业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评价的探讨

2015-03-24胡卫东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上市公司挑战

胡卫东

摘 要:目前我国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相对于国外来说具有较大的差异,和国外的评价体系来说我国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评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煤炭业在环境治理上和国外具有很多不同之处,所以在发展中国的煤炭业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评价体系的时候,我们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坚持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原则。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评价主要针对股权结构,董事会和监视会,下面我们针对我国煤炭业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面临的挑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治理结构;上市公司;挑战;策略

引言: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公司股份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主要针对的是公司内部出现的权利问题,责任问题,和利益问题。良好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能够解决公司内部出现的权利问题,责任问题和利益问题,能够有效的解决公司股东之间出现的利益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够保证公司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

公司的治理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上来理解,一方面,公司治理结构时本公司和其它公司之间的利益交换和控制,一方面是指公司内部组织控制和利益分配时牵扯到的结构,法律和制度的安排。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

效益。

内部治理结构时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部分,同时还存在着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围绕着产权问题,主要对项目工程以及工作等进行安排和监督,主要针对公司的内部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和经理等,处理好他们之间因为利益而产生的冲突。这些冲突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股东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一类是公司的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所面临的挑战

(一)股权结构不合理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主要有四个部分组成,包括了国家股,国有法人股,社会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四个方面。表1中列出了2001—2006年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在这四个股中,唯一可以上市流通的就是社会公众股,这部分股一般的占据企业总股份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剩下的百分之七十一不会出现在市场上流通。但是近年来,经过股权的改革,上面的四中股权都已经可以在市场上流通。但是这些股权一般的处于封锁的状态,所以虽然制度允许但是在市场上出现的数量还是很少的。

表1 2001~2006 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国家股 42.17 49.07 37.35 39.42 37.17 37.52

国有法人股 26.37 18.45 27.45 25.76 23.81 25.67

社会法人股 10.54 10.42 25.67 23.65 28.67 23.12

社会公众股 20.92 22.06 9.53 11.17 10.35 13.69

合计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二)国有股权代表缺位

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绝大部分都是原来的国有企业演变而来的。众多的股权中国家股权呈现出了高度集中性,很多的股份都掌握在国家和法人手中,这对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评价具有消极的影响,这样公司的主要的决定权就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不利于公司小股东和大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解决。

(三)内部人控制严重

我国上市公司多数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 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人员由国家行政指派, 因此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内部人控制。即经理层作为内部董事实际控制着公司的经营决策权。在企业改制过程中, 原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成为股份公司的董事和经理人员, 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企业的经营决策权。而且很多公司采取了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做法, 公司治理作为一项制度安排, 在本质上要处理由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由于作为委托人的股东和作为代理人的董事会和经理人员间的利益目标不同, 代理人存在“道德风险”, 可能产生“败德行为”。

三、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让股权多元化

为了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实现股权全流通, 现阶段在一般竞争性企业中, 首先应通过适当减少国有股, 吸收民营企业、国外公司参股、经营者和员工持股等途径, 缩小国有股比重。其次应以国有股减持为契机, 对国有股权进行重组, 大力发展战略投资者, 发挥他们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针对国有股权过分集中, 应对上市公司国有股逐步减持, 可以每股净值为基础, 向公众股东和社保基金、证券投资基金、银行等战略投资者配售, 锁定一定时间后允许其分批上市流通。

结语:上文中笔者针对煤炭业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这对公司对于以后内部治理结构的优缺点总结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莉. 我国煤炭业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评价[J]. 统计与决策,2013,24:197-200.

[2]吕天奇.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运行效率分析[J]. 财经科学,2004,03:113-117.

[3]杨幼珠. 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4,03:291-294.

[4]王海侠.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财务舞弊的防范[J]. 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01:79-80.

[5]史丛莉.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6,03:348-352+360.

[6]刘国鹏.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当代经济,2011,15:44-45.

猜你喜欢

公司治理结构上市公司挑战
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