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内蒙古经济新常态

2015-03-23安静赜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内蒙古常态经济

安静赜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作为对我国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的重大战略判断,也是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大亮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委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根据中央关于新常态的分析判断和部署,深入分析我区当前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我区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把握新常态下的新变化、新特征、新要求,科学研判新常态下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新问题、新挑战,努力探寻培育新常态下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优势、新增长点,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开创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新常态意味着以往高速增长期的结束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均近10%的持续高速增长之后,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呈现放缓态势。分析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既有短期需求波动的因素,更有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潜在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的因素。一是短缺时代已经过去,市场由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已经从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经济复苏疲弱,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发展环境日趋复杂,未来外需对经济增长的低贡献可能成为常态。从国内环境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对汽车、房地产的市场需求从十年多的持续扩张期进入相对平稳增长期。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产能过剩普遍出现,经济增长面临的市场约束日益强化。二是要素低成本时代已经过去,劳动力高成本、原材料高成本、土地高成本、资源高成本、环境高成本呈长期化趋势,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成本约束日益强化。在市场需求和要素成本的双重约束下,支撑以往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新世纪以来,我区抢抓国家进入以能源重化工产业发展为主的发展阶段机遇,曾经保持了十多年的超高速增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区经济从2012年开始下行,从新世纪前十年的年均增长17.3%下降到2014年前三季度的7.7%,从2002年到2009年的速度“八连冠”,下降到2014年前三季度的全国第21位,内蒙古经济同样告别了高速增长。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之后,都会有一个经济减速或者调整的过程。这种变化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此,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主动适应,不再刻意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是要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转到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二、新常态标志着新的经济转型期的开始

新常态不仅表现为增长速度新常态,还表现为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新常态。新常态表象上看是经济减速换挡,但本质上还是由于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传统的经济增长动力趋于减弱,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从我区情况看,我区经济增速放缓的根本原因同样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从三大需求看,过去内蒙古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拉动实现的。随着投资边际效益的下降,仅靠投资“一驾马车”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和后劲已经明显不足。从产业结构看,过去内蒙古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能源工业支撑实现的。受市场和环境的限制,今后煤电产业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几倍、十几倍地翻番式增长。如果不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尽快改变“一煤独大”的产业状况,及早谋划、打造更多支柱产业,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将举步维艰。从要素投入看,过去内蒙古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驱动实现的。随着全国经济下行和资源型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挖煤卖煤、挖土卖土的发展路子已经走到尽头,如果不尽快促进经济发展从资源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内蒙古极有可能面临经济过度下滑的风险。从城乡区域看,过去内蒙古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城市经济带动、呼包鄂地区领跑实现的。受产业结构、增长路径限制,呼包鄂等地区已经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继续简单依靠少数优势地区和城市已经难以支撑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市场主体看,过去内蒙古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国有大企业带动实现的。由于工业主要靠国有大企业支撑,大企业又集中在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客观上导致工业的重型化倾向、投资的资源偏好和就业的拉动不够。如果不能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释放各类市场主体新活力,产业的转型升级就很难实现,经济增长的活力动力就难以增强。总之,我区真正到了不转型升级就难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适应经济进入新常态,关键要把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变成调结构、转方式的内在动力,启动以经济结构重构和增长动力重塑为内涵的经济转型进程,打造内蒙古经济“升级版”。

三、新常态决定着新的发展思维和路径

适应经济新常态,必须树立新常态思维。面对经济增长减速换挡,一方面要保持定力,沉着应对。现阶段经济下行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继续依靠大规模增加资源和要素投入、不断扩大产能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路子已经走到尽头。速度也不是越快越好,关键在于质量和效益。为此,必须坚决摒弃“速度情结”、“GDP”崇拜,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另一方面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也绝不意味着不要合理的增长速度,任由经济增速下滑而无所作为。立足我区欠发达基本区情,解决发展不足主要矛盾,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努力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我区同全国一样,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时期,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经济转型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财政金融风险等问题依然突出,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尚待增强。对此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积极探索做好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寻找经济持续增长新动力,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向改革要动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适应新常态,寻找新动力,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继续下放和取消一批审批事项,抓紧建立完善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真正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切实增强市场主体的动力和活力。我区经济发展动力活力不足,主要原因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为此,必须继续深化所有制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确保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国家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狠抓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破解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切实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保证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水平,节约非公有制企业交易成本,充分释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与此同时,要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的改革任务,紧密结合我区实际,在资源领域市场化改革、农村牧区改革、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领域大胆先行先试,努力提高改革方案质量,从实践中寻找最佳方案,争取取得重大突破,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

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向调整要动力。要以围绕扩大有效需求调整优化需求结构。我区在交通运输体系、能源外送通道等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社会事业等方面有较大的投资空间,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要努力创新投融资方式,着力提高投资效益,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要紧紧抓住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适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新趋势,着力培育养老消费、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文化体育教育消费、绿色消费等新的消费增长点。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紧紧抓住国家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机遇,积极参与其中,进一步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利用俄蒙能源资源、承接国内资金技术、实现深度合作的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要围绕“五大基地”建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适应能源需求结构变化和国家环保战略调整趋势,加快煤炭行业的转型步伐,实施清洁燃煤发电技术改造工程,建设大型清洁电力生产基地,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促进煤炭从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举转变。适应市场和消费心理变化趋势,充分发挥我区纯天然无污染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做强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尽快把旅游、文化、物流、健康、信息等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产业做大做强,努力补齐服务业短板,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顺应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云计算、稀土材料、电子制造、生物制药和林沙草等产业,努力打造更多支柱产业。要围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把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以人为核心,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把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主要平台,进一步做大产业、做活企业、做强城镇、做优环境,着力增强县域竞争力。把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深入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牧区辐射,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在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基础上,加快呼包鄂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管控化解经济运行风险,努力保持率先发展;同时大力支持东部地区等其他盟市、沿边开放地区加快发展,培育壮大新的增长极。

推动全面创新,向创新要动力。适应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的趋势性变化,必须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努力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为此,要继续加大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投入,启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在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稀土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鼓励企业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开发与激励,鼓励企业采取股权奖励、技术入股、提高薪酬等多种措施吸收国内外高水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创新驱动提供人才支撑。与此同时,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动促进我区经济增长从资源驱动走向创新驱动、从粗放型走向集约型的轨道。

(作者系内蒙古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康红波

猜你喜欢

内蒙古常态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智珠二则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闫锡聪
内蒙古大草原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
书画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