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鳖虫科学养殖管理要领

2015-03-23

农家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成虫幼虫

一、幼虫、中虫的管理

地鳖虫幼虫孵化出来后,便与卵块分离。筛出的幼虫连同饲养土一起放入坑池内或盆内饲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10万只,饲养土深8厘米即可,以后随着分池饲养逐渐加深,中虫10~12厘米。幼虫饲养适宜温度为32℃,中虫为30℃。

幼虫出壳后5天开始吃食。这时需喂部分麦麸,瓜果的花,小青菜,南瓜丝等。麦麸最好用细眼筛筛过后泡制。幼虫期需添加面粉,豆粉等更优质的粉料,用量不需过大。

幼虫经7天饲养后蜕第一次皮。蜕皮的1~2天期间不吃食,再经过20天后蜕第二次皮,此时的幼虫吃食量大增,活动量也大,这时便需第一次分池。分池时连土带虫扒出二分之一放入另备的空池或盆内,括平,然后填放入新的饲养土,略超过原来的饲养土深度,分池饲养土如果温差太大,应预热才能进池。

随着幼虫不断长大,养殖密度也显得过大。如果用手翻动饲养土,虫子和饲养土的比例达到1:4,喂食时饲料撒下去,坑土表面呈波浪形翻动,就表示要重新分池了。

幼虫经过3~4次分池便长成中虫,这时预算的坑池内可养满,经拣雄后中虫不再分池,直接长成成虫。中虫的管理较为粗放,饲料也是需粗放一些,能吃饱就行。

二、拣雄交配的管理

地鳖虫的幼虫期公母一样,在蜕第9次皮时,雄虫随之羽化。羽化后的雄虫7~10天性成熟,寻找母虫交配。一只雄地鳖虫可与20~30只母地鳖虫交配。雄地鳖虫数量占总量的40%左右。母地鳖虫需再经3次蜕皮才性成熟,这样雄地鳖虫就显得过多。人工饲养者利用地鳖虫生长的参差不齐的特性,在雄地鳖虫蜕第8次皮后,分拣出生长快,但未羽化的雄地鳖虫,制成干品出售,这一举措可增加产出效益。

雄地鳖虫蜕7次皮后,背部的两片背甲边缘出现2个尖角,而母地鳖虫没有;雄地鳖虫的后腹部生殖厣(生殖口盖)较小,母地鳖虫生殖厣较大。我们根据以上特征,拣出雄地鳖虫。

拣雄工作在饲养池(盆)内出现羽化雄虫后15~20天开始进行。分拣时把虫子筛出,放置盆内逐个分拣,分拣完后把饲养土与拣后留下的母虫一齐放回坑池内继续饲养。因地鳖虫的生长总有参差不齐及人工拣制的不完全,较小的还未体现雄虫特征的与漏拣的雄虫便足够供应母虫交配的需要了。

三、成虫的管理

温室饲养地鳖虫6个月拣雄,拣雄后2个月为交配期,2个月后50%以上的母虫开始产卵。一般每平方分米面积有2粒卵块便可筛孵了。筛卵由人工操作。一般自第一次筛卵后每隔20~25天筛一次。先括去饲养土表面的杂质,一人从饲养池里把虫、土一起扒出来,倒入另一人所持的1目筛里过筛,1目筛下面放置6目筛。1目筛把成虫筛出,倒入旁边预先放置了饲养土的盆里,再用6目筛把卵块筛出倒入另一个专门放置卵块的空盆。一个坑池筛完后,把饲养土与成虫倒入饲养池饲养。

筛出的卵块夹杂着部分地鳖虫粪便等杂物,可放在水中淘洗。卵块入水会浮起来,一般杂物都下沉。把卵块捞出,用清水冲洗后阴干、过筛、簸去空壳、拣杂,这样的卵块就可留种孵化了。卵块除自己留种外,多余部分可作种出售。一时不能出售应用饲养土拌起来,放置在阴凉处保存。-5~10℃可保存半年。

经6个月产卵后,母地鳖虫体重明显减轻,大批量死亡。这时便可采收成品虫了。在采收前3个月第二批幼虫已孵化好并等着分池,这样饲养池始终不空置,周而复始,以达到最佳效益。

四、温、湿度的控制

地鳖虫各龄段对温度要求孵化卵块为28~30℃,幼虫、中虫为28~32℃,成虫为25~28℃。湿度要求孵卵时为35%~40%,幼虫为35%,中虫为40%,成虫为45%。立体饲养池内上下层坑池有2~3℃温差。人工放养地鳖虫时应始终将成虫放置下层坑池,幼虫放置上层坑池饲养。

五、饲喂管理

人工饲养地鳖虫需每天傍晚5~6时投喂食料。喂食量应根据虫子的各个生长阶段的食量灵活掌握。喂食方法分为3种:

1.把饲料制成小团,分点喂食(适用于幼虫)。

2.把饲料撒在饲养土表面(适用于中虫)。

3.用15×15厘米的塑料薄膜做成食台,饲料放在食台上(适用于成虫)。

江苏省常州市超力地鳖虫(土元)养殖专业合作社 马士峰

电话:13606128893

猜你喜欢

成虫幼虫
幼虫的变色秘技
科普小问答:毛毛虫如何变蝴蝶?
拉萨市西花蓟马成虫日活动规律调查研究
湖北省汉江中游黏虫成虫种群动态监测与分析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