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湖南武陵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5-03-23彭福元周佳民黄艳宁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武陵山中药材药材

彭福元,周佳民,黄艳宁,宋 荣

(湖南省农业生物资源利用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

武陵山区包括湘、鄂、川、黔四省的71个县(市、区),总人口3 971 万人。其中,乡村人口的比例占总人口近80%。国土总面积17.8 万km2,农作物耕地面积(不含林、果、药材面积)80 余万hm2,耕地面积占总国土面积11.5%。由于地理阻隔和气候、土壤、地形和海拔的多样性,武陵山区农业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素有“华中天然药库”之称,拥有中草药1 835种,历来为黄连、厚朴等道地药材的传统产区,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已成为该区域地方政府的共识[1]。研究从武陵山区中药材产业优先发展的社会经济、生态条件及制约产业快速发展的3个因素出发,提出加快武陵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措施,以期提升武陵山区中药材种植效益,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1 武陵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

1.1 有适宜中药材种植的生态环境条件

武陵山区处于中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区,区内山峦起伏,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水资源丰富,大小河流有100 余条。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雾多湿重,四季分明,气候呈现明显的垂直性分布差异。平均气温高于14 ℃,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年日照时数达1 160~1 600 h。该区域由一系列西南—东北向延伸的岩溶山原山地构成,区内多高山丘陵,占总面积80 %。地表主要由古生代的沉积岩和部分沉积变质岩组成,如砂岩、石灰岩、板岩、千枚岩、石英砂岩及砂页岩等。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黄棕壤等。大部分山地土壤表层质地偏粗,黏土比例少,在山高、坡陡的地形条件下,土层浅薄,岩石出露多,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武陵山区是一个具有多级夷平面的岩溶山原山地,坡度在25º以下的土地不少。岩溶山区山下河流虽有大量的水,但河谷多属U 型谷,河流两岸的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面积较小,耕地少,制约了稻作农业的发展,较有利于发展中药材、茶叶等旱地农业[2]。

1.2 自然经济状况决定应优先发展中药材产业

武陵山区有植物药194 科1 665种、动物药86科147种、矿物药23种。植物药蕴藏总量达到30 万t、动物药50 t、矿物药l5 t。据统计,武陵山区的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记载物种数量的30%左右,优质中药材品种有厚朴、板党、黄连、山药、白术、独活、百合等,中药材产业逐渐成为当地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3]。

武陵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尖锐,产业结构受生态环境制约较大。山区内土层浅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533.6 m2,水洼地较少,部分地区水土流失、石漠化现象严重。人均生产总值只有1.3 万元,约全国平均水平的1/3,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例为22%,比全国的10%明显偏高。此外,武陵山区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且工业企业少,基本没有“三废”污染,环境质量优良。区域内海拔高度差约1 000 m,既为农业区域化、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优质中药材生产发展创造了适宜环境。

1.3 是历史悠久的优质中药材产地

自唐代以来,辰州泸溪郡的犀角、黄连、黄牙,溪州灵溪郡(今龙山)的黄连、黄蜡等地产药材就享有盛誉,并被列为朝庭贡品。崇祯十七年(1644年),永顺宣慰使司宋启恒创设延寿堂。清朝康熙至嘉庆初年(1662~1796年),里耶、保靖、武溪、浦市、王村的药材集散市场逐步形成。至民国时期,中药材通过里耶、大庸、保靖、武溪、浦阳、王村等集散市场和水路运销至全国各地。1949年后,湘西药业得到稳定发展,经营的中药材品种有朱砂、水银、厚朴、黄连、吴茱萸、木通、茯苓等80 余种。

2012年,武陵山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6 万hm2,中药材年产量近50 万t,年产值达80 亿元,涌现出一批单个种植面积过万亩、产值过亿元,并在国内中药材市场有较强影响的品种,如金银花、百合等。其中,栽培药材以百合年产量最大,达20 万t 以上;松茯苓年产量超过6 000 t,占全国总产销量的1/2。

2 影响武陵山区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的因素

2.1 采挖野生资源过度,资源保护不利

巨大的市场需求导致中药资源无序开发,人们一味追求利益而对这些野生药用植物进行毫无节制的采挖已经对物种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目前,武陵山区竹节参、延龄草、当归、党参、厚朴、重楼、黄精、黄芪等中药材资源破坏十分严重,甚至部分稀有品种面临灭绝。中药资源被过度采挖不仅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而且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威胁[4]。

2.2 重点品种不突出,产业化发展缓慢

虽然武陵山区药源品种丰富,但生产栽培品种较少, 总的来说中药材生产规模不大,没有大宗优势品种。除玄参、黄连、厚朴、百合等少数几个品种外,多数品种未形成种植规模[5]。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和管理落后,导致药材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佳。中药材种子种苗培育管理、收购加工等生产环节不健全,且多数以原材料出口,加工企业与生产单位联系不紧密。当地制药企业消化能力有限,且加工设施简单,品牌意识薄弱,商品包装陈旧,产业化经营滞后。

2.3 财政投入不足,科技支撑不力

虽然有少数单位因育种需要对资源进行收集、保存和评价研究,但由于经费和条件等限制,种质基因库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资源保护能力十分有限;对中药材发展缺乏统筹规划,村民种植中药材随意性大,缺少专业人员和技术支撑,且中药材种植的引种、育苗、栽培、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环节均依靠传统的经验和做法。

3 加快武陵山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措施

3.1 制定武陵山区中药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在摸清武陵山区药源和土家族药源情况后,要科学规划,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种质基因库建设,建立重点资源种质基因活体保护库,对重点特色品种、珍稀资源品种进行抢救性保护,确保中药材资源永续利用。加大政府投入,组织湖南省全省中药生产科研单位,开展主产药材质量标准系统和地道性系统研究,将资源开发与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提倡科学采集,积极发展种植和驯养,保护天然药用植物资源,确保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3.2 开展特色珍稀药材新品种选育及规范化技术研究

加强对野生资源引种驯化栽培,利用组织培养等技术进行种苗快繁,加快黄连、厚朴、玄参等特色珍稀资源的开发利用。对道地中药材品种进行种质提纯复壮,培育优良品种。对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大的优良品种如百合、玉竹、瓜蒌等,要加强引种和栽培技术研究推广,建设中药材技术服务平台,发展中药材特色农业。积极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认证。创新发展方式,做到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同步协调发展,积极探索高效“林+药”“果+药”“农+药”立体种植、复合栽培模式及套作间种技术,在对土壤、地形、地貌、水质等因素综合考察的基础上,采取灵活有效的办法,加强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如企业自建种植基地、企业带动农户建设种植基地(企业提供种苗、技术,签订合同,实现药材保护价收购,降低药农种植风险)、协会联系农户建设种植基地(协会组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提供市场信息)等模式,集中连片发展中药材。

3.3 构建武陵山区中药材发展与开发产业链

首先,对当地资源丰富的中药材如厚朴、杜仲、绞股蓝、茯苓等进行深加工研究,开展药源药品、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畜禽药品及饲料添加剂、美容化妆品等新型产品开发,开发杜仲胶、杜仲酒、绞股蓝茶、茯苓果脯等功能保健食品,巩固和拓展中药材产业链,促进原材料合理消化利用,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其次,加强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和活性化合物的分离,促进原材料的精细加工,增加中药材产品附加值,推广企业在原材料基地建厂加工,从而节省生产成本,提升效益,解决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

[1]朱安国. 贵州省武陵山区土壤侵蚀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1992,(2):1-6.

[2]彭福元. 武陵山区宜茶的农业地质背景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2006,(3):55-56.

[3]周佳民,朱校奇,彭福元,等. 湖南省重要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 湖南农业科学,2011,(7):61-63.

[4]贺军辉.湖南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利用浅见[J].湖南林业科技,1992,(1):75-77.

[5]周日宝,贺又舜,罗跃龙. 湖南省大宗道地中药材的资源概况[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5(2):72-74.

猜你喜欢

武陵山中药材药材
河南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武陵山歌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