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某大型输水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分析

2015-03-23乔世军

东北水利水电 2015年5期
关键词:夯法陷性填方

乔世军

(新疆伊犁河流域开发建设管理局,新疆 伊宁 835000)

1 地质资料

北山坡渠段东起铁厂沟西至朝阳隧洞,全长约35.5 km。粉土分布52段,总长度26.9 km,基础土层岩性大部分为低液限粉土、含砂粉土,少部分为粉土质砂,厚度2~20 m不等,干密度一般在1.4~1.64 g/cm3之间,属中压缩性土。根据室内湿陷性及现场原位载荷试验表明该段土多具有湿陷性,轻微湿陷性下限多位于地表以下5~7 m,局部达10 m;中等湿陷性下限多位于地表以下2~3 m,局部达7.5 m。根据地形地貌可进一步划分2个地貌单元,分别为丘陵山坡区、冲洪积扇区(主要为树林区、耕地区、植被不发育区)。

1.1 土的物理力学特征

洪积扇区:该段土层岩性大部分为上更新统~全新统冲洪积(Q3~4al+pl)低液限粉土、含砂粉土,少部分为粉土质砂,厚度2~20 m不等。

丘陵山坡区:该段土层岩性大部分为上更新统风积(Q3eol)低液限粉土、含砂粉土,少部分为粉土质砂,厚度2~20 m不等。

1.2 土天然含水分布情况

据试验,在整个北山坡段的261组数据中,天然含水率最大值为25.1%,最小值为0.7%,平均值为5.8%;大部分(共241组)为 1.3%~13%,约占总量92%,其平均值为5.2%。含水率3%~18%有200组,占76%。可见北山坡段土的天然含水率很不均匀。

丘陵山坡区:含水率为0.7%~6.4%,平均值为2.2%。

冲洪积扇区:主要为树林区、耕地区、植被不发育区,据试验,冲洪积扇树林区含水率为4.1%~14.7%,平均值为8.4%;冲洪积扇植被不发育区含水率为3.6%~13%,平均值为7.2%;洪积扇耕地区含水率为2.5%~14%,平均值为5.6%。

1.3 北山坡段湿陷性土的分布及处理范围

根据地形地貌可进一步划分2个地貌单元,分别为丘陵山坡区、冲洪积扇区(主要为树林区、耕地区、植被不发育区)。冲洪积扇区湿陷性土的分布长度21.855 km,占北山坡段湿陷性土总长度81%。丘陵山坡区湿陷性土的分布长度5.04 km,占北山坡段湿陷性土总长度19%。

1.4 北山坡段湿陷性土的处理建议

考虑到北山坡段湿陷性粉土部分为自重湿陷,部分无自重湿陷。湿陷性土的起始压力多为10~30 kPa,较小,故对半挖半填、填方及局部全挖方渠道(即中强湿陷性土厚度超过渠道挖深)的湿陷性土均要进行处理。根据以上原则,湿陷性土渠道处理长度为23870 m。其中北山坡冲洪积扇区挖方渠道长度1085 m(即中强湿陷性土厚度超过渠道挖深),占总比例约4%;半填半挖段长度2800 m,占总比例约12%;填方渠道长度15815 m,占总比例约66%;北山坡山坡区半填半挖段长度160 m,占总比例约1%;填方渠道累积长度4010 m,占总比例约17%。

2 处理措施

鉴于北山坡湿陷性渠段长度较长,湿陷性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较差,渠道位于北山坡坡面,坡度较陡,渠道南侧北山坡坡下有清伊高速、国道、农田、居民区及工厂等重要保护对象,因此,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渠道地基湿陷性处理(湿陷性处理同时也对地基进行了加固处理)是必要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进行三个处理方案的比选,即强夯法、翻填法及隔断排水法。

2.1 方案一:强夯法

影响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有夯击能、锤底面积、土体干容重、土体含水量等。根据起吊设备、锤重、落距可分为重夯法和强夯法。重夯法可消除在1~2.5 m深度内土层的湿陷性,强夯法可消除在4~6 m深度内土层的湿陷性。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区效果尤为明显。夯实法采取Menard修正公式:H=k进行有效加固深度计算,经计算H=3 m(6 m)厚的湿陷性黄土需M(夯锤重力)=4 (t10 t),h(落距)=8 m(10 m)。

根据GB/T50600-2010)《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表6.3.1湿陷性黄土渠基处理方法强夯法适用的范围和施工要求:土的含水量宜低于塑限含水量1%~3%”;另根据GB50025-2004《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6.3.4采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宜低于塑限含水量1%~3%。在拟夯实的土层内,当土的天然含水量低于10%时,宜对其增湿至接近最优含水量;当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塑限含水量3%以上时,宜采用晾干或其他措施适当降低其含水量。

北山坡渠道湿陷性基础处理。北山坡渠段中强湿陷性土层2~5 m厚,局部7.5 m。丘陵山坡区(L=4.01 km)含水率为0.7%~6.4%,平均值为2.2%,较小;冲洪积扇树林区含水率为4.1%~14.7%,平均值为8.4%;冲洪积扇植被不发育区含水率为3.6%~13%,平均值为7.2%;洪积扇耕地区含水率为2.5%~14%,平均值为5.6%。借鉴同地区其它工程的处理经验,强夯处理是可行的(尤其含水率大于3%的湿陷性土)。但以上两个工程实例强夯法偏重于加固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水的影响较小),该工程强夯法主要解决地基土层遇水湿陷沉降变形,因此,需通过生产性试验进一步论证天然状态下强夯处理的施工工艺。

2.2 方案二:翻填法

处理方案是将填方及半填半挖段渠基下2~5 m厚度的中强湿陷性粉土开挖后,洒水置备,使其含水率接近最优含水量,再回填并压实,压实度P≥0.98,在此压实指标下已消除土层的湿陷性。

施工方法:可划分不同的施工单元在现场进行湿陷性粉土制备,制备好的湿陷性粉土采用2 m3挖掘机挖装15 t自卸汽车运至填筑面,118 kW推土机平料、人工辅助,羊足碾振动碾压实,分层填筑,边角采用2.8 kW蛙式打夯机或0.7 t小型平板振动夯分层夯实。

2.3 方案三:隔断排水法

引起填方渠道基础湿陷沉降变形水的来源主要是由于防渗系统破坏,渠内漏水渗入填方地基,当湿陷性地基土含水量达到一定含量,在其上附加荷载作用下引起地基沉降变形。若能够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在渗水渗入湿陷性地基土前,隔断或减小渗水,并将渗水顺利排出,这样也能保证填方渠道地基的安全。

该方案为填方渠道基础清基碾压后,先铺设一层3 cm厚找平M10砂浆(若基础土最大粒径小于5 mm,则可以取消此砂浆);其上设置一布一膜(膜厚0.4 mm),防渗膜需伸出渠道轮廓结构线外2 m;膜上再设置10 cm厚粗砂层,作为防渗膜保护层及排水层;其上设置30 cm厚砂砾石作为反滤及排水层。

从工程投资、施工、环境影响、工程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分析,方案二翻填法施工工艺复杂,投资最大;方案三隔断排水法投资也稍大,且工程安全可靠性小,但北山坡渠段工程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北山坡坡下有清伊高速、国道、农田、居民区及工厂等重要保护对象,北山坡坡度较陡);方案一强夯法具有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与其它建筑物施工干扰小,工程安全可靠性高,投资小等优势,因此,推荐北山坡渠段湿陷性粉土地基工程处理措施采用方案一:强夯法。但采取天然状态下(尤其北山坡大部分渠段含水率较低)强夯需进行生产性试验验证。

4 结 语

若采用强夯处理北山坡填方渠道湿陷性地基,建议北山坡比较重要的渠系建筑物,如排洪涵洞、交通桥及交通涵洞等基础均采取强夯法处理,尤其涵洞基础采用强夯不仅可减小砂砾料的换填厚度,节省投资,而且可进一步提高涵洞段渠道的安全可靠性。

猜你喜欢

夯法陷性填方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的研究
不同压实度下黄土填方边坡失稳的模型试验研究
公路路基湿陷性黄土及处理对策
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强夯法施工技术研究
考虑颗粒破碎特性的机场高填方变形与稳定性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排水管道防沉陷设计探讨
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区基坑滑塌边坡治理措施
市政道路高填方区域土石混填技术研究
重夯法施工技术处理公路湿陷性黄土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