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中国式雾霾与微生物密切相关
2015-03-23
2014年冬以来,雾霾频繁肆虐于北京以及广大中东部地区上空,其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影响之重,令全国乃至全世界感到震惊。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国家“973”计划风能项目首席科学家顾为东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与英美等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雾霾相比较,中国雾霾形成机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他认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等污染和广大郊区、农村的土壤、水源严重污染的叠加效应,是中国严重雾霾形成的特殊机理。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97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
科学界形成的共识是:雾霾的形成与气溶胶有直接关系。研究显示,在大气环流相对稳定时,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其中的气溶胶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各种气溶胶污染物逐渐堆积产生“雾霾”。
研究发现,中国雾霾频发和严重性与我国东部地区水土环境面源污染、大量滋生微生物种群有直接关联。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顾为东解释说,微生物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体积小、种类多、繁殖迅速、环境适应能力强。
土壤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所需要的各种基本要素,还具有保温性能好、缓冲性强等优点,因此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有机物含量高,种类复杂,其中的微生物多为腐生型细菌和原生动物;空气虽不是微生物繁殖的良好场所,但土壤、水体、各种腐烂的有机物以及人和动物、植物体上的微生物,都可随着气流运动被携带到空气中。
对于中国的治霾问题,顾为东认为,从长远看,必须加强水土保持力度,加大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治理和生态修复;减少化肥使用量,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抑制微生物种群的形成和蔓延。消除“雾霾”,可以从打破大气中微生物群的生存环境入手,有效抑制和消减重度“雾霾”的形成。在具体措施方面,应充分考虑雾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从两个方面加大治理力度:一是从普遍性角度入手,减少传统的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等凝结核的产生;二是从特殊性角度入手,继续深入研究“雾霾”中的微生物种群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