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新常态
2015-03-23梁平
◎梁平
1月1日,号称史上最严苛的新环保法正式生效。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有望在经济新常态下,进入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环保新常态”。
查了一下,“新常态”一词是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Mohamed El-Erian)先生,在2010年第40届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首次提出的。埃里安认为,世界再也无法回到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前的状态,它将面临一个全新的“正常”状态。
中国国家领导人适时地用“新常态”一词,来定位当今中国的经济形势,明确了我国的发展速度,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要不断优化升级;发展的动力要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那么相应地,我国的“环保新常态”又会呈现哪些特征呢?不妨猜想一下:
企业迈入环保高成本时代。速度降下来不是不要速度,而是囿于减排和资源的制约放缓速度。如果企业在治理污染和资源循环利用上,无力或无意投入,那么只能等待环保大潮大浪淘沙的命运。
环境案件密集高频出现。新环保法让包括环保NGO组织在内的数百个社会团体,成为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等着打官司吧。可能带来的社会进步是,环境污染容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了通过诉讼转化为法庭案件的途径。
环保官员越来越难当。已经有“环保局长是中国最难当的官”一说,环保干部的权力与责任俱增,今后环保局长恐怕不仅会被呼吁“下河游泳”,民众对环保官恐怕会有更多的“体验式”要求。我们的环保官员面对民众的环保需求,至少得拿出比尔·盖茨喝“粪水”的勇气吧。
城市人消费欲望合理降低。刚刚开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指出,现在的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人类的消费活动造成资源超载,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能不买就不买吧,其实你占有的够多了。“土豪”的摆谱越来越变成“逼格”很低的行为,“土豪”也不能随意了(但愿这不是奢望)。
环保产业迎来井喷式发展机遇期。不用解释了,被污染的大气、水源、土壤哪个不需要科学治理?排污、节能、循环利用,哪个不需要高新技术?环保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是毋庸置疑的。
不想说“坏事变好事”、“大乱大治”一类的套话,但是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确实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全社会空前的重视。只想提个醒儿说,在环保事业迎来大发展的春天里,也要防止头脑发热,纵然是做环保,也不天然站在道德高地,也要适应发展方式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