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袋毛精神:一个老国企的创业之歌

2015-03-23于万夫冯立波

化工管理 2015年34期
关键词:刘玉吉化云山

文/于万夫 冯立波

“勤俭创业,艰苦奋斗,爱厂如家,从我做起”的“麻袋毛精神”作为一个老国企的创业之歌,形成于上世纪50 年代,却伴随企业成长、成熟的全过程。

于德泉,必须提到的一位老人

1948年,吉林解放,吉林化工厂回到人民的怀抱。65 岁的老工人于德泉加入了恢复生产的建设者队伍。听说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有技术,领导就给他一台刨床,一台破烂不堪、没人用、也不能用的破床子。几天,这台老掉牙的机器,竟青春焕发地开动起来,为恢复生产立下汗马功劳。

1949 年9 月1 日,66 岁的于德泉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3 年,新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在吉林化工厂的基础上,吉林“三大化”作为“一五”国家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吉林江北,方圆十几里,简直就是个一眼望不见尽头的大工地。领导给已经70 岁的于德泉安排了一个相对清闲一点的岗位—材料仓库保管员。他勤勤恳恳,爱厂如家,有空儿就到工地转,看见散落、遗弃的零部件、废铜烂铁,哪怕是螺钉螺帽,不管有用、没用、能用、不能用,全都捡回来,能修的修,能拆的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自己动手建起来的木板库房的货架上总是摆得满满的,小至螺钉螺帽,大至备品备件,修旧利废,应有尽有,人称“于老仓库”。

有一次,厂里出了事故,在两个车间停产抢修的关键时刻,人们从“于老仓库”一次就选走160 个零部件,解决了恢复生产的燃眉之急。至今在相关的档案资料里,人们可以查到这样一组数据:缝补麻袋5000条,补不了的麻袋片剪成麻刀4000 斤,回收废铁80 吨、铜料1.5 吨、铅料1 吨,修复各种部件1600 个、铜质阀门60 个、水暖器材100 件等等。于德泉还用捡回来并修理好的零部件举办了一个反浪费展览,在厂内引起很大反响。

在他的倡导、影响下,吉化染料厂建了修旧利废的1 号库和再生车间,后来整个吉化公司开展向于德泉学习的活动,各厂都成立了再生车间。1954 年于德泉被评为吉林省劳动模范。1956 年出席吉林省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见到了毛主席。1959 年4 月,这位76 岁的老模范,作为人民代表光荣地出席了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于德泉和“于老仓库”出名了,他以厂为家、兢兢业业的主人翁精神,感动了许多人,也作为企业文化的经典载入史册。1956 年5 月号《人民文学》发表报告文学《中国的老茹尔宾》,介绍于德泉“爱厂如家,勤俭节约”的事迹。

1967 年2 月18 日,于德泉在吉林市去世,享年84岁。

老模范走了,故事还在继续

于德泉走了,但于德泉的故事却没有完。吉化染料厂还有一位老工人叫李云山,比于德泉年纪小,小了整整40 岁。老模范在中南海怀仁堂见到毛主席的时候,同在一个厂的李云山,参加工作还不到两年。李云山身体棒,有力气,在装卸队扛包。

1977 年,50 多岁的李云山被调整到厂里的麻袋库当班长。

染料厂用于包装化工原料的麻袋,每天进出量达到两三千条,面对堆积如山的麻袋,老班长李云山以于老模范为榜样,把麻袋库整治得井井有条,企业整顿时挂上了“一类库”的奖牌,李云山带领十几名女工,发扬光大于老仓库的优良传统,几年如一日地坚持,回收缝补麻袋9 万多条,从麻袋缝里抖落回收化工原料24 吨、麻袋毛200 多公斤……有人算了一笔账,李云山及其麻袋库,在保证生产的同时,节约价值能买回4 台解放牌卡车。

1980 年,李云山出席了全国物质战线劳模大会,领回一面“红色管家人”的锦旗。

与李云山同时代、同在染料厂,还有一位女工叫丁占茹,她埋头苦干,续写“麻袋毛精神”的故事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精彩。

丁占茹所在的14 号车间,每天废弃包装原料的塑料袋20 多条,多的时候将近80 条,而这些装过染料的袋子,总是或多或少的有些染料残留,丁占茹把废弃的包装袋撕开,塞进大铁桶里浸泡,分门别类,串洗3 次,无论冬夏,酷暑严寒,6 年的坚持,她从十几万条塑料袋的清洗中,回收2BLN、FFB 等染料6416 公斤,价值73.8 万元。

进入新世纪,染料厂落后的装置与工艺都淘汰了,但麻袋毛精神却没有褪色,代代传承,熠熠生辉。

苯酚丙酮装置是引进美国UOP 技术。2008 年开始,市场动荡,无法稳产高产,频繁的负荷调整,给工艺带来巨大压力。班长刘玉带领一线操作人员,死看死守地盯着DCS 画面,盯着AMS 塔的塔板温度和焦油塔回流流量,连续跟班分析检测1100 多次,渐进调整,寻找最佳运行数据,将装置的控制点优化在90%以上,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有效降低了各项能耗指标,为工厂创效106 万元。

为了节能降耗,刘玉带人把泵房的蒸汽采暖,改为凝液回水供热,按照零上5~10℃的标准严格控制,在保证设备、管线安全过冬的同时,一个月,全车间的蒸汽消耗每班节约17 吨,每天节约50 吨、每月节约1500 吨,变现人民币就是20 多万元。

夏天的一个晚上,在装置区巡检,经过铁路专用线站台,刘玉看到己二胺空桶参差不齐的堆放在那里,他想归拢归拢,随手一搬,感觉桶底有液体流动。一连检查了好几桶,或多或少都有些挂壁料残留。己二胺,进口化工原料,一吨5 万多元,空桶没空,就这么从厂里放走了?不行,下班后,他再次来到站台,50 多个待运空桶,挨个“控”了一遍,1 个多小时下来,竟然回收了价值1 万多元的原料。

刘玉把他的发现跟班里的党员同志说了,跟他一块儿回收己二胺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空桶里倒出了化工三班党小组的“第一桶金”。当时在工厂开展“党员人均创效1000 元”活动中,他所在的化工三班人均创效8000 元。如今,这个回收项目已经列为车间党支部的“党员工程”长期坚持,每年回收己二胺价值5 万余元。

2009 年春天的一个早晨,站在控制室门前,刘玉发现装置区里的照明灯全都在曙光中有气无力地亮着。心想:“冬天7 点钟亮天,夏天4 点钟亮天,装置里这么多照明灯,要是管理不好,那得浪费多少电呐!”

于是,在他的组织下,“照明灯”被纳入班组岗位责任管起来。整个装置819 盏照明灯,被化工三班20多双“定时开关”般的眼睛死死地盯上了,4 个月下来,节电5.64 万度,价值5 万余元。

领导上把刘玉班的做法在全厂、全车间推广,使个人行为成为团队行动,“麻袋毛精神”在新时期、在他的故乡吉化染料厂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与升华。

2006 年以来,刘玉连续8 年被评为劳动模范、“十大金牌”工人,成为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 年,刘玉20 年如一日点滴节约的事迹被拍成电视专题片,获评中国石油最美一线石油工人称号。2015 年3 月5 日,被中共中央宣传部首批命名为全国50 位“岗位学雷锋标兵”之一。

人们在思考:麻袋毛的“价值”

上世纪90 年代,染料厂一位青年工人以“麻袋毛的价值”为题,作过一个精彩的演讲。他讲到:在我们这个事事处处讲究价值的世界上,麻袋毛恐怕是最没有价值、最不屑一顾的了。而老一辈吉化人却有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在他们看来那微不足道得可以在空气中飘来荡去的麻袋毛,也是有价值的,尤其是麻袋毛精神,更是千金难买的宝贵财富。

这位演讲的小伙子扪心自问,坦然承认,自己只会在“小家”里当主人,因为水龙头用过不关,出门忘记闭灯,水烧开了煤气还在燃烧,对妻子发火、吵嘴,那浪费的不是水,不是电,不是煤气,而是“钱”,那计量表上读出的数字是家里的经济支出哇!

可是在企业里,问问那成百、上千的“主人”们,你那个车间,你那个岗位,有几个漏点,知道吗?滴滴嗒嗒,嗒嗒滴滴,不仅在污染环境,损害健康,漏出去的也是员工的血汗、企业的经济效益,我们尽到“主人”的责任了吗?

如今“麻袋毛精神”已经在吉化落地生根。车间里的“万宝库”、班组里的“百宝箱”,承载着勤俭办企业的优良传统与主人翁精神代代相传。吉化化肥厂通过经济活动分析发现,好多生产控制指标只要升降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就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大利益。造气车间每立方米炭黑含量下降1 克,全年节油58 万公斤;转化车间饱和塔出口温度每上升1 度,全年节电3万度。他们从1 度1 克做起,搞了“10 个1”活动,一年节约价值41.8 万元。后来,又通过“23 个1”、“40 个1”活动,把“双增双节”引向深入。

1990 年5 月13 日,《人民日报 》发表长篇通讯《“麻袋毛”的连锁反应》。文章说:“几十年来,公司领导已多次换届,但是‘麻袋毛精神’却像‘接力棒’一样,一届一届地传下来。”“可贵的‘麻袋毛精神’,一直在吉化闪光。”

2014 年8 月25 日,由中国经济网开设的“节约之星”发布厅发布全国首批十大“节约之星”,吉林石化的“麻袋毛精神”榜上有名。

点评:麻袋毛的价值与主人翁的责任

年龄大的老同志也许还都依稀记得,50 多年前新华社播发了一篇《“一厘钱”精神》的电讯稿。文章通过“一厘钱”“一分钟”“一根火柴”,揭示了“一个真理”:伟大的事业要从最小的事情做起。

近年来,人们一直在反思:再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 亿,都会变得很渺小;而多么微不足道的渺小,乘以13 亿都会变得异常巨大。这就是中国,这就是中国的国情。

这个真理也告诉我们,可贵的“麻袋毛精神”,为什么一直在吉化闪光?可贵的“麻袋毛精神”永远也不会过时。

猜你喜欢

刘玉吉化云山
刘玉 李康楠作品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al and dynamic basis of kinesin dissociation from microtubule by atomistic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再谈吉化的基础管理工作
云山图
Accident Analysis and Emergency Response Effect Research of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in Taiyuan Metro
云山的树
Continuities of Progressive and MixingAlgorithm for Surface Modeling and Editing
关于开展纪念吉化开工建设60周年全国化工行业“学吉化”25周年活动追记
吉化经验历久弥新发扬光大再创辉煌:纪念原化工部开展“学吉化”活动25周年暨吉化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