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策收紧 煤制乙二醇前途暗淡

2015-03-23文/赵川/

化工管理 2015年13期
关键词:煤制乙二醇煤化工

文/赵 川/

政策收紧 煤制乙二醇前途暗淡

文/赵 川/

曾经是新型煤化工“龙头”之一的煤制乙二醇,眼下正陷入前所未有困境。一方面,石油价格持续下探,使煤制乙二醇对乙烯法乙二醇的成本优势几乎消失殆尽;另一方面,由雾霾问题引发的公众对煤化工环保争议日趋激烈,导致国家一系列相关产业政策出现收紧态势。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历经数年,煤制乙二醇示范装置开开停停始终没能顺利达产达标。种种难以预料的迹象不禁让业界开始用充满疑虑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一昔日的新型煤化工宠儿。

石油价格暴跌成本优势削弱

“原油价格下跌,煤制乙二醇较乙烯法乙二醇的成本优势发生逆转,乙烯法取得了价格竞争优势。国际市场方面,乙二醇价格也屡创新低,从去年上半年均价7300元/吨,下探至现在的5000元/吨左右,跌幅超过30%,刷新6年以来的价格新低。两面夹击,直接导致了国内煤制乙二醇全行业濒临亏损的边缘。”内蒙古科技大学化工学院院长王亚雄博士如是说。

据王亚雄介绍,当前,世界范围内生产乙二醇的工艺技术路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原油—石脑油—乙烯制乙二醇,如果按原油价格60美元/桶以下计算,其生产成本为4000元/吨左右;另一种就是我国独创的煤制乙二醇,该技术装置产业化推广实施范围较大的以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与江苏丹化科技集团合作开发的技术为主,工艺成本在4500元/吨左右。在全球经济还尚未走出衰退阴霾,原油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乙烯法重创了我国方兴未艾的煤制乙二醇项目的生存空间。去年至今,众多已投产煤制乙二醇装置停产检修或推迟开工成为普遍常态。

王亚雄说,按照综合成本测算,煤制乙二醇只有原油价格在80美元/桶以上时才能具有与乙烯法的竞争优势。尽管国内的煤制乙二醇项目多以价格较低的褐煤为原料,且项目业主多是大型煤炭企业转型,但煤制乙二醇装置前期投入较大,且技术并未完全成熟,不能满负荷运行,设备折旧费用高,削弱了其成本优势。如果市场人士所预测的近2年内油价将徘徊在70~80美元/桶成真,而煤炭价格却企稳回升,那么未来国内煤制乙二醇项目的生存和发展都将遭遇重大挫折。

据了解,在业界唱衰煤制乙二醇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的同时,不少依旧看好其发展前景的业内人士却表示乐观。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徐典宏认为:“未来预期较好的依据主要是国内供应缺口大。今年,我国乙二醇需求量预计将达到1500万吨,而两种工艺路线实际产量仅为660万吨,缺口840万吨,自给率不足50%。未来几年,乙二醇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局面短期内很难发生转变。”

河南能化集团位于洛阳的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现在正进行单体试车。该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透露,乙烯法的冲击的确存在,但从国内来看,石脑油路线一体化装置未来几年内新增产能十分有限,市场投放量不会很大。据统计,2014~2015年,国内乙烯法仅有约130万吨乙二醇的装置投入运行,而煤制乙二醇新增产能将达到400万吨,是其3倍之多。同时,国外尤其是中东地区的乙烯法乙二醇,受到运费及我国关税等贸易政策措施的制约,其进入中国的价格未必具有绝对优势。此外,尽管乙二醇价格跳水,乙烯法步步紧逼,但眼下煤制乙二醇仍有500元/吨的毛利可图。长远看来,全球经济滞胀格局必定会扭转,石油价格随着宏观经济的复苏攀上80美元/桶、恢复经济常态是大势所趋,届时煤制乙二醇可以逐步替代进口,迎来黄金发展期。

产业政策突变项目推进堪忧

王亚雄分析认为:“事实上,包括煤制乙二醇在内,煤化工行业的水耗、污染物排放量及处理难度都较大,不彻底解决环保问题,愈发严格的产业政策这关就难以逾越。新上项目肯定会搁浅,即使已投产企业也难以立足。我国环保形势日益严峻,尤其是公众对雾霾气候的持续关注和担忧,直接推动了国家对相关产业政策的急速调整,煤化工则首当其冲。包括煤制乙二醇项目在内的新型煤化工曾经在2009年国务院《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2011年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中得到鼓励发展,因而遍地开花,但如今明显开始步入低谷,众多项目因环保等问题延期推进或最终搁浅。”

据了解,截至2014年底,我国在建、拟建煤制乙二醇项目超过20多个,规划年产能达300万吨,分步在河南、新疆、内蒙古、广东、陕西、江苏、福建等多个地区。然而,众多项目能否按时开工或顺利投产都是未知数。国内煤制乙二醇龙头企业江苏丹化集团就因环保问题导致多个项目没有按期投产。2014年年底,该公司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因为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投入试生产受到行政处罚。同时,原定2014年年底试生产的洛阳市1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也因为环境问题被迫延至2015年上半年。另外,部分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地区也在新上煤制乙二醇项目,项目进展堪忧。

贵州省黔希煤化工公司总经理常振国说,该公司正在建设3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目前企业基建基本完工,设备材料订货均已完成,但正在完善水资源评估方案,最令人担忧的是中长期水资源问题。目前企业的取水点是一个叫沙坝河的水库,而黔西电厂二期工程也同在一个取水点,不可避免会出现争水的局面。

去年以来,国家相继推出了多项旨在加大环保力度的政策法规,无疑对煤化工产业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2014年8月20日,国家针对煤化工急刹车发出明确信号,在国家发改委正式对外发布的《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煤化工项目并未如预期被列入其中。2015年1月1日,被誉为史上最严厉的新《环境保护法》正式施行,这不仅是《环境保护法》实施25年来的首次重大修改,而且在雾霾治理、信息公开、环保执法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2015年3月2日举行的新《环境保护法》新闻通气会上,环保部政法司负责人表示,环保部正在研究对环评制度的改革和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修改,并将列入全国人大工作计划。2015年3月4日,工信部印发《2015年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底,减少煤炭消耗400万吨以上,需引起煤化工行业注意的是,该方案强调了重点行业必须提升煤炭清洁利用水平,减少大气排放。

此外,业内人士透露,3月6日,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提出到2017年,焦化、工业炉窑、煤化工、工业锅炉等四大领域将节约煤炭消费8000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5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60万吨、氮氧化物40万吨。

技术瓶颈难解倒逼升级换代

煤制乙二醇的明天究竟会怎样?在多种多样质疑声中,尽快突破技术瓶颈是业界达成的唯一共识。

江苏丹化集团与中科院福建所联合开发的煤制乙二醇技术是我国较早展开产业化实施的自主技术。该技术首先在丹化集团控股子公司内蒙古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中得到应用,并成为国家发改委认定的全国首个煤制乙二醇国家级示范工程。不过,金煤化工装置从2009年12月打通全流程并产出合格产品至今并未达产,国家发改委也因此一直没有对此项目予以验收。

内蒙古通辽金煤化工公司内部人士透露:“2013年,因各类设备故障频繁,多次停车检修,开工率只有54%。2014年企业生产线平均负荷也仅达到76%,共生产乙二醇12.66万吨,乙二醇总成本约5亿元,生产成本为4500元/吨左右,相比2013年每吨成本大幅下降1800元;同时乙二醇销售单价为5189元/吨,毛利润率达17%。2015年度通辽金煤的首要任务是争取实现全年平均生产负荷达到设计产能的85%以上,年产销乙二醇14.5万吨、草酸5.5万吨,优等品产出率稳定在98%以上。”

除了不能达产以外,业内有关专家还披露,目前,国内已投产煤制乙二醇产品更为尴尬的是质量不过关。我国乙二醇产品主要用于生产聚酯、防冻液、不饱和树脂以及黏合剂、油漆溶剂、耐寒润滑油、表面活性剂和聚酯多元醇等,其中聚酯占据我国乙二醇消费的90%以上。目前煤制乙二醇产品杂质含量及产品紫外透光率等指标还不能完全达到聚酯级的要求,只能与乙烯法乙二醇低比例掺混使用。若不能满足下游聚酯市场的要求,煤制乙二醇几乎完全没有市场前景可言,其与乙烯法竞争的成本优势也毫无意义。

就煤制乙二醇技术不完全成熟和产业化项目推广等问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房鼎业、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院长马晓迅等专家指出:其一是催化剂问题,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已开发出的催化剂,存在着命短、贵金属组分含量与反应过程中热点控制难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二是最终产品能否达到聚酯级还有待验证;其三是尚无准确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估,竞争力到底有多大也需审慎检验。所以未来产业发展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试验,不宜大规模全力推进,重点是搞好项目示范。

难解的技术瓶颈正在一步一步倒逼煤制乙二醇的创新升级。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项目和国家“973”计划支持下,该所已经开发出了包含新型高效低成本催化剂、技术及全新工艺技术流程等在内的一整套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二代煤制乙二醇技术。相较于一代技术,二代煤制乙二醇技术进一步优化了工艺流程,实现了催化剂贵金属负载量的降低和有毒金属的替代,催化剂性能和寿命有了较大提升,成本大幅度降低,技术的环保性也大为提高。

猜你喜欢

煤制乙二醇煤化工
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探析
新型装配式CO2直冷和乙二醇载冷冰场的对比研究
乙二醇:需求端内忧外患 疫情期乱了节奏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努力把乙二醇项目建成行业示范工程——写在中盐红四方公司二期3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建成投产之际
纠结的现代煤化工
中国煤化工拟在建及运行项目汇总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
电网晃电对煤制甲醇生产系统稳定性影响研究
煤制天然气高温甲烷化催化剂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