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综合防控模式与政策分析
2015-03-23赵云皓王兆苏
孙 宁 卢 然 赵云皓 王兆苏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重金属污染防治研究中心,北京 100012)
1 因地制宜形成不同的重点区域综合防控模式
重金属污染具有较显著的区域性特点,与产生重金属污染的相关工业行业的分布密切相关。《“十二五”规划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以下简称《规划》)确定全国138 个重点防控区域,提出“按照一区一策、分区指导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对策和相关配套政策并组织实施。”《规划》按照污染因子,划分出七种类型的防控区域,即铅污染区域、汞污染区域、镉污染区域、铬污染区域、砷污染区域、综合污染区域,以及广东珠三角电镀区域、锰三角地区等2 个特殊区域等,提出了不同的防控综合对策。
“十二五”期间,各防控区结合各自实际,分别走出了不同的防控路径,制定了不同的防控政策,实施了不同的污染防治技术手段,形成了不同的防控模式。总结防控区实施经验,总体上可将防控模式总结为五种类型,即以园区化为典型特点的重金属整治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联系的转型升级模式,以大型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污染减排为主的污染防治模式;以淘汰关闭与整合提升,以及联合环境修复为主要特点的综合防治模式,产业的整体退出与实施大范围环境修复的产业退出修复模式,以及重金属历史欠账突出,以整体实施环境修复为主要内容的区域质量改善模式。
防控模式1:转型升级模式。注重将重金属整治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结合,通过重金属防控倒逼产业升级发展,走园区化的集中式发展。重金属污染防控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结合,不但没有将行业搞垮,反而增强行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典型防控区域如浙江长兴、江苏靖江、河南孟州防控区域等。
防控模式2:污染防治模式。大型企业注重清洁生产和污染减排为主导的污染防治模式,重点区域内分布有重金属采选和冶炼大型企业,这些区域的重金属污染防控,以企业生产技术的清洁化、绿色化为方向,同时加大污染防治的力度,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并以水资源和重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作为深度处理的方向。如河南济源、甘肃白银、衡阳水口山地区、株洲清水塘等重点区域。
防控模式3:综合防治模式。以淘汰关闭、企业整合提升、环境修复为主导的综合模式。如湖北郧县、湖南郴州三十六湾等重点防控区。
防控模式4:产业退出与修复模式。此类区域由于环境区域的敏感性或者发展战略和方向的调整,曾经大力发展的重金属相关产业需要逐步退出,实施淘汰、搬迁等活动,生产场地和地下水由于长期受到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需求大。典型区域如湘潭竹埠港及周边地区。
防控模式5:区域质量改善模式。以历史遗留的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和土壤环境修复为主导。典型区域如毕节地区、广西南丹县等重点区域。
2 不同类型典型区域的防控策略与政策分析
2.1 转型升级模式-以浙江长兴防控区域为例
2.1.1 长兴防控区域基本情况
长兴重点防控区域隶属浙江省湖州地级市管辖。长兴县铅蓄电池产业最早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由生产矿灯用蓄电池起步。随着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兴起,蓄电池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4.85 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 5.36 万元,约合8301美元。根据2007年污染源普查数据,长兴县涉重企业共52 家,涉重金属行业2 个,其中包括铅蓄电池业51家,涂料制造业1 家。《规划》确定长兴县为国家级重点防控区域,重点防控元素为铅,主要防控行业为铅酸蓄电池电池业。
2.1.2 防控策略与政策
2011年,长兴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国家“六个一律”和省“八个一律”要求,开展了铅蓄电池行业的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了《长兴县铅酸蓄电池行业工艺装备及环保技术规范》、《长兴县铅酸蓄电池行业卫生防护规范》、《长兴县铅酸蓄电池行业质量管理规范》、《长兴县铅酸蓄电池行业安全生产规范》等4 项规章,对蓄电池企业在工艺装备、环保设施、固体废物处理、生产管理、质量要求、安全生产等方面做出了严格规定,为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提供了制度保障。出台了《铅酸蓄电池行业专项整治扶持政策》、《铅酸蓄电池行业专项整治困难企业员工分流扶持政策》、《关于金融支持长兴县铅酸蓄电池企业专项整治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等扶持政策,在税收、土地、规费、设备投入等方面扶持和鼓励保留企业原地提升或搬迁入园、关停淘汰企业转产转行。通过整治,原地整治提升14 家、搬迁入园16 家、关停31 家,铅蓄电池企业由原来的61 家减少到2011年的30 家。
2012年后,大力实施入园发展策略和环境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对生产规模超过规定标准、卫生防护距离内有敏感目标、不能实施原地提升的企业,一律实施搬迁入园。城南工业功能区和郎山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启动建设,成为长兴县铅蓄电池产业集聚区,入园企业一律按照长兴县《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南功能区、新能源产业园区蓄电池企业行业准入标准》(长经信发〔2011〕5 号)中的16 条准入标准进行改造提升,长兴县两个集聚园区承接了26 家蓄电池企业。有力提升了铅蓄电池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推动了长兴县铅蓄电池产业实现转型升级。2014年实际投产18 家,并集中到新能源高新园区,结束了长兴“低、小、散”的铅蓄电池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推进污染源治理设施的改造升级,铅蓄电池企业必须建设完善铅烟、铅尘、酸雾和废水收集系统、处理设施。铅蓄电池企业称片、包片、焊接、封盖、点胶、注酸、充电等工序生产设备全部完成自动化改造;对所有企业加酸充电车间地面、污水收集沟表面实施二布三油、防酸花岗岩、316 不锈钢等防酸、防腐改造,污水收集输送采用明沟明管;所有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完成自动化改造,其中5 家企业增加了超滤+ 反渗透膜法深度处理工艺;104 套铅尘(烟)除尘器改造为滤筒+高效过滤除尘器。
2013年,长兴县又制定出台了《深化铅蓄电池行业长效管理办法》和《长效管理检查记录台账》,在部门各自日常检查基础上,长效管理办公室针对企业生产装备提升、环保治理设施运行、日常监测、危废处置、企业内部管理等不定期开展全方位联合检查,督促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通过整治提升,长兴县铅蓄电池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2013年,长兴县铅蓄电池行业实现产值263 亿元,比2004年增长1420%;实现销售收入381.9亿元,比2004年增长1692%;实现税收16.02 亿元,比2004年增长573%。社会效益也进一步显现,2013年铅蓄电池投诉件仅为3 件,比2004年的26 件减少88%,比2010年的13 件减少76%,涉及铅蓄电池投诉件明显下降,企业生产更加正常、广大群众更加满意。
2.2 污染防治模式—以河南济源防控区域为例
2.2.1 济源防控区基本情况
铅锌是济源市工业经济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济源市拥有全国最大的铅冶炼加工企业集群,包括豫光金铅、万洋冶炼、东方金铅有限公司等。2009年济源发生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将济源铅污染推向社会。《规划》确定济源玉泉街道和克井镇、思礼镇、承留镇、五龙口镇、下冶镇、邵原镇、大峪镇等范围为重点防控区域,重点防控元素为铅、镉等。各涉重企业排污总量较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仍需持续提高,由原料到产品、及废旧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冶炼企业周边土壤污染范围较大,亟待进行修复治理。
2.2.2 防控策略与政策
以河南济源为代表的污染防治模式,注重对企业清洁生产和鼓励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的政策制定,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资源化利用等工程建设。区域重金属防控主要思路为:进一步加大对废气污染源进行减排深度治理示范与推广,依托玉川工业聚集区有色产业园和有关企业,进一步将中小企业整合入园集聚发展,加速形成由原料到产品及废旧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集中治污,同时加大对主要冶炼企业周边土壤污染修复治理试点示范,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在该思路指引下,2010年以来,在市政府大力支持和国家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下,以豫光金铅为代表的三大铅锌企业大力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重金属削减成效较为显著。先后实施的先进和适用污染防治技术包括:(1)“铅高效清洁冶金及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新工艺研究与应用”、“氧气底吹熔炼-氧气侧吹还原-烟化提锌(简称三连炉)”等创新或改进型炼铅新工艺技术;(2)“等离子化深度捕集”、“复合旋喷塔化学吸收”等含重金属污染物废烟气深度处理工艺技术;(3)“蜈蚣草等植物生态修复”、“离子键合化学稳定修复”等含重金属土壤修复治理技术。在重金属企业周边实施的河道重金属环境综合整治中,实施了“分段截流、水力疏浚底泥、泥浆泵抽吸、加药、稳定化反应、沉淀分离、干化脱水、底泥外运或就地填埋”等集成化的河流底泥清淤与无害化治理技术。
2.3 综合防治模式-以湖北郧县防控区域为例
2.3.1 郧县防控区域基本情况
湖北郧县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毗邻十堰城区,位于丹江口水库上游,是国家限制性功能开发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长期以来紧紧依托东风汽车公司,大力发展汽车配套加工产业,汽车配套加工产业已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建设有十堰博达丰工贸有限公司、郧县华泰机械厂、湖北华阳汽车变速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郧县金顺工贸有限公司、湖北佳恒科技有限公司、神河汽车改装(集团)有限公司等主要从事电镀工序的汽车配套加工企业。这些企业紧邻汉江,生产工艺技术普遍落后,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电镀废水,一直以来电镀废水仅经简单中和处理后就近排入周边的沟、塘,最后进入丹江口水库,对厂址所在区域及纳污沟、塘周边的土壤造成严重的铬污染。特别是十堰博达丰工贸有限公司和湖北华阳汽车变速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周围土壤含铬污染面积较大,污染土方量较多,且都属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调水蓄水后的淹没区,蓄水后,污染土壤的铬会释放到水体中,严重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质安全。
2.3.2 防控策略与政策
湖北郧县防控区确定的总体思路是:保留企业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改造和技术水平提升,对技术水平落后、环境风险突出的企业予以淘汰关闭;对企业关闭后遗留的污染场地实施环境修复;提升区域重金属污染环境监测和监控能力(监测、监察能力建设达到国家三级站标准)。
郧县先后制定落后企业和环境风险突出企业的关闭淘汰政策,按照“扶大限小”的原则,对规模较小、工艺落后、无治理能力的郧县华泰机械厂等4 家涉重企业生产线实施关闭,全部拆除了电镀生产设施。在国家财政资金支持下,对保留企业实施重金属污染治理和改造工程,确保稳定达标排放。湖北佳恒科技有限公司电镀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采用新一代高压脉冲电絮凝(EC)水处理技术+反渗透系统(RO)中水回用处理技术,对电镀废水进行治理。湖北神河汽车改装(集团)有限公司电镀废水治理工程已经投入运行,采用旋流化学一步法+生化处理技术,电镀废水出水水质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表3 排放标准要求。对关闭后的四家企业原厂址近16 万立方米高浓度含铬污染土壤采用异位化学稳定方案(污染土壤挖掘—化学稳定—填埋封存),对含铬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治理。
2.4 产业退出与修复模式-以湘潭竹埠港及周边地区重点区域为例
2.4.1 防控区域基本情况
湘潭竹埠港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三面环绕湘江,地貌平缓,是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的“金三角”中心地带。自20 世纪50年代末,竹埠港开始建设化工企业,是国家首批14 个精细化工基地之一,竹埠港工业区域范围约7.04 平方公里,冶金化工企业最多时达40 多家。该区域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一边为长沙的饮用水上游,一边为岳塘区的大片粮田,涉及电化、新桥两个社区及群力、双埠、五爱、金湖、易家坪、荷塘、滴水、正江和竹埠村9 个村和1 个综合农场,涉及人口19000 余人,给当地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环境污染和风险隐患突出。
2.4.2 防控策略与政策
以湘潭竹埠港及周边地区的产业退出与修复模式,注重对退出产业的鼓励、引导政策的制定。总体整治思路为:搬迁退出,治理旧帐。按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对该区域实施有计划的整体搬迁退出,从根本上将该区域的涉重金属污染和其它环境污染彻底解决。对该区域遗留的含重金属废渣、废水进行综合治理,消除污染隐患。结合城市规划建设、湘江风光带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对该区域的综合治理。按照“关停、退出、治理、建设”的工作思路,加快企业关停退出和污染治理步伐。大力强化政策引导,对企业关停退出实行“一企一策”,制定奖励办法,筹措5000 万元,对按期主动关停的企业实行奖励。对按时退出企业在用地、安置、搬迁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二是服务促进。主动上门、热情周到服务企业,帮助企业完成搬迁选址、升级改造;协调金融机构,对企业新厂建设给予资金支持;对部分配合关停又确需资金的企业,政府从征收资金中借支部分资金促进企业外迁。四是执法推动。对涉重企业实施加密监测和不定时抽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环保、安监、工商、消防、公安、质检等部门持续加大综合执法力度,依法施加倒逼关停压力。三是强化技术支撑。引进清华、中南大学、环科院等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参与重金属项目技术方案编制,支持技术资金实力雄厚的环保企业参与项目投标,提高治理效益和水平。2014年7月底,位于该防控区内26 家企业全部退出。腾退处理的场地陆续开展场地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估,根据调查评估情况,开展该场地污染防治和环境修复总体设计。
2.5 区域质量改善模式-以毕节七星区防控区域为例
2.5.1 防控区域基本情况
毕节地区是贵州省的矿产资源大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丰富的矿产资源造就了曾经大规模的土法炼锌,毕节地区土法炼锌主要分布在赫章县、威宁县和毕节市七星关区,土法炼锌有100 多年历史,大规模的冶炼在二十世纪80年代,90年代达到了高峰,铅锌冶炼曾是该地区乡镇企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炼锌乡镇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土法炼锌”后废渣乱堆乱放随意倾倒,在各乡镇炼锌点及公路两侧遗留了数量较大、分布较广、重金属含量较高的炼锌废渣,铅-锌-镉污染较为突出和典型,污染危害大,给当地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破坏和污染。毕节市七星关区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的聚焦区域为撒拉溪镇和杨家湾镇,杨家湾镇、放珠镇、撒拉溪镇的炼锌废渣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0.42%、3.36% 和46.22%。炼锌废渣利用总量为5000 吨。
2.5.2 防控策略与政策
以毕节地区为代表的区域质量改善模式,注重对区域生态环境与土壤环境的修复。以历史遗留铅锌废渣污染控制为主,2012年国家支持该区域重金属防控2500余万元,先后实施七星关区杨家湾镇七星村下沙坝大埂子村八组马路边铅锌矿废渣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杨家湾镇周驿村寨子山沟铅锌矿废渣污染修复工程和长岩头铅锌废渣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杨家湾镇站坡村董家凹(豹子沟)和三合村高家梁子等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撒拉溪镇的兴隆村大老包和岳家海子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程。重金属环境整治思路为:(1)可利用废渣的综合利用。部分重金属含量比较高、矿渣堆积比较集中、交通条件比较好的矿渣,应结合周围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回收利用能力、距离远近、回收利用成本等情况,通过加工回收利用方式进行提炼,变废为宝;重金属含量较低,满足建材要求,交通条件较便利的矿渣,可以作为建材材料加以利用。(2)难以利用的废渣进行“无害化”处理,开展土地复垦与环境综合治理。主要以客土方式复垦为相关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加固定药剂,对污染物固化后表面覆膜、覆土,植草植灌木等土地复垦的方式实施炼锌废渣污染治理。土地复垦应遵循“因地制宜,综合整治,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草则草”的原则进行复垦利用,被破坏的土地优先复垦成农地,用于种植、林果等农业生产;在无法复垦为农地的情况下,再考虑其它用途,尽量恢复为林地、草地或建设用地、景观用地。(3)建立机制,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明确企业和政府的治理责任义务,制定专项方案,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
2011年以来,先后出台《贵州重金属铅锌矿开采冶炼废渣污染场地原位修复工程(指南)》、开展了《采冶废渣等重金属污染治理效果评价方法研究》。大力开展修复工程建设,先后对杨家湾镇站坡村、妈姑镇新厂村、兴发乡灰渣坡、妈姑镇黑坭寨等历史遗留铅锌废渣较为集中地区的废渣进行固化处置、资源化利用、生态恢复等工程。2013年制定《贵州省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工程项目验收指南(试行)》,从治理面积及渣量是否符合实施方案、工程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监测值是否达标、是否有效降低环境风险 达到预期环境效益、治理项目后期维护是否能够有力解决等方面进行修复项目验收。
3 研究小结
重点区域重金属防控成效直接影响到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成效。重金属防控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在总体防控思路的指导下,不同阶段防控区域的重点任务不同,防控政策也会随着任务的不同相应发生调整。防控区域不同防控模式的不断深化、防控政策的不断完善需要及时开展跟踪调查与总结,这对经验的推广是非常重要的,也将成为我国重金属防控的特色所在。
[1]李欢,钟琼,潘琼,等.沉积物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方法进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3):180-182.
[2]陈鑫,刘京,李东一,等.探讨适用于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评价方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3):37-40.
[3]周明冬,秦晓辉,候洪,苏海英.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危害及防控措施[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2):57-58.
[4]张建伟,魏金春.重金属污染防治立法论纲[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39(1):60-62.
[5]狄一安.我国重金属环境标准发展对策[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8(6):34-37.
[6]肖随丽.关于加强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政策建议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8(6):38-40.
[7]陆轶青.国内外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比较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8(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