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蒸汽驱生产后期改善注汽效果研究

2015-03-23张卫伟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采油作业三区辽宁盘锦124010

化工管理 2015年30期
关键词:汽量蒸汽驱波及

张卫伟(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采油作业三区,辽宁盘锦 124010)

浅析蒸汽驱生产后期改善注汽效果研究

张卫伟(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采油作业三区,辽宁盘锦 124010)

在蒸汽驱过程中,蒸汽既做为加热介质加热油藏,又做为驱替介质驱替原油。然而,在蒸汽驱的不同开发阶段、不同的地质体条件下,油藏所需的注汽强度是不一样的。由于油藏的非均质性和转驱前温度场的差异等因素,实施与设计总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我们开展了改善蒸汽驱效果试验研究。

辽河油田;蒸汽驱;生产效果;注汽调控

齐40块规模蒸汽驱已经进入到突破阶段,面临油汽比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通过综合调控手段的有效实施,实现了汽驱阶段性稳产,但是随着多种调控措施有效性的不断下降,产量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亟待进行汽驱后期调控方式转换。综合以上各种指标现状分析,区块目前有两项技术指标不合理:注汽强度大和采注比低。产量下降主要是由于油井大面积汽窜,而油井汽窜主要是由于油藏实际注汽强度大。因此,注汽强度大是区块存在的主要问题。采注比低导致地层压力高,汽腔难以形成,驱油效率低,采注比低是区块存在的次要问题。只有采取合理“控汽”措施,辅助“稳油”提液措施,才能实现产量稳定。中深层蒸汽驱工业化开发没有前例可以借鉴,油藏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开发规律的不确定性,规模汽驱的发展态势变化快,趋势难以掌控。全面转驱以来,油藏工作紧密围绕动态变化,及时评价,及时调控,开发形势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1 蒸汽驱生产后期改善注汽效果的技术探索

蒸汽驱生产后期使我们认识到:与试验对比,由于地下采出程度、温度场、压力场、饱和度场、井网密集程度的差异,工业化井组比方案设计提前进入突破生产阶段,区块已经越过高峰期,为此适度保持规模、大幅度提高效益,成为我们的应对之策。扩大汽腔是关键,提高油汽比是核心,稳定产量是目标,技术可行是保障,动态分析是基础,注采平衡是界限。注汽调控措施以保持产量稳定,提高油汽比为首要目的。以地质体和汽驱特征决定注汽方式。以油层动用厚度来优化注汽强度。以剩余油目的层、目的区为对象,改变汽腔流动方向。汽驱过程中纵向注汽层段和注汽量调控、汽窜井封窜等技术手段是提高蒸汽驱波及体积、延长生产时间的主要手段,但实施过程中注汽嘴捞均不成功,分注不合格井数逐步增加,造成部分储量无法动用。

1.1 高倾角区重力辅助汽驱技术研究

地层倾角介于150-250之间,蒸汽超覆作用强;汽驱受效主要受构造影响且汽驱受效方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井组内,注汽井下倾部位剩余油潜力较大。

上排井注汽量不变,干度由75%调整45%,井底蒸汽干度35%;中间井排注汽量下调20%,强度由1.8下降1.5,采注比由1.1增加到1.3;低部位井排注汽量下降50%;强度由1.8下降0.9,采注比由1.1增加到1.5,调控效果最佳。

1.2 低倾角区沉积相控调配技术研究

地层倾角小于10°,蒸汽超覆作用弱;区域油层发育稳定,动用油层连通较好;井组平面蒸汽波及不均匀,剩余油潜力主要集中在蒸汽波及弱势区域。

以保持高产井产量稳定为主要目标,限制汽窜方向蒸汽波及,加强热水驱方向受效。加大相邻注汽井组注汽强度差,注汽量调整幅度按采注比1.2进行配注。周期以不破坏井组已形成汽腔。

1.3 成熟度较高地区间歇轮换注汽,减少汽窜,提高油汽比

井组内汽窜井多,纵向上潜力小,平面动用不均衡;井组热成熟度较高,井组日产油<10吨,油汽比<0.1;目前无成熟技术挖潜。以提高油汽比,减少干扰,预防汽窜为目的。采取注汽井间歇停注。不破坏井组已形成汽腔,周期3-5个月。井况完好、隔夹层发育的高温汽窜井实施机械堵窜;对不满足机械堵窜条件的的高温汽窜井实施化学堵窜;井况差,层数多或油层单层厚度大顶部汽窜的油井实施大修封窜。

1.4 转热水驱,继续提高采收率

井组内油井已全面突破;井组热成熟度高,井组日产油<10吨,油汽比<0.1;继续汽驱潜力较小。先期实施的3个井组热水驱,初期日产液平稳,日产油下降滞后于日产液下降,月递减率15.6%;3个月后日产液、日产油回升到热水驱前水平。本次8个井组产量变化规律与3个井组规律相符,递减率为13.3%,回升时间要快,为1个半月左右。

1.5 实际注汽速度不合理区域优化注汽

汽驱成熟度较低,主力层仍有一定潜力,但实际动用层注汽强度大于1.6t/d.ha.m的井组,根据井组平面波及状况,适当下调注汽强度;汽驱成熟度较低,实际动用层注汽强度小于1.6t/d. ha.m的井组,根据井组平面波及状况,适当上调注汽强度;对面临汽窜的井组适当下调注汽量,延缓突破时间。

1.6 平面转向注汽,扩大蒸汽波及

油层发育稳定,但动用不均衡;井组内部分区域剩余油富集,目前井网条件下难以动用。数模表明,实施临时转向注汽,两年后能够扩大原井网蒸汽平面波及11.3%。一是利用汽窜井,二是利用受效差的低产井。优势方向处于驱替末期油井,优化生产压差,延缓汽窜时间;濒临汽窜的高温井,优化生产压差,控制高温井闪蒸;强化弱势方向油井提液,加大生产压差。

2 结语

齐40块蒸汽驱阶段效果评价及中后期动态调控界限有了初步的界定。认清了蒸汽腔的扩展规律:进一步揭示了蒸汽驱不同生产阶段蒸汽腔形成及蒸汽腔驱油作用机理。建立了蒸汽驱生产阶段划分。总结出影响蒸汽驱注采参数。总结出不同阶段注汽调控操作参数的优化条件。影响汽驱效果的注采油藏条件及生产方向的关系。齐40块蒸汽驱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成果应用前景广泛,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示范作用。同时,为蒸汽驱后续科学、合理、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1]杨俊茹.国外稠油开发技术新进展[J].中国海上油气. 2004(01).

猜你喜欢

汽量蒸汽驱波及
蒸汽管网智能监测系统的模拟应用
辽河油田蒸汽驱国内首次大规模开发超稠油
CO2辅助蒸汽驱对四种钢的腐蚀性能影响模拟
蒸汽疏水阀无负荷漏汽量试验优化设计
聚合物流变性对非均质油藏波及效率的影响
薄层稠油蒸汽驱数值模拟研究
消除相互影响的基波及谐波相量测量算法
基于I-O模型船舶工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研究
胜利稠油蒸汽驱开发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
海上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周期注汽量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