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区西部高台子加密井网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方法探讨
2015-03-23张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第三油矿工艺队黑龙江大庆163000
张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第三油矿工艺队,黑龙江大庆 163000)
中区西部高台子加密井网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方法探讨
张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第三油矿工艺队,黑龙江大庆 163000)
中区西部高台子加密井网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严重。通过动、静态资料综合分析,寻找剩余油的富集区。针对不同储层沉积微相及单砂体的动用、水淹状况,优化各项措施。总结出开采过程的实践认识,解决影响因素,摸清单井潜力,大力推进精细分析,精细挖潜,精细测调,通过油水井的综合调整,使开发效果达到极限,为水驱特高含水期的“控水挖潜”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剩余油分布;综合调整;水淹层
中区西部高台子加密井于2009年投入开发,由于加密井开发的目的油层多、油层物性差且临近高含水层,该区块基础含水高于预期含水,含水上升速度快,较短时间内就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为进一步延长油田稳产期,实现“稳油控水”目标,必须弄清剩余油分布特征,适时采取措施挖潜方法。
1 基本概况
中区西部高台子位于萨尔图油田萨中开发区中部,北起中三排水井排,南至中七排水井排,西起108#、121#断层与西区相邻,东至112#、126#断层与中区西部相连,含油面积9.04km2,总地质储量4876.6×104t。
为缓解储采失衡的矛盾,完善注采关系,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该区块于2009年进行加密调整。现共有油水井370口,注采井数比为1:1。
2 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
2.1 剩余油分布特征
目前中区西部高台子高Ⅱ组油层有11个沉积单元采出程度大于40%,动用程度高,有15个沉积单元采出程度小于30%,动用程度低,其余8个沉积单元采出程度在30-40%之间。高Ⅲ油层有有17个沉积单元采出程度大于40%,动用程度高,6个沉积单元采出程度在30-40%之间。
2.1.1 油层厚度与剩余油量呈反趋势
高台子有效厚度大于1.0m油层动用状况较好,三次吸水有效厚度比例达到50%以上,未吸水砂岩厚度仅为3.8%。有效厚度小于1.0m油层动用状况相对较差,三次吸水砂岩厚度比例为25%左右,只有一次吸水和未吸水砂岩厚度占42.2%。可以看出,厚度越小,吸水比例越低,剩余潜力主要集中在有效厚度小于1.0m油层及表外储层。
2.1.2 薄差油层剩余潜力大
高台子油层钻遇有效厚度96.4m,水淹层总有效厚度比例达到97%,中、高水淹层有效厚度比例为90.2%,低、未水淹层有效厚度比例为9.7%。其中,有效厚度0.5m以上油层均100%水淹,水淹较严重;有效厚度小于0.5m的油层高水淹有效厚度只有7.4%,仍有44.4%低、未水淹有效厚度,说明有效厚度小于0.5m油层现井网水驱动用状况差,水驱剩余潜力较大。
2.1.3 表外储层是剩余油的富集处
高台子油层砂岩水洗厚度达到62.7%,有效水洗厚度达到86.6%。有效厚度大于等于0.5m的油层已层层见水,水洗有效厚度比例达到92.9%,有效厚度小于0.5m的表内储层水洗有效厚度为77.6%,表外储层只有31.3%的砂岩厚度水洗。水洗段驱油效率虽然达到了42%左右,但采出程度仅34.5%,仍有一定的剩余油潜力。
2.1.4 射开层数多,层间干扰严重,有剩余油存在
中区西部高台子层间干扰剩余油,由于注水井处于差油层或表外层位置,受层间干扰单层吸水差或不吸水,平面上井组内部存在剩余油。
2.1.5 非主流线区域内仍有少数剩余油分布
由于原井网注采关系已形成多年,原主流线上的剩余油已较少,非主流线区域内的剩余油丰富。
2.1.6 井网控制不住、断层遮挡、注采不完善井区有剩余油分布
井网控制不住型剩余油,平面上分布在零星分布的朵状或窄条带状砂体,由于砂体规模小、井距大、井网难以控制形成剩余油。另外,还有少数因断层遮挡或注采不完善形成的剩余油,但分布零散。
2.2 原因分析
2.2.1 物性差异是决定剩余油分布的关键。物性好的先驱替,先水洗,剩余油少;物性差的后驱替,后水洗,剩余油多。
2.2.2 多旋回沉积、多相带组合,使薄差层成为剩余油的存储地。
3 剩余油挖潜方法及效果评价
3.1 采油井压裂,可提高薄差层、表外储层的导流能力
中区西部高台子加密井网开采主要对象是表内薄层砂及表外层,油层属于三角洲前缘相沉积,砂体特点是砂体粒度细、泥质和钙含量高、物性较差,属于中低渗透率油层,整体表现为韵律段间差异、层间渗透率差异较小,平面上砂体发育较稳定,连续性较好,油层相对较均质。要动用此类储层的储量,压裂最有效。
3.2 多种措施结合调整注水井,改善油层吸水状况
注水井存在层段内油层物性差异较大。如一个层段内既有河道砂,又有表外层发育的薄层砂的油层。由于沉积类型不同,渗透率级差较大,吸水能力差异较大,层间干扰严重,可采用多种措施结合进行注水井调整。
3.3 阶段性实施,及时调整
中区西部高台子加密井网投产表现出含水偏高,上升速度快的特点。通过改变液流方向,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挖潜非主流线区域内的剩余油。通过新老匹配工作,含水上升速度减缓。
3.4 补孔挖潜,提高水驱控制程度,挖掘剩余油
中区西部高台子原井网高Ⅱ组单采,采用九点法,300× 300m大井距,开采对象是高Ⅱ1-24单元。2010年加密井投产后,对老井网高Ⅱ组进行调整。
4 几点认识
4.1 剩余油分析是特高含水期开发的关键。
4.2 有效厚度小于0.5m的表内薄层砂及表外层油层是剩余油的富集区。
4.3 多种资料结合,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有效保证。
4.4 多种措施结合,挖潜剩余油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