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化工企业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管理
2015-03-23王君新疆中泰化学阜康能源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1500
王君(新疆中泰化学阜康能源有限公司, 新疆 乌鲁木齐 831500)
1 化工企业设备备品备件管理内容概要
化工企业设备备品备件管理分为技术管理、计划管理、经济管理以及库房管理。本文针对计划管理与经济管理进行着重分析。
(1)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简单来说就是从自制计划或者外协以及外购计划的提出到备件入库的阶段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备件的修复计划;第二,备件零星采购加工和加工计划;第三外购备件年度以及分批计划;第四,年度、季度以及月度自制备件计划;第五,铸锻毛坯件的需求量进行申请以及制造计划。
(2)经济管理 备件的经济管理在整个备件管理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备件管理质量以及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备件的经济管理主要包括,备件库存自检的审核、备件成本的审定、出入库账目的管理以及备件各项经济指标的统计分析。
2 化工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评定因素分析
化工设备所处环境、设备的维护与检修环境以及运行环境的复杂性与危险性,使得针对化工设备的可靠性的因素评定显得尤为重要。化学设备可靠性的评定主要集中在规定时间以及规定功能上。其中,设备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其使用时间与设备的可靠性呈负相关关系。因此,在进行可靠性评定时,设备的使用时间是重要的参考因素[1]。另外,针对于化工设备的使用效果,也是评定设备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3 化工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的基本手段
(1)建立健全设备检修机制,充分发挥维修人员在设备检修中的主体地位 设备检修机制的建立要紧紧围绕在制度与人两个层面。化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随着时代的进步有着显著的提升,在设备的检修上,也进行了相当大的改革,促进了检修水平的提升。现阶段,化工企业应该继续深化设备检修机制的改革,积极进行设备检修人才的培养,建立起专业性的检修队伍。同时,针对设备的运行故障,必须设立专门的故障应急检修小组,启动紧急预案,形成设备故障的预防与处理的系统化机制。另外,各化工企业之间应该积极进行合作与交流,促进维修人员在经验上的交流与互补,充分发挥维修人员在设备检修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2)积极引进先进的维修技术,鼓励自主维修技术的研发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化工设备可靠性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经验借鉴与学习交流的机会。在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动态之外,还要加强对先进的维修新技术的引进工作,促进企业检修技术水平的提升。这样,不仅能够减轻检修人员的工作量,还能够提高检修的准确率。积极鼓励企业干部职工对新理论、新技术的创新与实践工作,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会与座谈会,促进企业干部职工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3)提高设备利用率,促进检修管理的现代化 在企业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研究中,将设备的利用率作为参考标准,进行维修策略的制定工作。
①定期检修。定期检修在化工企业的设备运行可靠性管理中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通常也被称之为计划检修,其主要适用于设备故障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状况,按照故障发生的一定周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从而实现了人力与物力资源的协调,并不影响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2]。但是,针对于运行故障不随时间变化的化工设备不适用于定期维修。②视情检修。在化工企业设备的运行过程中,根据其发生的故障进行维修策略的决策,也叫做状态维修。视情维修具有时效性,对于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③事后检修。事后维修,主要是在化工设备发生故障并停止运行之后的时间段内进行无计划的维修模式。事后检修对于人力与物力等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准备工作,可以作为最后选择的维修模式。④机会检修。机会维修与视情维修以及定期维修相结合,根据化工企业生产的实际状况,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有效把握,进而对设备的费用有效率得到提升。
4 化工企业设备运行监测系统与故障自我诊断系统的建立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全天候与实时性的监控,从而对故障的发生进行准确的预防与维修。设备的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项目,因此,对于开发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极高[3]。相关科研机构在进行专业队伍的建设时,应该从企业的经济实力、化工设备的发展现状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符合现阶段化工企业的发展需要。
设备故障自我诊断系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从而能够对设备的故障进行检验,得出的数据结果就是故障发生的原因。设备故障诊断系统是一项复杂的运算过程,系统内部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并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与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行结合,从而使数据具备科学性与准确性。
[1]陈仲波.如何提高石油化工企业设备运行可靠性[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3):62-64.
[2]刘杰.刍议化工企业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z2):235-236.
[3]王宗胜.浅谈如何提升石油化工设备运行可靠性[J].中国化工贸易,2015,(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