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理论在内部审计中应用
2015-03-23陈西果
陈西果
近年来人民银行系统在内部审计转型和深化发展中探索实践,内部审计关注绩效、服务治理、增加价值取得初步成效。PDCA是英文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纠正)的第一个字母,因而被称为PDCA循环(亦称戴明循环)。PDCA循环的提出对质量管理有着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引入PDCA循环理论,从促进组织增加价值的绩效视角,探索进一步深化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转型、促进组织价值持续提升的路径。
一、PDCA循环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一)突出目标导向,一切从谋划开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PDCA循环理论与我国古代儒家的事前计划或准备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PDCA基本循环体系中,其开端是P(Plan)——计划,计划必须根植于明确的目标导向,无目标导向就无所谓计划和准备而言;有了前期计划,后面的D(Do)——执行,C(Check)——检查及A(Action)——纠正才有意义,见图(1)。戴明博士在给美国企业领导提出的“戴明十四条”中的首条就明确提出要有“长期目标,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诠释了目标导向和计划在组织发展中的意义。
(二)聚焦问题不足,在执行过程中查找“短板”。问题意识是PDCA循环的关键,如果不能在循环中聚焦问题不足,就不能及时组织运行及计划执行中的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短板”就无法及时得到修补,一次循环就成了“空转”,PDCA就失去了运行意义。只有立足计划执行全过程,通过聚焦问题不足,及时查找到运行中的“短板”,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可行措施加以修正、改进和提高。而查找问题不足则需要“检查工作标准有效性的程序”。这样问题不足的查找才能有据可依,才能真正查找到位。
(三)着眼改进提升,每一轮循环都要获得新的进步。PDCA循环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在每一轮的循环中,最具成功意义的环节在于最后一个环节A(Action)——纠正。通过上一环节对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如何将做得较好的事情做得更好的方法,同时将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因而,四个过程在循环中周而复始,如爬楼梯那样,每一循环都在组织长期目标引领下,有新的具体目标和内容;每一个循环结束,解决了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如此阶梯式、螺旋式上升,以使每一轮循环都获得新的进步。这才是PDCA循环的真谛和要义所在,见图(2)。
PDCA循环理论的提出,也给质量管理实践带来了指导性变革。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有关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探索实践蓬勃开展。50年代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urun)提出了全面质量控制(Totel Quality Management,TQM)思想,1961年全面质量管理之父费根堡姆(Feigenbaum)博士出版了《全面质量控制》一书,全面质量管理在世界各国进一步得到发展。后来经过实践,PDCA循环四个环节演变为P(Plan)——计划;D(Design)——设计;C(Check)——检查;A(Action)——纠正或处理,使四个环节更加严谨实用。我国于1978年也开始引入全面质量管理,国内相关成长型企业结合自身的管理实践,把PDCA简化为4Y(即Y1计划到位,Y2责任到位,Y3检查到位,Y4激励到位)管理模式,让这一经典理论具有中国实践特色的发展。
二、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引入PDCA循环可行性
(一)引入PDCA循环契合了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的形势要求。近年来因顺应内部审计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人民银行提出了“风险导向、控制驱动、关注绩效、服务治理、增加价值”的转型理念。将关注组织运行质量和绩效、服务组织治理、增加组织价值提到全新的战略高度。在此指引下,人民银行系统各级内部审计部门已经逐步用质量管理和绩效审计的思维开展审计工作探索,并取得一些进展和成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13年8月颁布、自2014年1月1日实施的新《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明确赋予了内部审计确认和咨询两大职责,在《准则》中突出了“审计计划、审计结果沟通、审计报告、对舞弊行为的检查和报告、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同时提出了后续审计等审计整改督促落实环节的内容要求,这与PDCA循环四个环节基本契合。
(二)引入PDCA循环适应了人民银行新时期履行中央银行职责的需要。人民银行作为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管理部门,所担负的贯彻货币政策、强化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对人民银行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级人民银行机构站在履行央行职责的前沿,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全面的质量意识履行好各方面的职责。内部审计部门也应积极创新履职,围绕组织中心工作、服务组织发展大局,紧密结合履职实际,从组织运行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不同视角,密切关注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深化内部审计转型探索。围绕整个组织履职质量和运行绩效开展内部审计各项工作,将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领域作为内部审计重点关注领域,将服务履职大局和组织治理贯穿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三)引入PDCA循环与绩效审计的“如何更好”理念相辅相成。PDCA循环的要义在于着眼长远的“阶梯式螺旋上升”,这与绩效审计中的评价“好与不好、如何更好”的理念尤为合拍。将PDCA循环理念引入绩效审计实际工作,更能够从质量管理的“精益求精”视角,审视整个组织或内设部门在履职及运行发展中的整体绩效,或是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某一层面,并从内部审计角度作出“好与不好”的审计评价,提出“如何更好”的建设性审计建议。对内部审计本身而言,也能够通过引入PDCA循环理念,以绩效提升的要求全面强化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如在审计项目立项阶段突出绩效要求;在审计检查过程中规范审计程序、简化审计流程、缩短审计周期、提升审计效能。同时注重与被审计单位的良好沟通,尽可能地取得对方的理解配合,最大限度地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在审计报告阶段,针对不同的报告对象采取不同的报告方式,最大限度达到报告目标、促进审计成果转化等,持续推进内部审计质量的“阶梯式螺旋上升”。
三、人民银行PDCA循环绩效审计应用
(一)切实拓宽审计视野,将质量意识和绩效理念贯穿内部审计工作始终。PDCA循环的引入,要着眼组织履行职责的长远目标,在“关注绩效”的总体要求下,将质量意识和绩效理念贯穿于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的全过程。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要以组织目标为准绳,将服务于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内部审计服务组织治理的战略高度看,在整个组织的PDCA循环大循环中,内部审计和其他职能部门也存在小PDCA循环。这些小PDCA循环都要紧紧围绕组织大PDCA循环进行运转,见图(3)。
在审计工作实践中,要将PDCA循环的精髓充分消化吸收,创造性地运用到内部审计工作各个环节。不仅要把绩效审计作为一种审计类型来探索,而且更要作为一种审计理念,一种审计方法,一种审计视角。除了做好项目绩效审计、部门绩效审计和综合绩效审计,在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离任审计及其他各类审计项目中,虽然项目内涵各有侧重,但在审计资源的分配、审计项目的谋划、审计方案的制定、现场审计检查和审计报告中,都力求体现全面质量管理和绩效审计的内涵和要求。要紧密结合审计项目的内涵要求,实事求是地作出选择和放弃,从不同的绩效维度开展绩效评价。力争每一个审计项目、每一个审计建议都能为组织发展提供建设性的价值增值。立足每一轮内部审计小循环,推动组织价值增值大循环的阶梯式螺旋提升,见图(4)。
(二)厘清内部审计履职边界,在遵循准则框架下积极实践PDCA审计循环。内部审计实践PDCA管理思想,不可能面面俱到、无所不包,必须充分利用好“稀缺资源”,厘清内部审计履职“小循环”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精准发力,凸显自身在组织运转“大循环”中的价值。一方面,内部审计要积极遵循中国内部审计协会(CIA)新修订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关于确认和咨询职能的界定,紧密结合人民银行职责要求和内部审计工作实际,在严格遵循《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从具体准则《审计计划》开始,严格审计工作程序,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及时解决内部审计工作和内部审计项目中发现的问题。识别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咨询的事项,通过贯彻实践PDCA管理思想推动内部审计由“查错纠弊”向防范风险和增加价值方向转变。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在履职范围上,也要按照新修订的《内部审计准则》要求,践行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原则,在充分体现内部审计对组织风险的关注,将“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作为内部审计审查和评价的对象范围的同时,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摒弃内部审计部门“包打天下”的思维,针对组织价值增值的战略要求,依据准则开展确认评价或咨询服务。这也是《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决策与执行”的要求在PDCA遵循中的体现。
(三)优化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最大限度地提升审计工作价值。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和优化审计质量管理是提升内部审计工作价值的关键所在。具体地说,就是将PDCA思想融入审计流程控制,将PDCA理念贯穿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一是强化审前准备的计划管理。要注重组织审计人员持续认真学习内部审计准则,强化遵循意识和转型思维,要从“管理+绩效”的新视角开展审计准备,增强审计计划(Plan)的前瞻性和实用性。二是强化审计分析和绩效评价。审计实践中,不仅要注重从内控合规的视角关注和发现问题、提示风险,而且更多地提出加强组织治理、提升履职绩效的对策建议;不仅要通过绩效综合评价和分类评价,找出存在各类问题(既包括合规性问题,也包括绩效性问题)的背景、原因所在,并进行风险分析和绩效提示,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增值善治的政策建议。三是强化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注重用PDCA的Check(检查)方法,始终坚持创新思维、注重实效。通过调阅有关业务档案,发现问题,同时也积极采用调查、面谈、比较分析、外部延伸调查等适合绩效审计的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数据分析、比对和检查,凸显绩效视角下审计质量管理的新要求。四是强化审后管理,通过持续纠偏,促进阶梯螺旋提升。要站在PDCA的Action(纠正或纠偏)的战略高度,通过审计质量评估、审计项目审理等多种渠道,对审计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强化绩效审计质量事后管理,及时总结审计项目执行中的经验教训,从而促进审计质量的稳步提高,同时在PDCA大循环中推进组织价值的阶梯式螺旋提升。
编辑:秦思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