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肝藏血文献的计量与热点分析

2015-03-22龙晓华王乐鹏马淑然

世界中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热点乙型肝炎资助

龙晓华 王乐鹏 马淑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

思路与方法

中医肝藏血文献的计量与热点分析

龙晓华 王乐鹏 马淑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

目的:分析中医肝藏血理论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CNKI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中医肝藏血理论研究的文献,并以Word形式导出相关文献的题录信息。以Excel工作表为工具,对导出的文献题录信息逐项逐条地整理、规范,并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文献的年代分布、来源、第一作者及其单位、基金资助、高频关键词等进行统计,探讨分析本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并以高频关键词为研究热点展开分析,为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结果:1)目前有关中医肝藏血理论的研究正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中。2)《中医杂志》的载文量最多,其次是《四川中医》与《陕西中医》。3)石林阶是发文量最多的第一作者,发文11篇。4)以第一作者所在单位计,单位发文量最多的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5)有40篇文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并且,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73”计划资助的文献共55篇,占基金资助类文献的50%。6)“肝血虚”“肝阴虚”为研究的热点病理状态,“乙型肝炎”为研究的热点疾病。结论: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法梳理了中医肝藏血理论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与趋势。这对于加深中医肝藏血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肝藏血;文献计量;热点分析

“肝藏血”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调经论》和《灵枢·本神》2篇。随着历代医家的诠释与发挥,肝藏血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至当代规划教材,肝藏血已成为肝藏象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当代对中医肝藏血的研究[1]已涉及理论、临床与实验等诸多方面,与之相关的文献的数量也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增加,为了迅速了解中医肝藏血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并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我们采用了文献情报研究中的文献计量分析法,文献计量分析法是一种以各种科学文献的外部特征为研究对象,以输出量必定是量化的信息内容为主要特点,采用数学与统计方法来描述、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图书情报学分支学科[2]。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检索源,检索有关中医肝藏血理论的文献。选择跨库高级检索为检索入口。检索策略为:(主题:肝藏血)或者(主题:肝不藏血)或者(主题:肝血虚),精确匹配。检索发表时间为2014年10月9日之前的文献。并以Word形式将题名、作者、单位、文献来源、关键词、摘要、第一责任人、基金、年等文献题录信息全部导出。最终得到1 443条题录信息。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文献题录内容包括理论探讨、文献整理、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以及经验介绍等。排除标准:将保健科普类、教育考试类、中兽医、新闻报刊、专利、综述、重复、文摘、行业标准以及少数民族医等类文献逐一排除。

1.3 统计处理 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得到751条文献题录信息。然后利用Excel工作表逐项逐条地统计纳入文献的发表年度、文献来源、文献第一作者及单位、基金资助及文献的高频关键词。

2 结果

2.1 文献数量的年代分布 对文献数量的年代分布及其变化情况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状况。由于检索到的文献的发表时间为1956—2014年,时间跨度较大,且每年发表的论文的数量变化较大,因此,本文以5年为时间段进行统计,以便从整体上把握论文数量的变化趋势。751篇文献的年代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自1954—1978年的25年间,研究中医肝藏血理论的文献数量一直停留在较低水平,其中1969—1973年的文献数量为零。自1978年以后,文献数量不断增加。1979—1988年的10年间文献数量直线上升,共计130篇。1989-1998年的10年间共发表论文182篇,1999—2008年的10年间共发表论文225篇,而2009—2014年的6年间则发表了192篇,由于检索的时间以及出版过程造成的滞后等因素的影响,近6年的论文数量应在192篇以上。另外,据笔者统计,2004—2013年的10年间共发表论文283篇,占纳入统计的60余年的全部文献的37.7%。可见,目前有关中医肝藏血理论的研究正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中。

图1 文献数量的年代分布图

图2 文献第一作者分布图

2.2 文献的来源分布 为了便于搜集、整理相关文献,我们对文献来源进行了统计。在统计时,我们进行了以下规范处理:1)将期刊杂志的名称进行了新旧统一,如将“北京中医学院学报”统一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等;2)将硕博学位论文的文献来源统一为授予学位的学校的现有名称;3)会议论文未予统计。结果共整理出文献来源200种,共703条。其中,文献数量大于10篇的共有14种。见表1。

表1 文献来源分布表

由表1可知,《中医杂志》载文量最多,为29篇。载文量大于20的还有《四川中医》与《陕西中医》。

2.3 文献的第一作者分布 由于通常情况下,对一篇文献而言,第一作者的贡献要比第二、三作者大,因此,在本次统计中,我们略去了其他作者,只对第一作者进行了统计。在文献计量学中这种计量方法常被称为划一计数法[3]。结果发现,发表文献在2篇以上的只有7位,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石林阶(11篇),其次是杨丽莎、陈玉萍、陈昌华各4篇,陈泽奇、胡随瑜、田进文各3篇。

2.4 第一作者的单位分布 由于存在同一篇文献的作者来自几个不同单位,且文献的第一作者贡献较大的情况,为了便于统计单位发文量,这里只对第一作者所在单位进行统计。在统计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如下规范化处理:1)对于太过具体的带有行政区域的单位名称,只保留省、地、县三级行政区域名称,如“江苏省阜宁县益林镇绍宏诊所”规范为“江苏省阜宁县诊所”;2)对于单位名称新旧不一、省略不全者,一律规范为现有名称的全称,如将“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规范为“中国中医科学院”;3)对于具体到单位内设组织机构的,规范为单位现有名称的全称,如将“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规范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发文量超过10篇的结果见表2。

表2 单位发文量分布表

由表2可知,单位发文量最多的为中南大学,为39篇。其余单位为各中医药大学及科研院所。另据笔者的统计,来自中南大学的文献实际上主要来自其附属的湘雅医院。

2.5 基金资助分布 随着我国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科研项目、科研队伍不断增长,科研经费也随之不断增多,相应地,基金资助论文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本文通过论文的基金资助的统计,分析目前有关中医肝藏血理论研究的基金资助状况。结果共有79篇文献获得了110项资助。为了便于统计并反映获得基金资助的整体状况,我们将每一项具体的资助基金名称进行了规范:1)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提供的资助基金分别规范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973计划”;2)按照基金的来源级别将其他的资助基金规范为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三级进行统计。见图3。

图3 基金资助分布图

图4 高频关键词分布图

由图3可知:有40篇文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占基金资助类文献的36%。并且,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73”计划资助的文献有55篇,占比50%。其次为厅局级基金资助的文献,有37篇,占33%。

2.6 高频关键词分布 关键词作为一篇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能够简单、直接、全面地概括出论文的核心内容,在大量同专业论文的关键词集合中,隐含着该学科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等线索。某一学科领域内论文的高频关键词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4]。在本次统计中,我们对关键词进行了一些规范化处理:1)删去与研究内容无关的无统计意义的词语,如“主任医师”“中医药疗法”“研究目标”等;2)对含义相同而表述不同的词汇进行规范统一,如将“情志不遂”“情志不舒”“情志郁结”“情志抑郁”规范为“情志郁结”等。结果排在前5位的高频关键词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目前在中医肝藏血理论的研究中,“肝血虚”“肝阴虚”为研究的热点病理状态,“乙型肝炎”为研究的热点疾病。

3 讨论

文献计量分析法是采用数理统计学方法来定量描述、评价和预测学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图书情报学研究分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17年的解剖学文献统计[2]。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作用[5]。通过对建国以来中医肝藏血理论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我们发现:1)目前有关中医肝藏血理论的研究正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中。2)《中医杂志》的载文量最多,其次是《四川中医》与《陕西中医》。3)石林阶是发文量最多的第一作者,发文11篇。4)以第一作者所在单位计,单位发文量最多的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5)有40篇文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并且,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73”计划资助的文献共55篇,占基金资助类文献的50%。6)“肝血虚”“肝阴虚”为研究的热点病理状态,“乙型肝炎”为研究的热点疾病。

频次高的关键词常被用来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6],通过上述对中医肝藏血理论研究的相关文献的高频关键词的统计,发现目前“乙型肝炎”位列高频关键词第三位,疾病类关键词第一位。并且,在纳入研究的751篇文献中,研究内容涉及乙型肝炎的有83篇,占比11.05%,其中针对乙型肝炎研究的专题文献有57篇,占比7.59%。可见,运用中医肝藏血理论防治乙型肝炎已成为本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一般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表面抗原的携带率为7.18%。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感染者约9 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 000万例,每年因HBV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死亡30余万例,新发乙型肝炎病例50万到100万例[7]。可见,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其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8]。而目前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仍然不尽如人意,治疗理念仍在不断的变化中,尚缺乏一套规范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9]。中医药在抗病毒、调节免疫、抗肝纤维化、改善肝脏炎症及微循环、降酶退黄、延长生命、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等方面显示出综合优势[10]。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中医病变部位在肝胆和脾胃[11],以及肾[12]。主要病理性质为湿热、毒、虚、瘀[13]、痰[14]。最主要的证型为肝郁脾虚和湿热内阻[13,15]。

通过阅读上述83篇运用中医肝藏血理论防治乙型肝炎的文献,发现这83篇文献的主题与类型主要包括理论探讨、临床经验、临床观察与干预、证候研究、生化指标以及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从研究层次来看,多停留在临床观察的层面,用药也多局限于个体经验,在用药安全方面重视不够[6],这正如《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所指出的,虽然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应用广泛,但多数药物缺乏严格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其抗病毒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8]。

另外,通过对上述文献的进一步梳理,发现,目前研究认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证候复杂程度发生变化、正气耗损加重、瘀血证候增多[16]。随着肝炎肝硬化血瘀程度的加重,门静脉高压加重,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加重,肝脏储备功能降低,肝脏凝血功能障碍等。随着肝炎肝硬化阴虚程度的加重,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功能障碍,肝脏合成血浆蛋白功能障碍,门静脉高压加重等[17]。肝血虚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机[18]。血液瘀滞,是肝病病理之关键[19]。肝络瘀阻是病变发展的重要病理环节[12]。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梳理了与中医肝藏血理论相关的文献,初步理清了肝藏血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与趋势,尤其是通过高频关键词对本领域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这对于加深中医肝藏血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表明,利用文献计量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能够更好地挖掘中医药学这一伟大宝库。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不断加强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加快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1]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7-120.

[2]邱均平,王曰芬.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1-25.

[3]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205.

[4]尹相旭,张更平,李晓菲.基于关键词统计的情报学研究现状分析[J].情报杂志,2009,28(11):1-4.

[5]薛晓琳,王天芳,李昕,等.从“肝藏血主疏泄”功能失调角度探讨肝硬化的发生机理[J].世界中医药,2013,8(2):121-123.

[6]王淑斌,孟庆刚.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2):273-276.

[7]庄辉.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09,1(2):18-23.

[8]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S].中国临床医生,2012,40(4):66-78.

[9]申婷,游晶,范晶华,等.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3):339-341.

[10]叶永安.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1):8-9.

[11]丁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病位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

[12]华海清.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7(4):210-211.

[13]周小青,刘新华,孙克伟,等.中西医对慢性乙型肝炎致病机理的不同认识[J].中医药学刊,2006,24(1):17-18.

[14]程良斌,王伯祥.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回顾与展望[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4,24(2):65-68.

[15]叶永安,江锋,赵志敏,等.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J].中医杂志,2007,48(3):256-258.

[16]刘绍能,陶夏平,王融冰,等.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15(3):161-163.

[17]赵丽红.肝炎肝硬化“肝藏血”功能异常表现与微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18]成冬生.从肝血虚论治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理论探讨[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1,21(5):257-259.

[19]黄晨昕,夏于芳,钱祥夕.谢兆丰老中医论肝病化瘀[J].内蒙古中医药,2010,10(14):126.

(2015-03-13收稿 责任编辑:王明)

Bibliometric and Hotspot Analysis of Literature on “Liver Storing Blood”

Long Xiaohua, Wang Lepeng, Ma Shuran

(SchoolofPreclinicalmedicine,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status, hotspot and trend of the research on “liver storing blood” theory,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related research. Methods:Literature on “liver storing blood” theory are retrieved through CNKI database( from the founda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 were copied in the form of Word. With Excel working table as a tool, the bibliography information are organized and standardized one by one, and the age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the source, the first authors and their institutions, fund, high frequency keywords are coun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ture metrology to analyse and discuss hot spots and the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of this field. At the same time, the high frequency keywords a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focu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medicin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ers. Results:1) Study on the theory of TCM liver storing blood is constantly developed; 2)”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ublished most of the papers, followed by the “Sichu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Shaan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3) Shi Lingjie is the first author who has published 11 papers, and ranks the highest. 4) On the working place of the first author,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units issued for the largest amount of the paper; 5) Forty articles won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and 55 papers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 and national 973 project, literature grant funds accounted for 50%; 6) the “liver blood deficiency”, “deficiency of liver yin” are the research hotspot of pathological state, and “hepatitis B” is the hottest research disease. Conclusion:This paper mainly adopts bibliometrics to analyze the status quo, hotspot and trend of liver storing blood theory research.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on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liver storing blood”, and hopefully, it can better guide clinical practice.

Liver Storing Blood; Bibliometric; Hotspot Analysis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1CB50510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刘燕池名医传承工作室资助项目(编号:01/010002607);北京市刘燕池名医传承工作站资助项目(编号:2009-SZ-C-24)

马淑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天人相应理论与临床,E-mail:mashuran64@sina.com

R221.1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5.11.039

猜你喜欢

热点乙型肝炎资助
热点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