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理工类高校不同群体学生运动损伤对比分析与研究*

2015-03-22樊卫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理工类部位运动

樊卫星

(河南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454000)

随着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及“阳光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高校学生健身意识增加,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然而,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中运动损伤屡屡发生[1].具体而言,有些是体育活动参与时的意外事故,较难规避,但多数是因操作不当或预防意识较差造成的.同时,由于学生对运动损伤现场处理以及随后的治疗和康复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致使很多简单的运动损伤得不到科学、合理地治疗,使运动损伤进一步加重或诱使其它相关损伤的发生.这不仅挫伤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体育教学工作及学校管理等方面造成了较大影响.随着国家对大学普及程度的提高,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因此对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研究显得越发重要.本文在对河南省理工类高校学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群体(专业、性别、年级)的运动损伤[2].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5所理工类高校(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轻工业学院、平顶山工学院)不同群体学生的运动损伤项目、程度、时间及致伤原因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文献综述法,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有关运动损伤的资料,综合诸多有益观点.

1.2.2 问卷调查法

对河南省理工类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1份,有效回收率为95.1%;对上述问卷进行部分抽查重测检验信度,两次相关性r=0.76,说明问卷信度能满足研究需求.

1.2.3 专家访谈法(特尔菲法)

对5所理工类高校的在职体育教师、主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以及资深专家采用开放式访谈方法,从运动损伤的现象到原因等进行自由交谈与讨论.

1.2.4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各理工类高校不同群体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所得数据运用Excel2007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河南省理工类高校不同群体学生运动损伤的对比分析

2.1.1 运动损伤项目特点

2.1.1.1 不同专业学生运动损伤项目特点

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以及在非体育专业中的文、理、工科学生的运动损伤项目差别不大,从多到少依次为大球(篮、排、足)、田径、轮滑、小球(乒、羽、网).大球项目具有对抗性强、身体接触频繁、不确定性强等特点,深受广大男生的喜爱,但由于在运动中身体频繁接触,对抗时常发生,运动损伤也不可避免,因此理工类院校学生发生运动损伤事故最多的项目是大球运动[3].而田径项目虽然动作技术简单,但锻炼身体的效果显著,如:跑步、立定跳等.但由于场地、器材等一些外部因素,以及自身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素质不好等内部原因,也经常导致许多学生在此类项目中受伤.轮滑技术复杂、危险性高,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参加的人数,但只要参加,或多或少都会受伤,因此轮滑项目的损伤人数相对较多.小球是隔网运动,不容易出现损伤,因此在小球项目中损伤的人数相对较少[4].

2.1.1.2 不同年级学生运动损伤项目特点

一、二、三年级学生的运动损伤项目差别不大,从多到少依次为大球(篮、排、足)、田径、轮滑、小球(乒、羽、网).同一年龄段、同一地域、相似的学校氛围和文化熏陶,因此运动损伤项目大同小异.

2.1.1.3 不同性别运动损伤项目特点

男生运动损伤项目从多到少依次为大球类(篮、排、足)、田径、轮滑.女生的运动损伤从多到少依次为田径、小球(乒、羽、网).男、女生的运动损伤项目对比发现,男生运动损伤项目最多的是大球类项目[5].由于大球类项目深受广大男生的喜爱,但同时由于这些项目大部分具有身体接触频繁、对抗性强等特点,且男生在运动中容易冲动,因此在运动中极易出现损伤.为应付学校的体能素质达标测试,男女学生都要进行一些田径项目的锻炼,由于有些田径类项目动作技术简单,且锻炼效果显著,但由于受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和运动中的粗心大意或准备活动不充分,以及一些不确定的外部因素导致运动损伤出现.小球是隔网运动,符合女生的性格特点,女生参加较多,且不易损伤[6].

2.1.2 河南省理工类高校学生不同群体学生运动损伤部位特点

2.1.2.1 不同专业学生运动损伤部位特点

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部位从多到少依次为踝关节、脚、手、腕关节、膝关节、腰部,其中脚、踝关节、腕关节都是小关节,在体育活动中用的最多,尤其是踝关节和脚还承受着全身的重量,因此是受伤最多的两个部位.膝关节、腰部是长期训练中多次微小创伤积累起来形成的慢性损伤,相对不是很多.非体育专业的文、理、工科等学生的受伤部位差别不是很大,从多到少依次为踝关节、手、腕关节、脚等一些经常活动的小部位,而且非体育专业学生由于自我保护不力,手指受伤现象尤为突出[7].

2.1.2.2 不同年级运动损伤部位特点

一、二、三年级学生运动损伤部位差别不大,从多到少依次为踝关节、手、腕关节、脚.这些部位都是经常活动的小关节,稍微不注意就可能造成损伤.

2.1.2.3 不同性别运动损伤部位特点

在男生的运动损伤部位中,踝、手、腕关节占损伤部位的91.3%,因为踝、手、腕关节在男生喜欢的大球类项目中用得十分频繁.女生受伤部为从多到少依次为手、腹部、踝关节.因为女生喜欢小球和田径项目,而这些项目的运动对抗程度相对较低,她们的损伤基本上是由于摔倒、身体素质不好造成的,而且中长跑中引起的腹痛现象也相当突出[8].

2.1.3 河南省理工类高校不同群体学生运动损伤程度特点

2.1.3.1 不同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程度特点

体育专业学生的损伤从多到少依次为挫伤、擦伤、扭伤、肌肉拉伤等一些有明显红、肿、热、痛出现的急性损伤,经过几个星期的康复都可以自由活动,对以后肢体的运动影响不大.少数体育专业学生有多次局部的细微损伤所积累的慢性损伤[9].非体育专业文、理、工科等学生损伤程度大同小异,主要以挫伤、擦伤、扭伤、轻微的肌肉拉伤为主,损伤程度不严重,但需要经过几个星期的恢复才能痊愈,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日常的训练和活动中磕磕碰碰是经常的事,因此擦伤和挫伤比较突出.由于自身和外部的不确定因素,扭伤也经常发生.而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和用力过大导致肌肉拉伤的情况中,非体育专业远多于体育专业.

2.1.3.2 不同年级学生运动损伤程度特点

一、二年级学生的运动损伤程度从多到少依次为挫伤、擦伤、扭伤等一些急性损伤,慢性损伤较少.三年级急性损伤比一、二年级少,慢性损伤比一、二年级多.这是由于一、二年级在大学的时间不长,运动损伤知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在运动中极易发生损伤,而且这种损伤大部分发生在不同部位,慢性损伤很少.三年级学生因繁重的学习负担和就业压力,锻炼时间减少,身体素质下降,同一部位发生多次损伤的情况比一、二年级多,慢性损伤相对较多[10].

2.1.3.3 不同性别运动损伤程度特点

男生运动损伤中挫伤、擦伤、扭伤、肌肉拉伤等急性损伤占运动损伤总发生率的87.2%.女生运动损伤从多到少依次是挫伤、擦伤、腹痛.其中腹痛,占总发生率的41.3%,充分说明女生严重缺乏体育锻炼.

2.2 河南省理工类高校不同群体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时间特点

2.2.1 不同群体运动损伤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时间特点

从表1可以看出,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损伤主要集中在运动中期,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损伤主要集中在运动后期.这是由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在运动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比赛上,自身保护下降,忽略了运动中要注意的事项,从而导致伤病出现.体育专业学生在运动中有较多的经验,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能有效的保护自己,但是在运动后期,由于体力下降,疲劳产生,导致运动损伤出现[11].

表1 不同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阶段Table 1 Sports injury stage of different majors

一、二、三年级学生运动损伤出现的阶段基本相同,且主要集中在运动中期.但男生和女生有所差别,男生主要集中在中期,女生主要集中在前期.

2.2.2 不同群体运动损伤在课内外发生的时间特点

从表2可以看出,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损伤主要集中在课外活动.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损伤大多数出现在训练时间.这是由于课外活动时没有裁判,没有老师指导,完全由学生自己把握,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易出现动作粗野,对抗不合理,自我保护不到位等现象,导致非体育专业学生受伤.体育专业学生虽然有一定的保护能力,但由于每天训练量大,身体容易出现疲劳,导致动作变形而引起运动损伤[12].

表2 不同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时间Table 2 Sports injury time of different majors

从表3可以看出,女生运动损伤一般发生在体育课,男生运动损伤多数发生在课外体育活动.女生进行课外活动的次数不是很多,锻炼身体的方式主要以体育课为主,因此体育课女生发生运动损伤比较多.

表3 非体育专业不同性别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时间Table 3 Sports injury time of different gender students of non-sports majors

2.2.3 不同年级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特点

一、二年级的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差别不大,大部分的运动损伤发生在课外活动.三年级学生的运动损伤全部发生在课外活动,因为教学计划规定体育课只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三年级不再开设体育课.

2.3 河南省理工类高校不同群体学生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表4所示,体育专业学生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局部负荷过大.由于体育专业学生要练好专业技术和提高身体素质,必须进行高强度练习,而过多的练习势必导致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容易造成损伤.其次是因犯规动作多、准备活动不充分导致的.非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其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够充分而造成运动损伤,占运动损伤发生率的40.6%.其次是犯规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和防护不力而导致的运动损伤.

表4 不同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Table 4 Causes of sports injury for different majors

一年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从多到少依次为犯规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准备活动不充分等.这是由于大一新生在摆脱高考压力后心态浮躁、莽撞、自我控制情绪差.二年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从多到少依次为准备活动不充分、注意力不集中、防护不力、犯规动作多等.大二学生只知道在运动中表现自我,忽略了在运动前应该做什么和在运动中应该做什么.大三学生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依次为局部负荷过大、准备活动不充分、犯规动作多等.大三学生忙于学习专业课和就业,锻炼身体时间少,身体素质下降,稍作运动就引起疲劳,使局部负荷过大而导致损伤[13].

表5 不同年级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时间Table 5 The time of students’sports injuries in different grades

表6所示,非体育专业男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从多到少依次为准备活动不足、注意力不集中、防护不力、犯规动作多等.男生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即使做也是稍微动动,没有充分活动各关节.非体育专业女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准备活动不充分和其它(身体素质差、技术欠佳、场地器材不良).女生的运动损伤知识和实践缺乏,没有重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因此准备活动做得很少.身体素质差和技术欠佳也是女生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

表6 非体育专业不同性别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Table 6 Causes of injury of different gender students of non-sports majors

2.4 河南省理工类高校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特点和规律

2.4.1 不同专业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特点和规律

2.4.1.1 体育专业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特点和规律

体育专业学生大部分的运动损伤集中在大球(篮、排、足)、田径、小球(乒、羽、网)、轮滑等项目上.损伤部位一般在下肢,包括膝关节、踝关节、脚、腰部、大腿.大部分体育专业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慢性损伤.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损伤大多是挫伤、擦伤、扭伤、肌肉拉伤等一些有明显红、肿、热、痛等出现的急性损伤,有一部分体育专业学生有多次细微损伤所积累的慢性损伤.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大部分集中在训练期间,基本都在运动后期.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是犯规动作多、局部负荷过大、防护不力、注意力不集中等.

2.4.1.2 非体育专业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特点和规律

非体育专业的文、理、工科学生的运动损伤项目差别不大,主要以大球(篮、排、足)、田径、轮滑、小球(乒、羽、网)为主.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腕关节、手、脚等一些经常活动的小部位,有少数学生有慢性损伤.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主要集中在课外活动,大部分在运动前期和中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素质差、犯规动作多、技术欠佳、注意力不集中.

2.4.2 不同性别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特点和规律

2.4.2.1 非体育专业男生常见的运动损伤特点和规律

男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项目主要是大球类(篮、排、足)、田径、轮滑.男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都是在踝关节、手、腕关节、腿、膝盖,主要以挫伤、擦伤、扭伤、肌肉拉伤等急性损伤为主.多数损伤发生在课外活动期间,集中在运动前期和中期.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充分、犯规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防护不力.

2.4.2.2 非体育专业女生常见的运动损伤特点和规律

女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项目以田径、小球(乒、羽、网)为主,损伤部位大部分是踝关节、手、腕关节、腹部.受伤类型主要是挫伤、擦伤、腹痛.运动损伤时间集中在体育课,大部分集中在运动前期和后期.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是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素质差、技术欠佳、防护不力.

2.4.3 不同年级学生常见的运动损伤特点和规律

一、二、三年级学生的运动损伤差别不大,损伤主要集中在大球(篮、排、足)、田径、小球(乒、羽、网)、轮滑.损伤部位大部分是踝关节、腕关节、手、腿、膝盖.一、二年级学生运动损伤程度以挫伤、擦伤、扭伤等一些急性损伤为主,几乎没有出现慢性损伤.三年级学生的急性运动损伤比一、二年级有所减少,慢性损伤比一、二年级学生多.一、二、三年级学生运动损伤基本都发生在课外活动.一、二年级学生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运动前期和中期,三年级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前期和后期.一、二年级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大多是准备活动不充分、犯规动作多、技术欠佳、防护不力.三年级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素质差、局部负荷过大、注意力不集中.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河南省理工类不同群体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项目、部位大部分相同,损伤项目主要集中在大球、田径中的一些项目.损伤部位主要以踝关节、手、腕关节为主.损伤程度以中、轻伤为主,如挫伤、擦伤、扭伤.损伤阶段在年级和性别中差别不大,体育专业学生主要集中在运动后期,非体育学生专业集中在中期.体育专业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主要集中在训练阶段,非体育专业男生主要集中在课外活动,女生以体育课为主.一、二年级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主要在课外活动、少部分在体育课,三年级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全部在课外活动.准备活动不足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而体育专业中局部负荷过大也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

3.2 建 议

(1)学校要开展有关预防运动损伤主题活动,如:展板、讲座、竞赛等,使学生充分了解预防运动损伤的基本知识.

(2)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体育活动的激烈程度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学生不仅要充分认识到不仅要做准备活动,而且做的充分才是关键.

(3)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保护性练习,通过一系列拓展活动增强学生在运动比赛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4)对体育专业学生进行合理训练,科学控制训练时间和运动量.学校要把运动损伤知识纳入公共体育课理论教育范畴,并要在体育成绩中占一定比例.非体育专业男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学校要充分调动女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一、二年级学生要学习运动损伤理论.三年级学生要合理安排锻炼时间,不断提高体能.

[1]袁伟民.体育科学词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陈安槐,陈阴生.体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3]夏成木.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95-96.

[4]石大玲,章爱珍.我国大学生运动损伤调查及病因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52-53.

[5]严小虎,谢恩杰.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0(2):78-80.

[6]杨丽宁.大学课余体育运动损伤调查与预防[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6):94-96.

[7]杨萍.大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123-126.

[8]王晓倩,刘晓莉.山西省高校学生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运动,2010(3):56-58.

[9]张丽梅.高校学生运动损伤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5):85-87.

[10]杨立春.大学生常见的体育运动损伤的调查与预防[J].考试周刊,2011(50):148.

[11]王文胜.高校男女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比较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8):120-121.

[12]刘勇,陈龙伟,马晓光,等.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6):746-747.

[13]易铭裕.师范类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情况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4):91-93.

猜你喜欢

理工类部位运动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不正经运动范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3300多名本科新生清华报到 理工类超八成
理工类院校韩国语专业转型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