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015-03-22曹银忠
□曹银忠 邹 琴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1731]
21世纪,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宽领域、全时空的覆盖,人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网络之中,并且不分昼夜、心甘情愿地徜徉在网络的海洋里,其结果必然会在网络空间留下大量以字节、数据形式呈现的数字足迹。这些数据清晰的显示了人们学习、生活、工作、购物等的活动轨迹,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字节、数据形式量化,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解读可以勾画出人们思想轨迹和情感的倾向。大量可能表现人们行为踪迹和思想动态的网络数据伴随着人们的日常行为急剧涌现,至此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专家指出,在大数据时代,一个国家在网络空间的数据主权是继海、航、空、天之后另一个大国博弈的空间[1],旨在突出大数据研究的重大意义,掌握大数据战略资源、制定国家大数据战略规划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政府的当务之急。在充分认识大数据对经济产业的推动作用之后,人们将视线放在了大数据对教育界的影响上。
在教育领域中,大数据主要存在于学生社交网络、学校网络在线教育平台、校园学生信息管理平台等处,挖掘这些数据信息并将其应用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这将是今后教育领域应用大数据的必然发展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思想向导和精神引领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战场,只有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确保培养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研究大数据并将其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时代发展之所需,这就需要人们正确认识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积极应对,以趋利避害。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网络的使用已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喜欢接触新事物新思想的大学生群体更是须臾不离网络。某一调查当代大学生对新媒体使用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必需,是休闲的主要方式,且对QQ、微博、微信、论坛等社交网络媒体具有较大的使用黏性,对新媒体表现出很高的参与度[2]。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摸清并时刻紧盯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因而如何运用大数据技术可视化地描述大学生个人或群体的“画像”,根据其以往的思想行为数据预判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走向,然后对他们进行分类分层的定向性信息推送,开展定制式、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和新问题。
笔者认为,当今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学生思想行为的波动性、教师教学的网络化、学生数据的价值性。
(一)学生思想行为的波动性
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即自身思想行为不稳定,易受外界信息的影响,其内在原因是由主体自身的特性决定的,即大学生对新奇事物满怀兴趣的天性使然,外在原因则在于外界信息对大学生头脑内固有思想体系的冲击。
学校是整个社会中信息相对封闭的一处地方,其封闭性从中小学到高校逐渐减弱。因此,从中学进入高校的同学们,随着环境的变化,思想行为较之以往更为开放,更喜欢接受新奇事物。从中学只接受课堂上教师教学到高校接受教师教学与接受网络信息并行,从中学坚定地相信老师到高校越来越多质疑老师声音的出现,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的变化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出现波动,对已有知识产生质疑,政治立场发生动摇。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信息的渗透是这些变化发生的重要原因。
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大学生主要接受来自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他们也搜集网络信息并受到网络信息的冲击。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的冲击不容小觑。一方面,网络信息大量涌现,信息获取方式方便快捷,纷繁芜杂的网络信息把整个世界实时的呈现在人们眼前,所有信息尽可摘选;另一方面,某些不良信息恣意生长,它们与课堂上学生接收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悖,且这类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网络信息多以吸引眼球的夸张方式出现并广泛传播,吸引了对新奇信息充满兴趣的大学生们,这极大地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尤其是缺乏信息真伪辨析能力的大学生,虚假网络信息与主流价值观产生的冲击极易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波动。
(二)教师教学的网络化
高校教育中教师教学的网络化是指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影响下,教师应用网络教学,将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话题融入教学内容,制作相关教学设计,或以网络技术为教学手段,使学生使用网络完成作业,即包括教学内容的网络化与教学方式的网络化。
教学内容的网络化是指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等课前准备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所处大数据环境,通过挖掘学生对网络话题关注程度的数据信息,将搜集到的热门话题运用到教学内容中,或直接以其为主题内容阐明教学观点,或以其为正面、反面教学案例辅助说明教学观点。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网络化扫除了以往教学的枯燥性,吸引了学生的关注,同时,巩固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帮助辨析了网络信息的真伪,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教学方式的网络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网络技术丰富教学方式,包括微课、慕课、精品课、资源共享课等等,多种网络教学方式使得同学们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单一学习方式,可以观看世界各地其它教师的教学,可以在课堂之外随时随地“听课”,等等。在以这些网络化教学方式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同学们挣脱了学习时间地点的束缚,获得了更广泛的知识,也为教师实时跟踪同学的学习进程提供了条件,教师通过对学生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状态的观察,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三)学生数据的价值性
学生数据的价值性主要蕴含于学生在使用电脑、手机、校园网等各种设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中,其中,学生的数据信息紧紧依附于学生的校园生活,而学生的校园生活又与学校提供的各种设施密切相关,包括对校园一卡通的使用,学校的视频监控内容,对学校校园网的使用,等等,学生校园生活的数据信息对于高校的教学管理具有很大的价值,而这些价值也只有在大数据时代才能得以充分显现。
学生校园生活所产生的数据记录着他们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这些数据可以表达的信息相当丰富,从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行动到他们思想上的情感动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使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收集并处理:从学生宿舍进出情况的数据中观察学生的作息规律,以培养他们良好的作息习惯;从学生借阅学校图书馆书籍的数据中观察书籍的借阅状况,如哪类书籍更受哪些同学的欢迎,学生借阅书籍的集中时间,用以做好图书馆的书籍推荐工作;从学生在校园网搜索数据中观察他们的喜爱偏好,用以更好的设计并完善校园网站的布局,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登录浏览,通过对校园网站的设计完善,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在浏览过程中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学生社交网站中所表达的情感动态观察他们的思想活动,用以配合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以社交网站为工具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联系,加大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的思想困惑;等等。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事物的发展必然有其内在的原因,大数据的高速发展则源于它为社会各方面所带来的创新发展机遇:政治方面,政府通过官员博客之类碎片化的渠道,进行无孔不入的官民交互;经济方面,生产者以“产消逆转”的电子商务新形式启动内需;城市建设方面,以数据流来配置资金流、物流,使资源分散的农村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3]。文化教育方面,大数据增加了新的文化教育内容与新的文化教育方式等,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两个积极影响,分别是监测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一)监测学生学习生活状况
网络已渗透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社会新力量的高校学生,他们的学习、生活更是伴有大数据的存在,包括利用网络技术学习、通过网络与朋友沟通交流。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实时观察学生学习生活状况,通过社交媒体更深入地认识学生,通过教育平台更准确地观察学生学习过程,通过校园网更科学地预测学生学习未来。
1.认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认识了解学生的前提下进行才更为有效,学生的思想情感状况深刻的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状态。为更好地认识学生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除在课堂内外仔细观察并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外,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贴近学生生活,借助学校设施使用大数据技术了解学生生活。当前学生普遍使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站,与朋友交流或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教育者则可以通过社交网站与学生交流并观察他们的思想情感动态。学生在社交网站上情感交流与表达较为真实,教育者能够在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同时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学校的相关设施如宿舍门禁、图书馆门禁等所记录学生活动轨迹的数据能使教育者更多的了解学生,如读书习惯、生活作息,而校园一卡通的消费数据则可揭示学生们的价值观等信息。
2.观察学生学习过程。在大数据时代观察学生学习过程大体有两类数据来源,分别是学生学习的网络数据和课堂教学的视频数据。随着网络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多的在网络上预习、复习、完成作业、解答难题,教育者通过分析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网络数据来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以总结教学。学生在网络中对学习内容的搜索表现出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点、难点,有助于教师更好的把握教学内容;学生对网络作业的完成状况如停顿点、完成时间、正确率等表明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有助于教师总结教学过程并加以改进。此外,在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视频数据也给教育者提供了观察学生学习状况的更为直观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视频资料实时记录课堂教学过程,有利于规范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同时,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视频资料可以更好的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仔细到对某个知识点、教学案例的反应,从视频中学生的表情、行为反应来反思教学。
3.预测学生思想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性表明,其教育者应给予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思想情感状况同样的关注,重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引导。学校设施记录着学生的生活状况,教育平台、校园网等记录着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收集、整理这些网络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生活的思想、行为趋势,并及早发现他们的思想行为问题从而及时预防与引导。观察社交网站上学生情感的表达是否异常,校园设施中记录的学生生活轨迹是否异常,等等,从中找出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将其与学生的学习状况相联系,分析是属于学生的情感生活上的问题还是学习上的问题,这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快速准确的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学生的情感生活、学习生活做出相应的引导与干预,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
(二)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受教育者自身的知识基础是教育者选择、制定教学方法与内容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则成为检测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为提高教学效果,教育者越来越频繁地运用大数据技术,根据学生课堂内外的具体实际情况来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如师生社交网站的交流互动,微课、慕课等辅助教学方式,等等。
为在课堂内外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需要充分贴近学生生活,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交网络与学生交流互动。教师一方面以情感交流的方式充分了解他们,为学生解决思想情感问题,增进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教师也可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转载文章,或是针对当前某个社会热点的讨论,或是对课堂某知识点的另一种专家解读,或是为某种情绪问题提供的心灵鸡汤,或是对学科前沿知识问题的探索,教师依据对学生实际情况与喜好的分析为其转载文章、推送信息,这些被转载的文章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为学生指明了正确的思想导向。
伴随教育改革的进行,教育者借助网络技术推出了微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一系列新的辅助教学方式。微课是指针对某个主题或知识点而展开的微型视频教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则是一堂包括重难点分解、课文分析、例题解答在内的完整视频教程。这些辅助教学方法,可适于教师在备课时借鉴学习,学生在家中自学,更多的是辅助教师课堂教学,即学生不限时间与地点的按老师的要求学习视频,课堂上讨论、解惑和完成作业,课堂上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 识[4]。学生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及喜好选择多种个性化的在线学习方式,教育者通过对他们在线学习信息的数据挖掘与分析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具体表现在:学习者在在线学习过程中遗留下包括学习日志、学习路径、学习成果数据、课程数据、学习管理数据等学习行为的相关数据,教育者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和兴趣,将学习者分成不同的群组,进而为不同的群组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组织合适的学习活动,根据学习者在在线学习环境中学习困难、学习习惯等,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学习指导和学习策略,改进教学方法[5]。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及其应对
事物发展的两面性决定了大数据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它带来挑战,高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同时也要重点解决好以下挑战。
(一)数据隐私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为更好的认识学生、观察学生学习过程、预测学生思想行为,广泛借助学校各类设施,积极获取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在将大数据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数据信息极易出现泄露现象:学生隐私数据被挖掘,如可能引起他人偏见的个人癖好;不法分子通过特殊渠道获得学生信息后在社会中贩卖以谋取利益,如以所掌握的学生信息对学生家人进行诈骗;学校将学生数据信息应用于不为学生所知的课题研究,如对学生发展前景的预测研究可能会影响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及教育措施,从而影响学生潜力的发掘及长远的发展;等等。学生数据隐私的保护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上述情况的出现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导致学生利益受损,进而使其对学校失去信任。
学生数据信息的泄露,究其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主观上,思想政治教育者没有意识到对隐私数据的保护,对学生隐私数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教育者本末倒置,将视线重点放在课题研究而非学生本身;客观原因则是数据保护技术的欠缺,学生数据信息的保护不足以致被不法分子寻得技术漏洞。解决这些意识上与技术上的问题,首先学校、教育者应意识到学生数据信息的重要性,重视数据保护,固定学生数据信息的用途,在不影响数据真实性的同时数据用途应为学生所知,学生对自身数据的使用拥有知情权。数据保护的意识可以通过广泛宣传、系统教育、制度规范等方式达成,而数据保护的实践方面,技术的提高与完善是实施数据保护最高效措施、最坚实壁垒。采用技术创新将学生数据的所有权归于学生手中,使得数据限于教育方面使用并保护学生隐私,教育者如需使用数据信息应向学生告知用途并征得同意。此外,应增强数据保护技术,弥补数据保护方面的漏洞,将不法分子拒于校园外。
(二)数据筛选
据IDC报告显示,全球信息总量每两年就会增长一倍,其中,2011年,全球被创建和被复制的数据总量为1.8ZB,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和音乐等内容,同时,网络流量每年以33%的速度增长,而移动流量则增速更快,到2015年将增长24倍[6]。大量的数据信息对教育者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但在这数据洪流中不可避免的有许多无意义甚至虚假的信息。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少不了教育者的精细操作,而除此之外他们仍需同时担负教学任务与学生管理任务,此时,无价值数据的存在大大加重了教育者的工作压力,增加了学校的教学成本。无价值数据多产生于各类校园设施,虚假数据则多存在于网络中,来源之广泛、内容之歪曲,如:有网民质疑一级英雄邱少云火中严守命令违背生理学,谣传奉献英雄雷锋造假,质疑特级英雄黄继光堵机枪不合逻辑,等等。这些对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的诬蔑令正在塑造自身思想道德的学生茫然,令正在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群众心寒,虚假数据为教育以及社会带来的危害更甚于无价值数据,因而在数据流中对数据信息的价值性、正确性进行精确筛选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首先,为减少无价值数据需对数据流去粗存精,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自己的工作、研究课题有很好的预见能力,以事先保存所需的必须数据以及相关数据。同时,为避免教师的估计错误并减少其错误影响,亦可在适当时间内保存所有数据。其次,为剔除虚假数据信息需分析数据去伪存真,如极易影响学生的网络虚假信息,学生应对老师、学校调研所提供的虚假信息,等等。
四、小结
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诸如学生思想行为易波动、教师教学日益网络化、学生信息数据极富价值等特点,依据这些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充分抓住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利用大数据监测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并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同时积极应对数据隐私易泄漏、数据筛选困难等挑战,力争在大数据时代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大大提升。
[1]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6):647-657.
[2]江芳俊.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三明学院学报,2014,31(5):90-94.
[3]姜奇平.大数据的时代变革力量[J].互联网周刊,2013(1):32-37.
[4]陈光海,韩晋川,王应.网络教学中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应用[J].科技展望,2015(3):172-174.
[5]徐鹏,王以宁,刘艳华,等.大数据视角分析学习变革——美国“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报告解读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6):11-17.
[6]郭平.数据洪流带来三大挑战[EB/OL].(2012-06-04).http://wap.139sz.cn/read/article.php?id=215057&al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