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信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5-03-22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医学人才

1 医学信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有效提高各国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重要平台和工具。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才”是根本,是基础。2012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研究制订本地区的卫生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完善卫生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重点培养具有医学和信息学双重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和服务于技术、应用的实用型专门人才”。可见,培养符合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医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1]。

我国目前需要大量具备医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信息管理等多重知识结构的医学信息专业人才,医学高校设置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正是培养医学信息人才的摇篮。但由于各高校信管专业的学科背景不同,依托的院系不同,导致信管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也有所不同[2],部分信管专业的方向和目标不能适应卫生信息化建设需求。例如吉林大学的信管专业(医药信息管理方向)依托的是公共卫生学院医学信息学系,学科背景是图书情报学、信息学,学制五年,部分主干核心课程与预防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并轨,授予管理学或预防医学学士学位;广东医学院信管专业依托的是信息工程学院,设有医学信息系统、医学信息两个方向,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因此,医学高校要及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重点培养熟悉临床医疗、医院管理及掌握IT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2 湖北医药学院医学信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湖北医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于2005年开始招收信管专业四年制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医学信息管理。该专业在建设初期存在着专业定位不清晰、课程体系不规范、师资力量薄弱等一系列问题。

我校为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制订了信管专业(医学)培养方案,在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师团队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现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3]。2013年我校信管专业成功申报省级教学质量工程“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项目”,并获得2014年湖北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优质教学团队

我校结合社会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术、了解医药卫生领域现状、具备一定的管理学知识、具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相关问题、从事计算机医学应用等能力,能够在医院信息化、卫生信息网络工程、医药电子商务等领域从事系统维护、软件开发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4]。

优秀的教学团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校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共联合”的途径打造一支具备信息学、医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专业教师团队[5]。我校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鼓励计算机专业或医学专业青年教师到综合性大学及研究院/所进行医学信息专业进修深造;依托“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安排专业教师轮流到企业进行锻炼学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并采用聘请附属医院信息科从事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师为兼职教师等方式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2.2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信管专业(医学)的课程设置应与其培养目标联系起来,开设基本的专业基础课和应用课程,培养学生的医学信息系统开发能力。我校瞄准专业发展前沿,结合医疗软件产业的发展及医疗IT企业对人才知识与能力需求,以医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为主干学科,动态调整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6]。2013年我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包括通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指定选修课等模块的课程;建设医药卫生信息管理类、医药卫生信息系统类、医学统计类、计算机科学类等具有“医信融合”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表1)。

表1 信管专业(医学)核心课程群建设

结合医药卫生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发展,专业教师根据本专业特点编写、修订教材,已编写出版《软件工程基础》、《UML面向对象分析与建模探究》、《软件质量及质量保证技术探究》、《C程序设计基础》、《Java Web应用开发基础》和《医学信息分析与决策》等符合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系列教材。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各课程实验环节的改革和实验课程教材的筹备工作。

此外,我校还建立了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并通过引进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加强课程网站建设、开发网络化教学平台、购买HRP软件平台等方式,模拟医疗软件的开发环境以及运行环境,不断丰富教学资源。

2.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方式方法

信管专业(医学)是一个多学科集成、渗透性强、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发展速度快、内容更新快的专业。由于该专业融理论、技术、应用为一体,教学方法要多样化[7]。因此,我校在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基础上,鼓励教师改革和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构建以项目为驱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科研促进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PBL教学法、项目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基于问题的教学法等先进适用的教学方法,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科研-教学-学习等环节的良性循环。

2.4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完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我校在实行班级制和辅导员制的同时,聘请兼具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专业教师担任信管专业本科生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和心理疏导等学习、研究及发展方面的管理或教育制度。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建立专业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对完善教育机制、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8]。

本科院校的教学,除了保持自身具备理论知识传授的优势外,还应加强相应的实验、课程设计环节,培养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双料人才,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9]。湖北医药学院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知识体系为线索,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环节教学,以各类竞赛为激励手段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毕业论文设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路径,分五个层次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表2)。

表2 提高实践技能的层次培养模式

在对学生进行前三个层次的实践技能培养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推行导师制,每名导师负责课外指导1-2名学生开展专业课程设计、课外科技创新等活动;在第四、五个层次的实践技能培养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实习机会,同时充分调动企业对校企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实行“双导师”制,指导学生实习及毕业设计等。

2.5 监督教学改革质量,建立改革效果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检验人才培养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科学有效的人才评价离不开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了科学评价医学信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遵循全面化、动态化和多元化的原则,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结构、实践应用能力的评价,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等基本素质的评价。

建立由学校、社会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以师生座谈、问卷调查、实习就业跟踪、校企专家评价等多种信息反馈机制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只有这样,培养的医学信息人才才能胜任医疗卫生单位、医学院校、卫生行政管理、信息服务等部门的信息分析、信息建设、信息管理工作,为决策者提供快速、全面、准确的信息,辅助管理决策和科研工作。

3 结语

目前,国内医学高校的医学信息人才培养仍存在“需求旺盛、缺口较大、结构失衡”的状况,不能适应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我校以湖北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在原有以课程教育为主的培养模式基础上,对医学信息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今后我校要继续关注学科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不断地探索,培养具有合理知识结构的医学信息学专业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医学人才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人才云
医学的进步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