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染整技术专业在校企交替教学中企业课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5-03-21刘建平

科技资讯 2015年31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专业

刘建平

摘 要: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染整技术专业探索了校企交替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其中企业课堂的教学阶段进行了深度的产教融合,这种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专业教学质量。该文归纳了在企业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染整技术 专业 校企交替 企业课堂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a)-0192-03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试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染整技术专业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实施了“校→企→校→企”交替递进式的四阶段课程体系。染整技术专业2010级、2011级、2012级和2013级四届学生进行了校企交替教学的改革,使带教老师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术得到提高。学生认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改进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果。其中企业课堂实训教改取得成效明显:(1)教学目的更加明确。(2)教学内容真实。(3)教学方法灵活。(4)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增强。(5)学生专业悟性提高。(6)学生更加重视专业理论学习。

1 “校→企→校→企”交替递进式的四阶段课程体系

1.1 第一阶段(1学年)校内课堂学习

主要完成《染整基础化学》《染化料分析》《纤维化学及面料》《测色配色》《染整工艺》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纺织材料、纺织品颜色、染整基本工艺等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对专业的初步认识,为进行企业课堂实训学习奠定基础。

1.2 第二阶段(0.5学年)企业课堂实训

在企业完成《染整工艺实训》《职业规划》《艺术染印》等课程学习,《染整工艺实训》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安全知识、企业文化、生产岗位知识和技能、染整新技术、染整设备等,除定岗、轮岗、顶岗的岗位实训外,安排不少于50学时的理论教学,由专兼职老师共同授课,使学生在生产一线学习岗位知识、技能,感受企业文化,培养专业兴趣和职业素养,为第三阶段回校学习核心知识技能,进行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积累生产实践经验[1]。

1.3 第三阶段(1学年)校内课堂学习

主要完成《染整助剂》《染料商品化与检测》《染料助剂综合实训》《染料助剂销售与服务》《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将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相结合,将设计和创新知识、技能贯穿于教学过程。实现课-证融通,提高学生对专业核心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具有岗位迁移和职业提升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4 第四阶段(0.5学年)企业顶岗实习

由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进行毕业实习,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于生产实践,提升综合能力,进一步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角色的转变。

2 企业课堂实训教改中曾存在的问题

2.1 难找到合适的实训企业

2006年教育部就提出要引导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制度,但这一制度至今没有建立起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企业都是由学校联系企业,往往一头热。当前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大,许多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开工不足,用工需求不旺,对实习生不感兴趣。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不愿接收实习生进行顶岗实训,怕自己培养的熟练工给其他企业用,甚至要求学生进企业实训就要签定三年以上的劳动用工合同。但是,企业课堂实训是学生三年大学学习中一个阶段而不是就业,将来学生可能要专升本、参军、自主创业等,不一定留在实训企业。有些企业怕出安全事故,要承担责任,不愿意提供实训条件。有些企业规模小,生产设备少,生产品种单一,这样的企业对口专业工艺少,不适合选为实训企业。有些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不适合选为实训企业。有些企业把实习生作为简单劳动力安排,做某一简单工作,并且与专业对口度很低,不适合选为实训企业。有些企业生活设施不够,如没有可提供给实习生的宿舍,也不能成为实训企业。许许多多的原因造成难找到合适的企业实施企业课堂实训。

2.2 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跟不上,学生对实训会产生抵触情绪

学生对实训单位比较理想化,抱着纯属学习技术,能见到高大上的设备,操作机器想象是玩玩电脑游戏一样。而企业是赢利为目的,生产既要质量又要效率,更注重成本,要求学生在某个岗位重复劳动,不愿意给学生换岗。学生进入实际生产场所后,发现实际工作环境与学校的学习环境相差很大,打扫车间卫生是实习生的常事,产生心理落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工作消极,熬日子,想尽快解脱实训。有的学生认为是大学生,具体劳动是大材小用、廉价劳动力,出现不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上班迟到、早退、串岗、旷工等现象。学生认为实训只是走过场,对学业毫无用处,因此对实训缺乏兴趣和责任感。实训质量难以保证,给实训单位留下不好的印象,直接影响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关系。

2.3 带教老师“双师”水平不高

带教老师缺乏企业的实践经历,不能对学生实训岗位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学生完全靠岗位师傅的带教操作,在特定的设备上凭经验和定标线操作,成为师傅的机械手。学生可能产生专业学习无用观点,或者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感到疑惑而不释。由于带教老师不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就不能将教学内容融入生产任务,则学生就会无目的的学习。带教老师不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就难以对学生做好教学管理。另外,带教老师的专业实践基础差,就很难与企业的兼职老师勾通,甚至成为纯属管理学生纪律的老师。

2.4 实训计划不确定,实训岗位不对口

由于难于找到合适的实训企业,实训计划不能早确定,往往等到下厂时才制订教学计划,这种计划实际是按实训时间在企业的作息表,缺乏进行企业课堂实训的单元设计。由于带教老师与实训企业接触时间仓促,对实训企业生产工艺了解不够深入,因此,边实施企业课堂实训边调整教学计划。有时为了迎合实训单位的需要,企业提供给学生岗位的对口度不高,学生不安心本岗位工作,要求调岗位,闹情绪。带教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做学生思想工作,同时要与企业的领导、主管和师傅协商,尽可能安排好学生的实训岗位。

2.5 企业管理方式粗放,带教老师压力大

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不肯承担实习生的额外成本,对待实习生与一般工人没有区别,给学生造成错误的观念[2]。学生认为企业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感觉工作枯燥无味,与专业无关,没有技术可学。上班时间太长,往往超过8小时甚至12小时,苦难艰熬,总想找理由请假。学生就在企业的圈子里上班、吃饭和睡觉,呆在相对封闭的空间,没有时间和精力消化专业知识,觉得大学白上。带教老师要想对他们进行指导专业学习,学生经常说没有时间而有工作要做,总是非常忙而紧张。企业的中心工作是生产产品、销售和赢利,员工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挣钱,对生活条件期望不高。因此员工的生活设施比较简陋,后勤管理机械,不象学校对学生管理比较人性化。因此,学生有时为了吃饭、住宿和洗澡与企业后勤人员发生矛盾,带教老师要耐心教育学生,做好学生与企业后勤人员的勾通工作。

2.6 实训效果难以考核,流于形式

学生跟了师傅干活,有的工作是计件制,要赶产量。师傅对学生要求是多干活,至于学到多少专业知识不管。有的师傅说自己也不懂专业,就是一个熟练工,不知道工作原理,出了疑难问题叫技术员解决。因此,学生听话、肯干就给评高分。主管的工作范围广,对每个学生了解不够细,师傅给高分也给高分。因此,分数高低往往只表明学生的实训态度,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岗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3 解决企业课堂实训教改中问题的对策

3.1 建立互惠互利长期合作的企业

政府要出台企业接收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政策,对这些企业减免税收,降低用工成本。学校要积极寻找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并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学校利用人才和科研成果的优势,帮助这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以横向科研项目为纽带,校企联合攻关,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这些科研项目来源于企业创新需求,企业投入资金,由高校教师负责完成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科研深度的项目。高校和企业各司其职,企业利用高校提供的科研成果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高校老师利用企业提供的资金开展科研工作,进一步深入研究项目,申报政府财政资助项目,学生参与研发工作。学校与企业签订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协议,学校精心设计教学计划,企业提供详细的实施方案,开展企业课堂实训。

3.2 加强企业课堂实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对学生加强企业课堂实训的重要性教育是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保证,给学生明确企业课堂实训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使学生知道企业课堂实训来之不易,是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践环节[4]。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专业情意。在实训中学生要扮演实习者和员工两种角色,接受学校实训教学和企业生产的双重管理。教育学生要以企业员工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其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培养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在工作中掌握生产工艺参数和设备功能。这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有效完成企业课堂实训目的十分有益。

3.3 提高带教老师“双师”素质

操作应用性是企业课堂实训的本质属性之一,它是带教老师必备的师资能力,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课堂实训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双师型”队伍正成为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教学的第一要务。为尽快打造一支熟悉企业情况并且具有国际视野的需要,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双师结构队伍。以专业骨干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科技人员共同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与管理。并且派送专业骨干教师到国外学习先进的职教理验,积极探索完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培养补充机制。创新以染整企业实践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构建产学研合作灵活开放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为企业课堂实训储备带教老师。

3.4 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

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调整教学计划,教学作息时间按企业上班、下班和翻班执行,保证各个教学环节与生产实际紧密对接[4]。实训期间减少的双休和长假可以等实训结束后统一补休。原来在学校实施的课程可以放到企业实施,如艺术染印、职业规划。这些课程由企业兼职老师和带教老师共同授课,学生根据各自岗位的情况安排时间进行集中上课。

3.5 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探讨双向管理机制

对于企业课堂实训的学生管理,学校与企业应共同商讨一种管理制度,在管理人员的配备、聘任、职责、勾通、信息反馈,以及实习生奖惩机制达成一致[4]。校企组建教学管理团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共同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案,实训计划和管理办法,妥善安排学生企业课堂实训的教学内容、场合和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学生实训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这种管理制度与一般员工的管理制度有所区别,在实训期间学生上班制度与企业员工一样,但对工作中的失误要以说服教育为主,不能象对企业员工那样简单的经济处罚。学生每天记日记,每月写小结,结束时写实训总结,并请企业主管写鉴定意见。带教老师每天记巡岗日志,做好实习生轮岗和定岗记录表,结束时写实训带教总结,并请企业领导写鉴定意见。校企业共同评选优秀实习生,由企业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并作为学校对学生团推优的重要依据。

3.6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在企业课堂实训实施中,构建由校企双方参与的全方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校企双方共同管理,专兼职教师共同施教,校、企、生、师相互监督,有效保障了企业课堂实训的教学质量[5]。学校教学督导深入企业课堂实训进行听课,向企业的领导和师傅了解教学情况,给予客观的教学评价和有效指导。企业课堂实训考核评价体系需要校企双方商定,要明确考核人员、考核的内容和量化指标。企业课堂实训考核不同于校内课堂教学考核,由带教老师、企业兼职老师、企业主管、学生小组和学生个人组成考核组,注重过程考核,独立评分。考核的观察点主要针对学生的岗位技能和知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吃苦耐劳、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团结合作、创新创造、职业态度等。要设计专门的考核量表,明确考核指标,进行量化考核。

参考文献

[1] 王宝刚,赵岩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机制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36-237.

[2] 李娟.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9(9):89-90.

[3] 马丕波,蒋高明,缪旭红,等.基于校企合作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纺织服装教育,2014(2):125-127.

[4] 赵斌,孙标.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纺织服装教育,2014(5):415-418.

[5] 李德骏,郑天才,陈国鹏,等.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4(2):114-116,120.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专业
诊错因 知对策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