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制下排课模式优化探究

2015-03-21李超

科技资讯 2015年31期
关键词:学分制

李超

摘 要:我校从2014年开始推行学分制培养模式,希望借此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适应学分制需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多样化和自由化的选课平台,该文从分析影响排课结果的因素出发,解析了该校学年制排课模式的特点及不足,提出了一种更优化的学分制排课模式。

关键词:学年制 学分制 排课模式 选课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1(a)-0144-02

实行学分制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客观要求。该校从2014年开始实施全学分制培养模式,也是基于上述理念,同时也将借此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学分制状态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地选修课程,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学习进程。因此学分制顺利实施的前提和核心是自由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选课制度。为适应学分制的发展需要,实现选课制的理想状态,在目前教学资源都有限的情况下,必须结合实际需求和变化及时地调整教学资源的配置方式,合理排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不断优化学年制下的传统排课方式,探索出一套能适应学分制运行的排课模式,提高排课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课程体系、教学安排、课表制定、师资和教室配置等教学资源上都要实现优化整合,从而搭建一个学分制下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和自由度更高的选课平台,给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

1 影响排课结果的关键因素

1.1 有限的教学资源

不论是学年制还是学分制,在课表的编排上都要求实现既有教学资源的最优配置。在课表的编排上来看,就是一个关于上课时间、任课教师、上课对象、上课地点四者的优化整合。其中最关键的任课教师和上课地点属于教学资源问题,解决该矛盾一方面要持续扩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这需要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协作,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资源较为约束的条件下,可以挖掘上课的时间资源,如采取学期中分段式排课、白天增加排课轮次、滚动开课等,都是提高学生选课可选度行之有效的方案。

1.2 排课冲突现象

另一个影响排课结果的关键因素是排课过程中出现的冲突现象,主要包括学生冲突(即学生在同一时间要选修两门或以上不同的课程)、任课教师冲突(即同一教师在同一时间要上两门或以上不同的课程)、和上课地点冲突(即同一教室在同一时间要容纳两门或以上不同的课程),以上任何一种冲突现象都会降低学生选课的可选度。因此在实际排课操作时,各课程必须遵循相同的排课原则,辅之以人工干预,尽力避免冲突现象的发生,实现课表编排上各要素之间最优的排列组合和统筹规划。

2 学年制排课模式解析与存在的不足

2.1 学年制排课模式解析

学年制下我校传统排课模式为,首先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生成相应学期的全部课程任务,然后每个年级各制定3~4套排课方案,再将所有班级按年级各分成与上述方案相对应的3~4组,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课表的编排,最后将编排好的课表下发至各开课部门,落实具体的任课教师。而选课阶段采取的方式是班级选课,即由每个班级的选课代表为班级其他学生选择该班被指定的课程,即该行政班所有学生的课表是相同的。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课程的编排以及学生的选课都实行的是“整件制”指定模式。学年制排课及选课模式用图1表示。

2.2 学年制排课模式存在的不足

从上图可以看出,学年制排课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课程的指定,开课课程和修读行政班数是确定的,计划性很强。这种模式可以保证各课程在班级课表上的均匀分布,且比较容易避免各种冲突。但是存在的不足也一目了然,在检测班级课表冲突时需花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进行排查和调整;学生的课表也不够灵活,上课时间和任课教师是被指定的,学生没有选课的自主权。这种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学分制下个性化自由选课的要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不利于调动任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 学分制排课模式优化探究

3.1 上课时间资源的发掘

(1)分段排课:为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在既有的教学资源下,首先要深度发掘上课可利用的时间资源。该校从2012年开始推行前八周和后八周教学运行方式,实行分段排课模式。同一门课程可以在前八周和后八周滚动开课,学生的可选择性随之增加,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协调教学和科研的时间安排。

(2)增加轮次:在相同的师资和教室资源下,增加公共课的白天开课轮次。从白天从08:15到14:30分,一共六节课三个轮次,拓展为现在的从08:15到16:20,一共八节课四个轮次。学年制下三个轮次最多可开出549门次课程,而学分制下四个轮次则可开出732门次课程,增加的一个开课轮次大大提高了学生选择上课时间和课程种类的自由度。

3.2 学分制排课模式解析

学分制排课模式首先打破班级限制,不以班级为单位,按照修读学生人数来安排。首先根据生成的课程任务每个年级制定4套排课方案,然后初步预计修读学生人数,征询开课部门意见。各开课部门根据实际教学资源进一步确定开班规模和数量,教务处则根据上述排课方案具体落实课程的编排,考虑到学生复选、改选、重修和提前修读等情况,每个平行班的预设人数均预留一定的余量。而在选课阶段,同一门课程的所有平行班全部开放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所修课程、上课时间和任课教师,更具有市场性。由于每个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存在不确定性和多样性,所以选课结束后每个学生的课表都不一样。学分制下排课和选课模式用图2表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这种模式具备很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两点为:

(1)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多样化、个性化和自由度更高的选课平台,学生拥有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潜能。

(2)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任课教师,能够适当的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改善教学效果。

学分制排课和选课对教学资源的要求都很高,在我校的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还要逐步推进,不断调整和修改,完善和优化。学校也需要持续加强对各种软硬件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投入,不断推动学分制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周世军,张志红,李家新,等.选课制下排课模式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96-98.

[2] 杨德广.建立中国特色的学分制[J].现代大学教育,2001(3):3-7.

[3] 李宇.学分制选课、排课的制约因素与模式选择[J].文教资料,2005(20):55-56.

猜你喜欢

学分制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路径探究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学分制条件下产品设计专业指导教师制教学模式实践与分析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高校实践育人学分制模式构建研究
学分制下的校院教学运行管理思考与实践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