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绩效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5-03-21李秋娟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国家人员

摘要:本文总结了目前审计绩效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对审计绩效的内涵及如何提升审计绩效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绩效审计工作的发展。

绩效审计是国家审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家治理环境的改善有效地促进了政府绩效审计的推进。开展绩效审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是现代审计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大国审计”的必要途径。国家的治理依靠于政治信任,绩效审计对促进政治信任意义重大,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水平。

一、绩效审计的内涵

审计属于具有目标性、程序性和可检验性的社会活动,因此有必要分析和评价其活动的结果和效率。所有的社会活动都致力于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好的效果,产生最大的效益。审计活动更是如此。其中绩效是指完成工作的效率与效益,是某项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对组织目标的达成产生贡献的部分。但审计活动并不等同于普通的市场经济活动,不能仅仅依据投入产出关系来分析其绩效,而应基于更广阔的因素进行考虑:

(一)区分审计绩效与企业效益

企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通过市场交易进行成本补偿,促进价值与发展,其绩效主要是通过价值基本尺度来评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绩效展现形式可定为一系列具体的指标值,带有强烈的的直观性、持续性、具体性、可比性。而审计活动的结果是信息输出,其本身无法简单定义为具体指标,其作用蕴育于具体的信息应用过程中。审计信息在具有复杂多变的环境里发生作用,所获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是通过间接地分析数据而得。因此绩效审计与企业效益差别显著。

(二)国家绩效审计的特点

国家绩效审计旨在促进审计合理有效地达到审计标准,把握审计目标的状况以及审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是指审计资源投入与能力发挥所达到的审计效果对国家治理所产生的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对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因此国家绩效审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揭示性。国家绩效审计的作用在于揭示财务收支以及所体现的经济活动的本质,深度揭露并分析经济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整体全面性。宏观上全面提供有关财政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的资料,同时在微观层面关注财政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在政策体制层面的疑难点以及焦点问题;建设性。国家绩效审计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不足,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性措施;此外国家绩效审计还具有预见性,致力于把握经济运行规律与趋势,以此促进风险的防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二、绩效审计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首先应在区分绩效审计和审计绩效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审计绩效的十个纬度构架:立意的高度,国家审计应立意高远,围绕党和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寻找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基本定位;审计触角的广度,审计触角伸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满足各方面的审计需求;结论的深度,审计应深层次地准确把握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时局及时代发展趋势,深入学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审计活动的效度,审计活动是有序高效的,审计成本和风险维持在可控范围,可有效保障审计发展的可持续性;审计质量的精度,审计工作以及得出的结论应是精准无歧义的,易于理解与应用;热度,社会对审计保持关注热度并寄予厚望,有利于优化审计环境,为审计发展营造适宜的社会氛围;审计文化的厚度,审计文化是审计精神力量和凝聚力所在的软实力基地;审计作风的硬度,能够在复杂的审计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准确实现审计目标;审计的风度,审计应具有社会公信度和美誉度,保证了审计产品的纯度和公信力;审计建设的速度,起步要早、速度要快、标准要高,提高审计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其次要处理好绩效审计与绩效评价、专项审计调查、经济效益性审计的关系以及与合规审计等不同方面的关系。与绩效审计关注结果不同,跟踪审计注重过程,虽然绩效审计不一定产生跟踪审计,但跟踪审计促进提高了审计绩效。此外专项审计调查作为绩效审计的方式之一,其作用不可忽视。由国家治理的绩效审计应广义补充经济责任审计、跟踪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同时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设定应以绩效审计理念为基础,将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和要求合理融入到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做到有效结合绩效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与此同时,审计人员评判领导干部是否有效履行职责应以绩效审计的评价为标准,突出评价绩效,以此促进被审计对象落实经济责任。

三、优化审计绩效的实践措施

审计绩效的优化取决于审计机关审计能力计划性的整体综合提升。基于审计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审计机关整体审计能力: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不仅是劳动密集型活动,更是一种脑力密集型活动,在审计过程消耗和转移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源而非物化劳动资源。所以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绩效的高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审计逐步由外延型拓展向内涵型发展方式转变,审计发展开始强调特色与精品的要求,审计人员应及时适应这一转变。同时审计机关要重视培养审计队伍,不仅要促进审计人员的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还应加强业务素质,整体提升审计人员综合能力。同时,随着国家审计活动与国际接轨的频率升高,审计人员还应具备一定外语能力,培养国际视野。此外业务素质的内涵还包括有经验审计实战能力,注重理论与审计实践的结合,并不断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在理论与实践中合理转换是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核心。其中审计人员健康的人格、温和沉稳的特性、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是绩效审计管理的基础条件,也是审计人员素质中不可缺少的条件。绩效审计人员为单位管理者提供决策分析提供基础,为风险评估提供必要支撑,为改进企业管理提供具体方案,企业只有在经营管理中树立强大的绩效审计竞争基础,才能够切实打造为企业管理提供支撑的绩效审计队伍,才能有效开展必要的绩效审计工作。最后,各级审计机关应注重审计人员培养和创新工作,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相关的一系列工作;将培养人才的措施落到实处,建立实质性的机制;树立超前的人才理念,合理分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资源;同时要转变一切由单位负责的人才培养传统理念,逐步形成在国家指导下,单位和个人积极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的标准规范化,以便于降低入职后再培训的难度。此外,在绩效审计管理过程中,企业应当强化绩效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绩效审计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使审计人员能够在绩效审计工作中不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还应该积极鼓励绩效审计人员进行周期性反思,在保障绩效审计基础服务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自身的审计经验,在绩效审计工作中不断强化绩效审计流程与企业组织的经营业务、职能体系、内控条件、监管环境的联动关系。

(二)强化审计机关绩效预算与考核评估工作,完善审计绩效计划与考评体系,以此维持审计工作绩效管理的良性运转

在提高审计绩效水平的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领导层推动效能,还应该主动建设审计绩效规划体系,将现有的导向型绩效模式向规范化、制度化的绩效模式推进。同时,在审计绩效管理过程中,目标、措施、考核及反馈是核心工作,只有将审计目标清晰化,才能使审计绩效管理拥有具体工作方向,从而实现准确度量及科学评价;只有将应用措施具体化,才能提高审计绩效的可操作性,才能确保审计目标的落实;只有将审计绩效考核体系全面化,才能实现审计绩效的有效监管,才能切实洞察审计绩效管理中出现的漏洞及缺陷,进而促进绩效化管理的长远发展;最后是积极反馈考核结果,做到充分把握利用前一个周期的管理循环结果,深度分析与借鉴经验,尽量在后续审计循环中避免出现重复的错误,少走错路弯路,积极主动地提升审计工作效率与效果,切实促进审计绩效工作的平稳上升。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绩效为导向的审计管理是优化审计绩效的具体步骤和操作内容,也是执行“十个维度”审计绩效理念的工作系统。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国家人员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如何缴费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