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门诊护理及预防
2015-03-21耿树兰季建萍
姚 琳 耿树兰 季建萍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226006)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A16(CoxA16)和肠道病毒71(EV17)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1],纳入国家丙类传染病管理。本病好发于五岁以下儿童,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夏季和秋季居多。临床表现为发热、手、脚、口腔等部位的皮肤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个别患儿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门诊共收治手足口患儿1500例,经精心治疗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全部康复,治愈率达到100%。
1 临床资料
本院是以收治传染病为主的三甲专科医院,为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2013年我院传染科门诊收治1500例手足口患儿,院内治疗人数为101例(6.7%),其中男41例(40%),女60例(60%),病发年龄范围在六个月-9岁,以3-5岁最多见。
2 临床症状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所有患儿均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3 护理体会
3.1 消毒隔离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密切接触传播,所以对患儿消毒隔离7-10天,严格将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水疱结痂脱落作为解除隔离的三个标准。
3.2 饮食护理患儿宜卧床休息一周,多喝水。餐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菜粥、蒸蛋等,少食多餐,食物以温凉、清淡为主,避免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由于脱水而造成酸碱中毒的患儿应及时补液,纠正酸碱失衡。
3.3 皮肤护理 患儿手足部疱疹一般3天内出齐,多在一周内消退,届时护理应注意皮肤的清洁,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指甲,皮疹或疱疹瘙痒时可涂炉甘石水剂,用前摇匀,平时可用阿昔洛韦乳膏涂抹。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3.4 口腔护理患儿因口腔黏膜疱疹、溃疡引起疼痛而影响食欲,要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患儿口腔,动作轻柔,棉签应是滚动,切不可摩擦,尽量减少患儿痛苦[2]。已有溃疡者在口腔黏膜破溃处喷西瓜霜喷剂,以消炎止痛和促进溃疡愈合。
3.5 发热护理体温低热者可多喂温开水,婴儿打开包被散热。对体温超过38.5度可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头部用冰敷以及布洛芬混悬液等进行降温处理。如果没有任何的并发症出现,7-10天都可以痊愈。
3.6 心理护理在做好一般手足口疾病知识宣教的同时,应做好患儿家长和患儿的心理护理。针对患儿家长由于缺乏足够的了解而担心病情和预后因此紧张焦虑的心态可以耐心向患儿家长交代病情,讲解预防原则、治疗措施,让其充分了解手足口病可防可控,经过治疗预后良好,消除其心理顾虑。针对患儿恐惧心理,可准备一些漫画图片消除患儿陌生感和恐惧感,用和蔼的态度爱护、体贴、鼓励患儿,使其配合治疗。
4 预防
手足口病好发于儿童,传播性强,做好预防是关键。主要要做好儿童卫生保健工作,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家庭室内保持通风,勤晒衣被,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本病流行期间儿童避免出入人群密集、空气流通的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儿童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为病毒感染的传染性疾病,及时发现疫情,及时隔离是控制本病扩散的关键。护理上主要以消毒隔离、积极防治并发症、防治疱疹溃破感染为主。预防总的原则为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3]。
[1]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S].2010.
[2]张惠英.1160例手足口病的门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33 -634.
[3]曹丽春,费世暖.126例手足口病护理体会[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4(5):438-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