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禹—治水伟业传千古

2015-03-21

河北水利 2015年10期
关键词:水患因势利导大禹

禹,又称大禹、夏禹、戎禹。姓姒(音sì),名文命。关于禹的出生地说法不一,有说生于崇(通“嵩”,即嵩山,今河南洛阳一带);亦有说生于四川北川县,该县禹里羌族乡有“大禹故里”之称。除此之外,尚有其他说法。禹亡于会稽(今浙江绍兴附近)。禹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之命治理洪水,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政权——夏王朝的奠基人。

禹生活在大约4000年前的尧舜时代,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洪灾接连不断,华夏大地洪水滔天,先民们无以存身,整个民族面临着巨大的灾难。面对洪灾,唐尧召集“四岳(四个部落首领)研究水患问题,最后任命禹的父亲鲧(音gǔn)治理洪水。鲧采用了先人共工氏“壅防百川,堕高堙痹“的方法,也就是用泥土石块筑成堤坝,把主要的居民区和邻近的农田保护起来,想通过单纯的防御抵抗洪水。但由于洪水的巨大冲击力,堤坝屡被冲毁。九年过去了,鲧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洪水却依然肆虐。

唐尧死后,虞舜即位,“四岳”又推荐鲧的儿子禹去完成父亲的未竟之业。禹对父亲的治水策略进行了反思,他意识到“水有自然流势,只能因势利导”,于是变壅防为疏导。他以水为师,探索并归纳水流的运动规律。《史记·夏本纪》说禹“左准绳,右规矩”,“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也就是说,经常带着测量工具,到各地勘察地形,测量水势。在科学把握水流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禹带领百姓“疏川导滞”,排除积水,泄洪水于大海。经过十三年兢兢业业、含辛茹苦的奋斗,终于使得洪水安息,“水由地中行”,田土复出,“人得平土而居之”,逃聚在各地山岗上的灾民纷纷回到了自己久违的故乡。消除水患后,禹又带领人们开凿沟渠,引水灌溉,除水害、兴水利,有利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使黄河两岸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所在。

禹一生最大的功业,一是治水,二是立国。治水是立国之本,立国是对治水成果的巩固与发展。禹治理水患,使百姓安居乐业,得到了各个部落共同的的拥戴,继舜之后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不仅如此,禹还凭借他的威望使松散的部落联盟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左权》说夏禹铸造了象征九州的“九鼎”,“九鼎”代表着国家权力,据说上铸万物,使民知何物为善,何物为恶。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其位,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政权——夏。

大禹治水,泽惠百世,名垂千古。孔子曾感慨:“微禹,吾其鱼乎!”就是说,要不是大禹,我们现在早已变成鱼虾了。为了治水,禹历尽千辛万苦,饱受雨雪风霜。《庄子》说他“腓无肱,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他的足迹遍及九州,在我国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关于他的传说和遗址。为了治水,大禹十三年奔波于外,连妻子、儿子都顾不上看一眼。相传连他30岁生日都是在搬石挑土、修坝浚河的工地上度过的。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感动并激励着后世子孙,“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更是在九州大地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

水患因势利导大禹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聚焦时政析热点 因势利导巧复习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小大禹”来治水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因势利导抢市场,练好内功助发展——迅达咨询砥砺奋进的五年
黄河水患对开封经济影响研究
Da Yu, inventeur des baguettes
河南黄河水患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