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州市涝灾分析及减灾对策初探

2015-03-21袁长旭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德州市防洪工程

袁长旭

(山东省德州市水利局,山东 德州253014)

0 引 言

德州市地处黄河下游,山东省西北部。南与济南市隔黄河相望,西北部及北部以卫运河、漳卫新河为界与河北省毗邻,东部、西南部分别与济南、滨州、聊城三市接壤。全市辖2 区2 市7 县,总面积为10 356 km2,是山东省第一个整建制实现亩产过吨粮的地级市。近年来,该市各级政府加大对境内徒骇、马颊、德惠新河三大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治理力度,以堤防、洪水控制性枢纽为主的防洪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防洪形势显著改善。与防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治涝投入相对较少,以排涝骨干工程为主体的排涝工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内涝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随着涝区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同等程度的受涝造成的损失显著增大,直接关系到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1 涝灾的成因

1.1 降雨因素

德州市的涝灾主要是由降雨引起的。该市年内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汛期四个月的降水量达421.5 mm,占全年降水量的76.5%;7、8 两个月降水量为310.5 mm,占全年降水量的56.3%。2012年7月30日—31日,该市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局部出现大暴雨。平原、武城、临邑、陵县(现陵城区)4个县降雨超过100 mm,其中平原县降雨量达248 mm。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72994 hm2,成灾面积47139 hm2。由此可见,德州市降水量年内分配比较集中,夏季暴雨强度大,加重了涝灾程度。

1.2 地形因素

当暴雨发生以后,地形成为影响涝灾发生的重要因素。该市地处华北黄泛平原,地势平缓,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面坡降缓慢,如遇连续暴雨,汇流速度慢,时间长,往往造成积水难排,极易形成涝灾。

1.3 土壤、地下水因素

土壤透水性差、土质黏重,或有黏土隔层,致使农田排水不良,土壤含水量长期高于农作物的耐淹能力,致使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或抑制,常常会造成农作物的渍害。该市由于古黄河迁徙、决口、泛滥所形成的沉积和堆积,形成高、坡、洼相间的微地貌地形。洼地有比较著名的恩县洼、大黄洼、铁营洼、清水洼、莲花池、白马湖等,以黏土、亚黏土、砂质黏土为主,每遇大雨,易产生渍涝。进入雨季之后随着降雨量增加,地下水得到补给,地下水位逐渐升高,地下径流迟缓,土壤入渗能力降低,土壤蓄水能力差,当降水量大于土壤蓄水能力时便产生地面积水成涝。在雨季后期,即使雨量不大,也可能造成较大涝灾。

1.4 工程因素

治涝标准偏低,是形成涝灾的主要原因。目前该市旱涝保收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61%,排涝标准达到5 a一遇以上的耕地面积仅占易涝耕地面积的53.1%。骨干河道及支流河道均按64 雨型作为排涝标准开挖,相当于3 ~5 a一遇,一旦遭遇较大暴雨就容易形成涝灾。现有排涝河道已运行多年,弯道较多,且杂草丛生,淤塞严重。有些较小排涝沟没有配套建筑物,当地群众为通行方便,埋设涵管,修简易便桥,阻水严重,影响排涝功能的正常发挥。有的地区排涝设备落后、排涝设施老化失修,运行效率低或不能正常运行等,严重影响了排涝能力[1]。

2 涝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治涝标准问题

目前该市的治涝标准是上世纪80、90年代确定的“64 雨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治涝标准低的问题日益突出。如2010年汛期,该市出现1964年以来最大降雨过程,45d 面雨量超过“64 雨型”,造成该市9个县(市)26.8 万hm2农作物受灾。

2.2 未处理好防洪与治涝的关系

防洪与排涝的关系研究不够,工程建设不协调。涝区的涝灾与洪灾往往同时发生,两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但多数涝区的防洪工程建设与治涝工程建设存在分离、脱节的现象。涝区地势低平,当干流水位较高时,涝区水自流外排困难,如提排能力不足,导致涝区水位较高。目前对自排与提排的关系研究不够,没有统一的原则和标准。

2.3 蓄涝区、承泄区整治和调蓄问题

目前,对涝区排涝河道(沟渠)、泵站、涵闸等工程的建设还是比较重视的,但仍有许多蓄涝区、承泄区被围垦或填埋,减少了调蓄涝水的空间、挤占了涝水的外排通道,导致排涝不畅,加重了涝区的涝灾。

3 治涝减灾对策

3.1 建设行之有效的治涝规划体系

在专项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坚持做到:①按照新时期的治水思路,着力解决涝区群众的生活生产和发展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原则;②服从流域综合规划、流域防洪规划的要求,与其他有关规划,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③充分考虑需要与可能,提出的目标既要积极,又要通过努力可以实现;④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建立治涝减灾保障体系。

3.2 建设安全可靠的治涝减灾保障体系

坚持全面规划,洪涝兼治。以防洪为前提,以治涝为基础进行综合治理。涝区治理充分考虑地形坡度、土壤和水文地质等特点规划排涝和调控地下水位的排水系统。采用清淤疏浚排涝河道,恢复河道治涝标准,恢复其排涝能力。在涝碱共存地区,采用沟、井、闸等措施;在涝渍共存地区,采用沟网、河网和排涝泵站等措施。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分片排水,相机自排等原则,因地制宜地采取蓄、排、截等工程措施。同时搞好干支流与田间工程配套,形成完整的排涝工程体系。对不能自流排泄的区域,兴建排涝泵站及时抽排,增加排水出路。灌排两用渠道在满足灌溉要求的同时,复核其规模能否满足排涝要求,如不能满足排涝要求,需要进行排水设计,在设计时要考虑灌溉要求。

3.3 建设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

涝区治理是加快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条件,是关系群众切身的大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建设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调整涝区农业种植结构,适应水情雨情变化,减轻涝灾压力。及时掌握气象、雨情、水情、灾情等信息,建立健全预警预报系统,研究制定防洪治涝调度方案等措施。

3.4 建议

在涝区治理的同时,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生态建设宣传工作。植树种草,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带,充分发挥植被的作用。在治涝的同时开展涝水利用研究,实现涝水水资源的安全利用。

4 结 语

德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对涝区治理尤其重要、刻不容缓。分析涝灾成因,因地制宜,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治涝工程建设,对完善全市农村防洪排涝体系、确保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GB50288—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德州市防洪工程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子午工程
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业绩——记德州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蔚立臻
工程
德州市2014年旱灾应对措施与经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