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水务工程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2015-03-21曹健,于淼
曹 健,于 淼
(天津市北三河管理处,天津 301800)
1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水利事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十二五”时期,天津市对水利设施基础建设加大了投入,水利工程进入空前的发展阶段。但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机制不活,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国有水利经营性资产管理运营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不仅导致大量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应有效益得不到发挥,而且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当前天津市正处于“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和实现城市定位目标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水务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
2 “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天津市水务建设快速发展,不断夯实水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确立了“建设节水型社会,发展循环水务”的治水理念和构筑“六大保障体系”水务发展目标任务,基本形成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格局,为统筹做好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这篇大文章提供了体制保障。2011年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迎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水利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2.1 全面推行“河长制”管理
2013年,首次实行了河道水生态环境管理地方行政领导负责制即“河长制”,对有效控制河道水环境、进一步加快水生态城市建设步伐、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果、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发挥重要作用。
2.2 基本实现管养分离
2006年底,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对市级河道由委托管理改为直接管理,相应成立了5 个河系(海堤)管理处,进一步理顺了体制,激活了养护机制,使水务工程有效发挥效益有了可靠保障。
2.3 基础设施运行保障率显著提高
目前,天津市基本建立了工程安全运行管理体系,初步完成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务工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意识有所提高。2011—2014年,累计完成河道维修专项127项,堤防除险维修长度142 km,闸涵维修加固63座,闸站管理设施改造7座,隐患探测10 km;出台了《天津市市管河道工程管理工作标准(试行)》,制定了《天津市属闸站“日清扫、周擦拭、季检修”和泵站“一日工作法”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范了日常管理工作。2013年,海河二道闸通过国家级水管单位验收。
2.4 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
组织研发了天津市河道巡视巡查管理系统,基本建立了市管河道巡视巡查网格化管理模式,日常巡查工作中实施“处领导带队督查、处属河道所抽查、区县河道所日常巡查”的三级巡查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市管闸站监测、监控系统初步建立,信息化程度不断加强。
3 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水管体制机制方面
水务工程管理职能尚未理顺,水资源、水环境精细化管理还不到位,重建轻管还未根本扭转,管养分离经费难以充分保障。
3.2 人员素质方面
工程管理手段和方法单一,未形成常态化管理,管理理念应逐步向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转变;工程管理队伍和人员素质尚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需要,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能力有待提高;基层泵站、水闸的管理单位严重缺乏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3.3 水行政执法体系方面
目前,水行政执法队伍基本成形,但是基层队伍的人员法治素养急需提高,执法工具需要改善,执法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在水行政执法力度有限情况下必须探索有效的执法体系建设,做到内部加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外部强化联合执法体系建设。
3.4 基础设施保障方面
防汛抢险通道不畅通、通行保障率低,全市行洪河道土堤顶路面占58%,雨后土堤泥泞,车辆无法通行,给防汛抢险带来巨大困难;闸站设施设备老化严重,工程观测设施缺失,基础性工程观测未全面开展;市管闸站缺乏安全监控设施,闸站自动化监视、监控运行系统有待加强。
3.5 生态建设与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工程生态建设与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河道水质仍存在较严重污染,部分闸容站貌建设仍不达标,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足,部分工程仍没有完全确权划界。
3.6 信息化建设方面
水务工程管理信息化程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不高。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数据显示,天津市水务工程管理单位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人均占有电脑数达不到1台,管理单位网络化建设率很低,没有一家具有门户网站的基层管理单位。工程监控自动化系统尚未全面建立,信息化覆盖面低。
4 几点建议
4.1 深化水管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改革,理顺机构,初步建立适合天津市现代水务发展的水务工程管理体制机制。对水务工程管理机构合理设置、定好岗位、理清责权利、合理配置人员等,建立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政策、法律、法规支撑体系,对水务工程管理现行达标标准进行优化,深入推行“标准化养护”管理模式。
4.2 打通防汛抢险通道
巩固提高堤顶路面质量,大幅减少市管行洪河道土堤顶道路,提高通行保障率。完善独流减河、永定新河堤顶道路,修建海河、北运河、南运河、潮白新河、蓟运河等河道堤顶道路,基本消除土堤顶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覆盖率达100%。
4.3 完善河道、闸站基础观测设施
加强市管河道、闸站基础观测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观测基础设施,到“十三五”末市管78座闸站基础观测设施全部建立并有效使用。加快现代水务建设,建立完善闸站、堤防、水库、河道等信息化建设,到“十三五”末实现河道重点段、关键部位自动化监测、预报、视频控制、信息化数据库建设,初步建成水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4.4 提高人员素质
结合天津市水务局中长期发展战略安排,合理规划水务工程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以人为本的合理人才引进、后续培养、晋升机制和合理考核评价机制、合理配置和激励机制,加强现代水文化建设,创造尊重人才、建设和谐工作环境的浓厚氛围。
4.5 强化水行政执法建设
加强水政监察支队建设、水政监察制度建设,建立综合执法体系。着重对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执法制度建设方面予以加强,建立纵向顺畅、横向联合、执法有效的机制。
4.6 强化安全设施建设
着力做好水务工程设施安全监控体系建设;着力做好水务工程设施安全鉴定及达标评价体系建设;完善并提高水务工程设施安全运行体制,实现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安全化。
4.7 提高生态环境及水土资源管理与利用
高度重视与管理相关的生态环境管理,创造水务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统一的良好局面;充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美化水务工程辖区环境,建设美好现代水务工程环境;基本完成确权划界,堤防绿化率、闸容站貌达标率、河道水质达标率等方面显著提高。
4.8 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工作
深化考评体系建设,以考促评,不断提高水务工程管理能力和水平;深化河道网格化管理,落实“由点及线再到面”的管理思路;全面深入开展国家级和市级水管单位达标创建工作,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市河道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涉河建设项目管理,加大监督力度,杜绝新增违章建筑,逐步清理历史遗留违章建筑;加强河湖管理、河道水安全管理和水文化遗产保护,强化水域岸线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