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用药物诱情提高产后奶牛受胎效果

2015-03-21陶晓兵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5年1期
关键词:烯醇牛场肌肉注射

陶晓兵

(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发展局,浙江 杭州310018)

随着中国奶牛养殖规模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产后60 d 内奶牛发情率和参配率呈普遍下降趋势,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奶牛养殖的健康发展。提高产后奶牛的发情率和参配率是控制奶牛产犊间隔的有效方法,也是提升奶牛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本试验采用生殖激素对产后60 d 内的奶牛进行处理,观察奶牛的发情率和参配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品

哥娜(GnRH,100 μg/支)、氯前列烯醇(PG,0.2 mg/2 ml)、普罗(长效黄体酮注射液),均由上海计划生育研究所研制。

1.2 试验方法

目前我国奶牛养殖业普遍存在产后子宫复旧差、产后60 d 内自然发情率及参配率普遍不足50%的问题。在本试验牧场,统计80 头奶牛,可见自然发情为32 头,发情率40%。针对目前牛场产后60 d 内不发情母牛比例偏高的情况,本试验采用在奶牛围产期使用生殖调控药物,来促进母牛卵巢功能恢复和子宫复旧,并使母牛产后能及早地正常发情和受胎,以缩短奶牛的胎间距。

1.2.1 试验用药方案

试验随机选取产后15 d 的母牛30 头,肌肉注射GnRH 100 μg 以刺激母牛卵巢机能恢复,于产后第28 天再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0.4 mg 以促进产后子宫复旧,于第43 天再肌注氯前列烯醇0.4 mg以诱导母牛发情。

1.2.2 判定标准

发情时以直肠检查触摸法判定卵泡发育程度,卵泡直径达1.6 ±0.2 cm 者为卵泡发育正常,判为发情正常,且可正常参配(需排除子宫炎症奶牛)。输精后60 d 用直肠检查法进行妊娠诊断,有胎,判为母牛怀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处理后的发情效果

产后15 d 的30 头参试牛经过上述程序调控后,产后60 d 内正常发情25 头,正常发情率为83.3%,明显高于牛场的自然发情率。受孕13 头,受孕率为52.0%,与牛场自然发情的受胎率一致(一般为40% ~50%)。

2.2 若在配种后30 d 能用B 超进行早孕诊断,且对未孕牛及时进行生殖调控药物的处理,可使牛群在产后100 d 内有二次配种机会,这样能有效缩短产犊间隔,使胎间距控制在400 d 以内,极大地提高牛场的经济效益。本试验由于时间所限,未作对应处理与统计。

2.3 由于牛群规模的扩大,会导致奶牛运动不足,造成子宫复旧迟缓。另外,因产奶量的大幅度提高,奶牛催乳素主导的产奶生理效应会明显抑制奶牛卵巢机能的恢复。这样,使得奶牛生殖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导致牛群在产后60 d 内的正常发情率明显降低。本试验通过人工诱导技术,使得参试牛生殖系统提前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体会

3.1 根据一般牛场普遍情况,往往在产后60 d 开始关注奶牛发情状况,这样容易造成奶牛群无法确保产后60 d 内的发情率和参配率。即使牛群在产后60 d 后能够较正常地发情、产后100 d 内能够配种怀上胎,也会增加牛群的胎间距,直接影响牛场经济效益。本试验针对目前牛场普遍存在的这个问题,于产后15 d 开始关注奶牛的生殖系统,采用提前药物介入奶牛产后恢复卵巢机能、促进子宫复旧这一创新技术手段,大幅度提高了奶牛产后60 d内的参配率。

3.2 本试验通过提高参配率来缩短产犊间隔,可明显提高奶牛经济效益。按每头牛平均减少10 d空怀期将多产牛奶220 kg 计,减去产奶所需投入的饲料成本,每头牛一年至少可以增加500 元左右的收入。

3.3 经试验用药后,对于无发情反应的少量牛,于1 周后肌肉注射普罗(长效黄体酮注射液)2 支,即给予其人工黄体期来诱导母牛发情。约50%的母牛在注射后的7 ~10 d 发情,不见发情的于注射后的10 ~14 d 再用0.4 mg 氯前列烯醇溶解黄体,余下母牛都有发情,且配种前肌肉注射GnRH 100 μg来提高排卵效果,均取得了良好的发情和受孕效果。因此治疗方案不在本试验的内容中,故未作统计。

猜你喜欢

烯醇牛场肌肉注射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气相色谱法分析甾烯醇
两种氯前列烯醇诱导母猪同期分娩的研究
无痛肌肉注射新法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
肌肉注射给药致臀部大出血1例
胡黄连苷Ⅱ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