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共育室小蚕日眠调控技术

2015-03-21谢寿泳韦衡甘卫英

广西蚕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收蚁蚕室小蚕

谢寿泳,韦衡,甘卫英

(1.贵港市覃塘区黄练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贵港市537123;2.南宁市马山县农业局蚕业站,南宁市530600;3.贵港市园林处,贵港市537123)

近年来,随着广西桑园面积不断增多,相继涌现出一大批小蚕共育室,他们为当地蚕农提供蚕体强健、发育整齐的小蚕,提高了蚕茧产量和茧质。随着小蚕共育率的不断提高,蚕农对小蚕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小蚕成活率较高外,小蚕的整齐度也是考核小蚕质量重要的指标。

小蚕整齐度可以通过提高叶质、增加喂叶次数、提青和控制日眠等技术来实现。提青是在蚕眠起处理中,当大部分蚕儿眠下后,将迟眠蚕(或称青头)挑选出来另外饲养的操作方法。提青工作量较大,占用空间多,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大多数共育室较少采用提青的方法来实现小蚕的齐整,而多采用控制小蚕日眠的办法来实现。控制日眠具有省工省时,成本较低,且易于掌控的优点。但由于缺乏控制日眠的相关技术和经验,部分共育室在不断变化的气温条件下,不能及时应对气温的变化,未及时进行技术调整和处理,使小蚕日眠变夜眠,导致小蚕发育参差不齐,影响商品小蚕的质量。

笔者所在的贵港市黄练镇科宝小蚕共育示范服务基地是广西小蚕生产规模较大的4龄蚕共育基地。该基地加温设备先进、经济和实用,在多年的小蚕共育的实践中,总结出针对不同气温控制小蚕日眠的技术。现以共育两广二号品种小蚕为例,介绍小蚕日眠调控技术,以供参考。

1 共育前的准备工作

1.1 了解蚕期气候特点,为合理调控蚕室温度做好准备

1.1.1 3月底—4月初和10月底—11月,此时期昼夜温差较大,气温多变而偏低,经常出现低于20℃的现象,有时在养蚕期间还出现过较冷的极端天气,如在2010年4月中旬,曾出现过连续7 d平均气温低于10℃的倒春寒天气,小蚕发育不整齐且多发蚕病,给小蚕共育带来不利影响;在这种天气条件下饲养小蚕,必须进行加温,才能促进小蚕正常发育,从而确保小蚕生产的顺利开展。

1.1.2 4月中旬—6月中旬和9月中旬—10中旬,气温较高,经常在20~35℃之间,又不时受到冷空气影响,气温忽冷忽热,降雨概率较大,气温变化较快,此时期养蚕,经常出现小蚕不整齐现象,是共育室小蚕日眠最难掌控的时期。

1.1.3 6月底—9月初,气温经常超过28℃,甚至高达38℃,气温较高,也较稳定,蚕体发育较快,生长周期短,小蚕容易出售。但也经常受台风和强降雨的影响,气温会突降至20~27℃之间。掌控小蚕的日眠,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1.2 配备温控设备,保障温度要求

大型共育室饲养的小蚕批次较密,数量较多,加上天气经常发生变化,为有效控制入眠时间,蚕室必须配备调温设备,这是小蚕日眠调控的前提。目前很多共育室和制种单位使用电炉和空调控温,效果很好,但电费成本较高,对薄利的共育室来说不是最理想的选择。在生产中,贵港市黄练镇科宝小蚕共育示范服务基地根据蚕室的大小摸索、研制出各种不同大小的加温设备,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木头、桑枝等作燃料进行加温,具有升温快、成本低、无烟等特点,适合蚕室进行有效加温,成本较低,是目前广西小蚕共育室替代传统地火龙加温设备新型的加温设备,值得推广。

通常在晚上,蚕室内的温度要比室外高4~6℃,因此,在蚕室内外安装换气扇,就可以实现简单的小幅度的降温,而且成本较低。

1.3 掌握天气动态,合理安排养蚕进度

1.3.1 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收蚁时间首先,在收蚁前2 d通过中央及地方电视台天气预报、百度天气网等媒体,及时了解未来一周内天气变化情况,也可以点击中国天气网,查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视频,了解是否有冷空气或台风入侵,强度有多大,入侵时间多长,何时到达。同时预订手机天气预报,粗略了解小蚕收蚁及收蚁后5 d以内当地的天气变化情况,以此为依据,做好养蚕计划,确定好共育室的收蚁时间,设计好此批蚕调控日眠的计划,在养蚕过程中不断根据当时当地的气温变化及时调整养蚕的技术,以达到控制日眠的目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从收蚁至4龄起蚕共需11 d,时间较长,在收集天气预报情况时,一旦发现近期内天气变化幅度较大,应及时调整技术措施,以应对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1.3.2 掌握气温与龄期发育的关系,准确推断日眠时间根据小蚕发育的生理温度和多年经验,笔者把小蚕日眠调控温度粗略分为四个层次,即20℃以下、20~27℃、28~32℃和32℃以上,针对各温度段与小蚕生长关系进行阐述。

(1)当温度低于20℃时,蚕少吃少动,饲育时间延长,很难掌控小蚕的发育时间,小蚕日眠就更难确定了,要及时进行蚕室加温,确保小蚕健康发育。

(2)当温度在20~27℃时,1龄蚕从收蚁到眠醒需要4 d,2龄需要3 d,3龄需要4 d,每龄均比28~32℃延长0.5 d。全龄在此温度饲养,1龄和3龄为夜眠;2龄为日眠。1龄、3龄蚕晚上如不及时补叶,往往导致小蚕发育不整齐。

(3)当温度在28~32℃之间时,是最理想的饲育温度。1龄蚕发育从收蚁到眠醒需要3.5 d,2龄蚕发育从饷食到眠醒需要2.5 d,3龄需要3.5 d,小蚕按此时间发育,1~3龄全部实现日眠,蚕体发育健康、整齐。

(4)当平均温度高于32℃时,采用各种措施进行降温。了解气温与小蚕发育时间长短的关系,能帮助小蚕共育户预知小蚕入眠时间,根据气温情况,调节好蚕室的温度,改变小蚕的入眠时间,从而达到调控日眠的目的。

1.4 打破常规,蚕室自然温度改早上收蚁为下午收蚁

常规的收蚁时间,一般是在当天早上5时打开黑布感光,上午8~9时收蚁结束。为控制小蚕日眠,也可以采用下午收蚁的方法实现2龄蚕的日眠。

具体做法是:蚕种按计划催青,点青后包种遮黑。在原定收蚁日的早上不感光,而改到下午感光,变早上收蚁为下午收蚁。也可将包种后的蚕种放入冷库或冰箱里冷藏0.5 d,取出后再继续催青,这样1龄小蚕就会在第4 d下午完全入眠,第5 d下午2龄饷食。这种做法主要是1龄蚕在无法达到目的积温的情况下,又不想对蚕室加温,通过推迟或提早0.5 d的办法,调节好2龄能在下午饷食,在第8 d下午入眠,以达到控制日眠的目的。

另外,1~2龄蚕室温度在20℃以下,这种情况常见于3月、4月、11月,或强冷空气来袭,气温偏低,蚕吃得少,发育时间延长,有时会影响到蚕体健康,如果养蚕期间遇到这种情况,蚕室必须加温,确保室温在20℃以上,蚕室外部温度过低,要实现28℃以上很困难。没有加温设备的小蚕共育室,可用木炭加温。

2 1~3龄蚕的特点及控制日眠的要点

2.1 1龄蚕的特点及日眠调控

1龄蚕蚕体较小,蚕座小,占用蚕室面积少,饲育该龄所用的人工也少,从叶子的选摘和喂养的次数以及提前扩座、匀座都容易人为掌握,通过对小蚕的精心饲养,小蚕个体间开差较小,再加上1龄蚕睡眠时间超过24h,睡眠时间长,日眠调控时间较宽。在饲养1龄蚕时,注意不要随意开门、开窗,把温度保持在28℃左右,一直到蚕眠醒,目的是使1龄的饲育时间缩短到3.5d,使2龄蚕能在下午饷食。

2.2 2龄蚕的饷食时间、饲育温度与控制日眠的关系

收蚁后第4 d下午,2龄饷食。2龄蚕发育时间短,睡眠时间也短,低于20 h,日眠调控时间段较窄,生产中往往该龄最易出现小蚕参差不齐现象,应重点调控该龄期。

在饲养管理上要良桑饱食,严格控制工人开门、开窗,连续不断把2龄室温度保持在28℃左右,不要提前分蚕,直至眠齐。另一种办法是蚕室降温,延长0.5 d时间。即原本应在第4 d下午饷食的2龄蚕,推迟到傍晚饷食。此时要注意收集天气预报,如果外温在24℃左右,不同的室温条件下,调控日眠办法如下:

(1)平均室温低于20℃时,很难掌控入眠时间,蚕室要加温。通过调温设备调节蚕室温度,保证2龄蚕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更好地控制2龄的日眠。

(2)当室温在20~27℃时,如果是下午饷食,第3 d下午少量入眠,晚上部分入眠,正好夜眠。如果是早上饷食,第3 d下午大部份已入眠,正好日眠。

(3)当室温在28℃以上时,如果2龄蚕是下午饷食,第3 d下午大部分可以入眠,正好是日眠;如果是早上饷食,第二天晚上已陆续入眠,就会造成夜眠。

只要把2龄蚕调控好了,蚕体整齐,3龄蚕不管是早上饷食还是下午饷食,不管气温在20~27℃之间,还是在28~32℃之间,只是入眠时间早0.5d或迟0.5d而已。由于它睡眠时间长,补叶时间空间大,3龄蚕减食后,少量蚕开始入眠,改片叶为切叶,改二回育为三回或四回育,使个体落后的蚕及时进食,促使蚕及时入眠。

2.3 3龄蚕的入眠及调控时间

由于2龄蚕眠期和当地气温的不确定性,所以3龄蚕入眠时间也存在不确定性,但3龄蚕蚕体较1~2龄大,发育时间长,入眠快,睡眠时间超过24 h,日眠调控的空间较大;所以饲养该龄蚕不需过分考虑日眠;只要蚕室温度不低于20℃,在自然温度下饲育就可以了。

在共育小蚕的大生产中,想要每批蚕在自然温度下要完全实现控制日眠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一般只有8月中、下旬即下半年第一批蚕,雨水少,气温较高,才能在自然气温下实现1~3龄日眠,其余时间很少实现;不过蚕室周围避挡物少,蚕室温度有时偏高,也可达到日眠。

生产实践表明,1龄蚕少见参差不齐的现象,而2龄蚕则经常会发生不整齐,进而影响到3龄蚕的不整齐。因此,随着天气的变化,根据2龄蚕日眠的需要,适时调整1龄蚕的眠期以达到控制2龄蚕的饷食时间,同时调节好蚕室温度,为调整2龄蚕的日眠打下基础。

3 不同规模的小蚕共育室调控日眠的区别和技术要求

按照共育蚕种数量和蚕室面积大小,可以把共育室分成2类。一类是家庭作坊式的小蚕共育室,其特点是规模较小,由技术较好的家庭经营养蚕大户转化而来;另一类是专业化大型小蚕共育室。专门生产商品小蚕的共育室饲养量较大,雇工作业,有较好的调温加温等设备。

3.1 家庭作坊方式饲养的小蚕共育室

生产设备较为简单,很少有加温设备或加温设备简陋,都是在自然温度下饲养小蚕,很少请人喂蚕,一批蚕饲养几张至30张左右,有的一个村子就有十几家小蚕共育室,但他们饲育出来的小蚕一般蚕体较大,发育也整齐,从外观上看很受蚕农的喜欢。笔者认为他们饲养出来的小蚕较为整齐,原因有多方面:饲养数量少,喂蚕次数多;精选叶子,叶质好,喂叶均匀;喂蚕时间可自由控制,可以自由延长或缩短工作时间,较易把控日眠和夜眠,在受到气温变化的影响下如遇到夜眠,由于饲养数量少,饲育人员晚上12时起来给蚕补叶1次,让没有眠的蚕及时吃到叶子,很快就入眠了,第二天早上再撒上石灰,蚕就眠齐了,所以此类共育室不需要怎样谋划控制日眠,只要在自然温度下饲育就可以了。

3.2 专业化大型小蚕共育室

专门生产商品小蚕的共育室饲养量较大,雇工作业,有较好的调温加温等设备。由于随着天气的变化,一旦小蚕遇到夜眠(特别是2龄),工人就不可能晚上12时加班补叶喂蚕,结果第二天早上就会出现吃不饱的蚕一直不眠,爬来爬去,部分蚕正在眠中,而有些眠得早的蚕已有部分醒来,这种“三代同堂”的情况很难处理,是提青还是补叶,左右为难。

大型共育室在应对经常的温度波动的情况下,需要根据不同外温变化灵活调控日眠。其技术的关键点在于:

(1)平均室温在28~32℃时,一般情况在6月下旬—9月中旬,昼夜温差较小,平均气温达到了28℃以上,有时白天最高达到38℃,此种温度条件下饲育小蚕,1龄蚕发育需要3.5 d,2龄蚕需要2.5 d,3龄蚕3.5 d,全龄都是日眠,只要喂叶充足及时,蚕就可以按时日眠,但是在遇到台风来袭或冷暖气流交汇,造成连续性降雨,气温往往下降到27℃以下,造成小蚕饲养有效积温不够,入眠时间推迟,小蚕日眠难以实现,遇到降温这种情况,采取应对措施,调整养蚕计划。

(2)平均室温在20~27℃之间,一般情况是在4月、5月、10月,或其他月份台风和弱冷空气入侵期间出现较多,在此温度下养蚕,1龄蚕发育需要4d,2龄蚕需要3d,3龄蚕发育需要4 d,1龄、3龄是夜眠,2龄是日眠;1龄蚕蚕体较小,喂蚕工作量不大,出现夜眠时晚上可以加班补叶,第二天早上撒上石灰;而3龄蚕遇到夜眠第100d下午已有少量入眠,由于工作量大,不可安排工人晚上来补叶,但由于天气凉第二天早上还不会醒来,只要及时补叶催眠,下午撒石灰;也可以实现我们的调控目标。如果晚上低于20℃,晚上可以加点温,但白天不加温。

4 小结

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在整个蚕期中,小蚕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蚕期的饲养成绩,进而影响影响该批蚕茧的收成。目前,广西小蚕共育率已达60%以上,也可以说,小蚕共育的成败影响着广西蚕茧产量的增减,因此非常重要。小蚕共育室技术人员应在实际的生产中,不断学习,同时加强经验积累,从种源上保证蚕种质量,同时加强消毒防病工作,多种措施保障适温适湿饲养,以使小蚕强健好养,蚕农与共育室都获得较好收益。

猜你喜欢

收蚁蚕室小蚕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秋蚕饲养前消毒防病技术
春柞蚕收蚁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沼气养蚕的技术
可爱的小蚕
农村养蚕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河南一化二放秋柞蚕收蚁日期探讨
可爱的小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