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清照作品中的“女性思想”

2015-03-21王昀

文教资料 2015年19期
关键词:李清照词人丈夫

王昀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李清照作品中的“女性思想”

王昀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作家。在她的作品中体现出过人的“丈夫气”和“超前的女性思想”,使很多人认为李清照是一个具有很强女性意识的人,但是她的作品大多还是回归自己生活的小天地和内心世界,出现对时事和女性的内心情感关注最主要的原因是她的人生经历。

李清照 丈夫气 女性思想

李清照是我国杰出女作家,被誉为“婉约之宗”。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很多人认为李清照是一个具有很强女性意识的人,认为她具有“倜傥有丈夫气”的“山东义士”般的特异文化性格。无论从李清照的成长环境和她的作品来看,都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女人,词中流露出的情感大多是女性独有的细腻情感及自己的愁苦悲伤之情。

“追求男女平等的李清照深受隐逸传统的影响,甘心‘阴郁闺阁’,同时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实现辅君报国的人生价值”①。李清照的思想和性格对其艺术风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清照的词多表现出小女子的离情别绪,写小女子相思愁苦之情。然而她的诗歌又表现出李清照性格的一个方面:“丈夫气”。

李清照的“丈夫气”在她的诗歌《夏日绝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多少男子汉都难以企及的人生高度,却是李清照一生的信条。“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句话就更大气了,楚霸王项羽在争夺天下中虽然是失败的,但他的英雄气魄却是被历代人传诵的,李清照用诗句表达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英雄气概的敬仰,对当政者偏安一隅的摒弃批判。

这诗歌中“丈夫气”的体现并不能说明李清照的女人意识的觉醒,而是一种较为超前的女性思想的体现。李清照的诗歌表现出来的这种气概、应该是她坚持诗词有别的理念的体现,诗言志、词抒情。所以她的词大多咏物抒情、感伤悲苦,而诗作中则表达自己志向、愤慨和爱国情节。

李清照无论是表现小女子相思愁苦的词作还是具有丈夫气概的诗歌,都没有对我国古代封建男权社会提出任何质疑,更没有追求男女平等的意识。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李清照的确表现出了相较于其他同时代超前的女性思想,她的作品开始关注审视女性的心理情感、某些作品甚至评论时事。

李清照生于1084年,身出名门,其父亲李格非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门后四学士,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称他“文高雅条鬯,有意味,在晁、秦之上,诗稍不逮”,官至礼部侍郎,精通儒家经典,勤于著述。李清照曾在《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中回忆:“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谁比数?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其母亲王氏出身官宦世家,有着非常好的文学修养,外祖父王拱辰曾是最年轻的状元,才名闻达。这样的成长环境使李清照在诗词方面的才华早早显露出来。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回忆往昔生活的《如梦令》将词人早年一次泛舟湖中寻幽探胜的经历细腻地呈现在大家眼前。“常记”告诉读者是叙往事,因其印象深刻,所以经久不忘。“沉醉”更是将令人流连忘返的秀美风光描写得淋漓尽致。这首词从侧面反映了李清照家庭氛围的与众不同。一位大家闺秀可以玩到日暮、兴尽,并且不用担心父母责备。可见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对女儿的教育并非是高压的姿态,而是人性化教育。良好的教育、优越的家庭环境培养她开朗的性格。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绝不是守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小女子,而是一个热爱生活又充满才气的奇女子。

李清照少女时代的词风格大多清新明快,表现的是少女特有的单纯懵懂,在幸福生活状态下对爱情的好奇和对自由的渴望。

李清照十八岁与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两人婚后生活经常处于两地分离状态。这个时期的作品不同于少女时期的作品,少了以往对自然、生命的热爱,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对丈夫的关注,“她的词营造出的气氛通常是寂寥、清冷的,多写对丈夫的爱恋、相思和封建女性闺阁中的忧愁、烦恼”②。

而他的《隋唐演义》,好多人的出身和结局,和其他评书名家和小说都不一样,罗士信是在扬州战死的,秦琼的妻子是贾氏而不是通行的张氏,尤其他给秦琼配了一个特别长的绰号。而《童林传》是他根据《雍正剑侠图》的故事,自己编出来的一部书,与民国时评书名家常杰淼的著作,和后来李鑫荃的改编本都不一样。《乱世枭雄》里面,他说张作霖,让人头一回知道东北“胡子”(土匪)的形象,听他满嘴里“啪啪啪”的枪声,和“胡子”的黑话与做派。他结合了大量史料和传说,讲述张作霖枭雄的一生,给其安了个红颜知己田小凤。这人物是全虚构,那时候张学良还在世,给这么近的人物加故事,能把人说得不挑眼,直让人想做点版本学考证。

这个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大多表达容颜易老和离别相思的愁绪。落脚点是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自己感情和心理的变化也是因为丈夫经常出外游学、为官,和自己聚少离多。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才发现秋天的来到。词人把“秋”这个抽象化的季节概念不经意地带出对节令意识的滞后,将夫君走后,自己心神不宁的状态呈现出来,用具有感性色彩和具象特征的“红藕香残”来表达。词人巧妙地避免了自然景象对主体心理意绪的掩蔽,把客体自然物象作为引发情绪的媒介。紧接着“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自己无法排解相思之情,便乘坐小船外出散心,而自己又无心观赏,只盼着家书来到。“红藕”、“兰舟”、“雁字”、“西楼”组成了一个立体的空间,词人融入这种深深的哀愁之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展现空间的一幅立体的画面,让我们跟随词人走进她的相思之中。

“花自飘零水自流”,下阕一开始就由想象回到现实,并照映上阕首句的句意。流水落花,词人无可奈何的伤感油然而生,两个“自”的运用更表露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奈。“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写词人思念丈夫赵明诚,也设想赵明诚同样在思念自己。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是建立在夫妻深刻相知相爱的基础上的。最后,“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几句词句更接近口语,描述自己根本无法排解相思之情,陷入更深邃的思念之中。相较于其他单纯思夫和闺怨的作品来说,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与丈夫的纯洁爱情,语句清新自然,更表现了自己对爱情和丈夫的态度——大胆表达,毫无忸怩之感。

靖康事变爆发后,李清照夫妇流落到了江南,漂泊的生活使他们多年搜集的金石字画丢失殆尽。随后,丈夫赵明诚因病逝世,李清照遭遇了重大打击。亲眼目睹国破家亡的李清照有过挣扎,曾经写下过《夏日绝句》这样慷慨激昂的诗句,生活的打击是沉重的,给李清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南渡后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在题材、内容、情调、风格上有明显差异。在李清照后期创作中,由于生活遭遇和政局逆转,她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使她后期创作不像前期那样局限在个人生活的小天地里,在创作题材上有所拓展”③。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上阕由元宵佳节景象写起,节日里的人和物都是热闹的,但是词人“谢他酒朋诗侣”,则使读者伴随词人跌入孤寂冷漠的深渊。上阕的词句都是正反对照:金黄的落日美景和人不知归处的感慨;浓浓春意与春意知几许的困惑;元宵佳节与次日岂无风雨的忧虑。词人正面描写美好的自然景色后,又用反问语气描写相反的情绪,反衬出词人黯然的心情。

下阕“中州盛日”六句,极尽描绘了往日京华那种非凡的热闹欢乐。“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则笔锋突转到当前,憔悴的神态、寥落的心理,与往日情形形成强烈反差,“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显示出现今无限凄楚。

这首词以乐衬哀,不言哀而自哀,不言悲而自悲。词人用种种对比,使今日往昔两种元宵灯节的不同情景构成了鲜明对比,深刻抒发了词人眷念故国忧患余生的、深沉凄怆的家国身世之感,突出地表达了自己的哀怨愁苦之情。

这个时期李清照的题材选择面有所拓展,但是她的词多数还是回归到内心世界的变化,通过国破家亡这一现象,通过对这种现象的描写,衬托内心发生的巨大变化。

李清照前期作品更多地将目光放在审视少女、少妇内心精神世界,而后期由于生活的变迁,目光开始放开,有所关心时事,感叹家破人亡,但是她的作品最终关注点还是在内心世界的哀愁上面。

婚后聚少离多的生活让李清照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在她的词作中也有所表现。在《醉花阴》中,词人用想象的语言“薄雾浓云愁用昼”,“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深切地表露自己整日想念丈夫,真挚的情爱、急切的思念毫不顾忌地抒发出来,在女性处于封建礼教束缚严重的封建社会中,能够大胆表现自己率真的性情,是很难得的。“莫道不销魂”更流露出丢魂失魄的相思之情,以“黄花”自喻,用“人比黄花瘦”暗示人的苦境,给人一种悲怆的美感。

北宋南迁和丈夫赵明诚的去世,使她的愁苦更深沉、更凝重,这种由于个人命运变化引起的性格变化,使她在南宋时所作的词充满了愁苦悲凉的感情。在《蝶恋花》中“永夜恹恹欢意少”开门见山地表现了南渡后李清照词风的沉郁苍凉。“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中用“空”字抒写对汴京被占的哀思和沉痛。这首词上阕重点写的是对汴京被占的哀思和沉痛,下阕笔锋一转,重点描写的还是回归到人,“可怜人似春将老”,人要像春天一样很快衰老了,以此感叹年华已逝。

从懵懵懂懂的青春少女时代到国破家亡的暮年时期,李清照的文学作品大多局限于个人的生活天地,通过抒写个人欢乐、理想、痛苦、悲哀等形象地展示了自己的小天地,概括地反映了自己的人生历程。从一个活泼开朗的少女变成一个郁郁寡欢、多愁善感的人,在她的内心深处闪烁着爱国热情和关注国事的积极精神。

注释:

①张忠刚,綦维.李清照的女性意识.山东:文史哲,2001(5):38.

②赵雪.浅谈不同时期李清照的词.沈阳:才智,2011(11):160.

③李赛君.论李清照词境与心境的变迁.湖南:青年文学家,2010:66.

[1]陈祖美.李清照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沈培钧.李清照集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庄慕萱.浅谈李清照的个性气质对其词创作的影响.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4]李首鹏.“别是一家”女儿心.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古代文学,2010.3.

[5]诸葛忆兵.李清照个性成因及其表现.东岳丛论,1997(3).

[6]张忠刚,綦维.李清照的女性意识.山东:文史哲,2001(5).

猜你喜欢

李清照词人丈夫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林逋梅妻鹤子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