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所致肝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2015-03-21白留江
白留江
麻疹所致肝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白留江
麻疹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成人相对少见,多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睑结膜充血、口腔内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皮疹[1],既往消化道症状罕见,但近几年来我们收治的麻疹患者常出现消化道症状,多表现为食欲差,进食量明显减少,恶心、呕吐胃内容物,腹痛、腹泻等,部分患者出现肝脏损害。我科为平顶山市唯一麻疹定点收治医院,自2013 年1月—2015年4月共收治236例麻疹患者,其中发生肝脏损害38例,现将其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4月我科共收治的236例麻疹患者,发生肝脏损害者38例,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3个月~58岁,平均28岁,其中儿童(<14岁)8例、成人30例,所有患者均有麻疹典型的临床表现及消化道症状,麻疹抗体Ig M阳性。入院第二天常规进行肝生化指标,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肝脏相关自身免疫性抗体及EB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风疹病毒抗体检测,排除酒精及药物性肝损伤,超声常规随访排除脂肪性肝病。
二、诊断标准
(1)麻疹典型的临床表现及消化道症状,麻疹抗体Ig M阳性;(2)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肝脏相关自身免疫性抗体及EB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风疹病毒抗体检测均为阴性;(3)ALT、AST均≥1.5 ULN;(4)随着麻疹临床表现及体征的消失,消化道症状缓解,在2周内肝生化指标恢复正常。
结 果
轻度肝脏损害(ALT在2 ULN以下)16例(42%),中度损害(ALT 3~5 ULN)12例(32%),重度损害(ALT≥5 ULN)10例(26%)。未出现胆红素升高的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美能)60~8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25例1周后肝功能恢复正常,7例10 d肝功能恢复正常,6例14 d肝功能恢复正常。经过半年的随访未发现肝功能异常。
讨 论
麻疹是儿童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成人相对少见,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睑结膜炎、特殊的口腔麻疹黏膜斑(Koplikspots)及皮肤斑丘疹。以喉炎、肺炎及心肌炎等并发症相对多见,既往消化道症状及肝脏损害罕见,我们临床上发现成年人患麻疹人数增多,临床症状典型,以喉炎、肺炎及心肌炎等并发症相对少见,但消化道症状及肝脏损害多见,以无黄疸型肝细胞型损害为多,且以肝脏轻中度损害为主(74%)、重度肝脏损害相对少见(26%),预后良好,多数在10 d内肝功能恢复正常,本研究发现麻疹并发肝脏损害发生率(38/236)为16.1%。邓燕艺等[2]报道麻疹合并肝损害发生率3.1%(8/261),其研究对象均为儿童,本组研究儿童肝损害发生率(8/236)3.3%,二者儿童肝损害发生率相似,与徐步惠等[3]报道基本一致。其发病机制可能是麻疹病毒经飞沫到达人体的呼吸道、口咽部或眼结合膜,在上皮细胞内增殖,侵入局部淋巴组织入血,造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随后进入全身单核-细胞系统中增殖,大量复制后病毒再次入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病毒经血细胞携带播散至全身各组织器官,造成其组织破坏,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在成年人麻疹中应常规进行肝功能检测,及时发现肝损害,及早治疗。
1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3-68.
2邓燕艺,甘宁,谭艺,等.广西玉林市261例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传染病信息,2015,28:42-44.
3徐步惠,陆永安,邹磊,等.148例麻疹临床分析.传染病信息,2012,25:252-254.
2015-05-08)
(本文编辑:赖荣陶)
467000 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