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浅析
2015-03-21吉林医药学院荆珊珊郭鸿鸽
吉林医药学院 荆珊珊 郭鸿鸽
与时剧增,适合外部环境是任何事物生存发展的前提。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也应该改变过去那种计划体制的管理意识形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促进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是事业单位的职责。事业单位具有非盈利性质,所以在预算的认识上、执行上、考核上、体系的建立上都不如企业那么完善,存在着诸多瑕疵,因此分析原因并找出优化解决的方法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的作用
(一)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
事业单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参与者,事业全面预算管理在促进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目标的实行同时,也加速了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
(二)综合优化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
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是对下一全年度的支出、收入、人力等各方面的有机调配,据此可以实行资源的合理组合,因此优化了资源配置。
(三)合理有效地控制风险,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全面预算是在总结本年工作的基础上以及外界环境的需求下,预测、推断、评估各个风险,并提出合理的防御措施,在此基础上合理分析下一年度的需求,所以可以将各种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预算的认识不够,缺乏预算的全员性
事业单位缺乏企业的“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模式,所以对全面预算缺乏足够的认识。首先单位领导注重资金的审批与使用,对预算认为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如果财务部门将预算的支出与使用控制住了,预算就管理好了。其次其他部门认为预算也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自己就是想法多报预算,多向主管领导要钱即可,熟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啊!最后预算还得不到最基层员工的支持与帮助,他们认为预算是领导和财务的事,与自己个人更是没有啥关系。综上的思想导致预算只有财务部门昼夜奋战,其他人袖手旁观,这样的预算其指导意义可想而知,不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还阻碍是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同时也阻碍了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
(二)预算时常变动,缺乏预算的执行力
事业单位内控规范明确要求预算具有全员性,它是一个重要的系统工程,上要领导的重视,中间要部门的支持,下要基层员工的协作,这样的全面预算才具有科学的指导性。但是许多事业单位在前面上述人员的影响理念下,编制的预算缺乏科学性与适用性,再加上预算在执行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结果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经常随意性的变动与调整,预算外支出、追加预算时常出现,时间长了,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早已是习以为常了。对预算的不改变反到不适应,这样的预算管理模式让预算流于形式,纸上谈兵,最终没有发挥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真正的含义与作用。并为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埋下了隐患,给社会的服务形象也带来了负能量。
(三)对预算的考核缺乏有效机制,使预算考核评价流于形式
企业的预算考核非常严谨,它与每个职工的工资、奖金、绩效都紧密地挂钩,由于是自负盈亏的营利性组织,所以预算的绩效考核从大的方面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紧紧相连;从小的方面与每个员工的经济效益息息相通,这样促进了企业预算考核的有力进行。但是事业单位没有将超支使用预算、资金的投入方向与效益分配等问题与员工的经济利益挂钩,因为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是国家的统一分配与定员定额管理模式,再加上也没有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所以也就没有人去认真合理地考核与监督,这样不但使考核评价环节流于形式,更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造成了混乱,同时也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与社会公益形象。
(四)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我们知道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财务管理目标的详细分解,也是事业单位经济运行的财务反映。它包含了经济、成本、绩效、人力等多方面的环节。但是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完全的事业单位预算考核体系,他们将预算着眼于审批上,对预算的编制方法、执行、考核、评价缺乏认识与管理。更缺乏在上述预算的全过程中信息平台体系的建立。这样的预算使反馈成为形式,使监督成为一带而过。这样的预算达不到人才、资金、资源的有效整合,所以不适应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财务管理的需求,也是事业单位必须加以重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针对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一)提高全体员工的认识理念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单位负责人是这个单位的领航人,他的理念影响也带动着其他员工的文化意识形态。所以事业单位首先应该提高主管领导的理念,让主管领导树立起预算全员性的管理意识,并做到亲自主抓与过问,这样有助于全面预算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其次做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工作,让部门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协作。如财务部门与工程部门、采购部门、人力部门之间定期开会,互相通报工作的进展,这样也有助于资金的正确投放与使用,同时也避免部门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最后一定通过职工大会等手段做好全体员工意识理念,将预算贯彻到每个员工的心理,让员工懂得全面预算的真正含义与作用。使他们从内心积极配合预算工作,从而为日后预算工作的正常开展与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预算的执行力,确保预算的严肃性
我们知道之所以预算执行时常改动是因为预算在实际工作中与计划出现了差距。因此找出差异存在的原因并加以改正才能避免预算非正常性更改。所以从预算的源头做起,控制预算的编制,将其在将预算编制的基础、方法、手段上加以改进,克服盲目、草率地编制预算,使预算更加具有透明性与实用性,这样使预算更符合实际。最后坚持先有预算后有开支的原则,加大预算全过程的监督力度,尤其是执行力度,如因外部客观因素的确需要改变预算,那么预算的审批工作将从头开始,杜绝边执行预算边修改预算的以往习惯,这样才能合理有效利用资金,提高公益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强化预算考核评价工作
首先成立预算考核评价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来落实日常的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工作,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做到谁分管谁负责。其次明确考核要求,事业单位应该按照规章制度制定考评的范围,并将考核的流程与安排详细地落实到分管人员。再次细化工作措施,建立指标体系,包括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业务指标与绩效指标,细化上述指标的权属,实现三级目标管理模式。还有注重实质重于形式,将考评贯彻于预算的全过程,加强在全过程的落实工作,结合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全过程考核评价模式。最终认真对待考评的结果,使考评有地落实。这样可以推动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四)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随着市场外界环境管理体制的变化,事业单位也应该学习企业这种“责任落实到主体、预算的依据要充分、执行过程中的控制要到位、预算的调整有严格的程序、评价有严格的标准、奖惩一定要到位”预算的全过程管理模式。使预算从最开始的编制到最终的评价与升华都体现了预算的目的,让预算真正地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服务,促进事业单位与其下属单位的预算在“内容、要求、流程、目的”相统一。有效地加强了事业单位基础工作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事业单位肩负着具有双重重任,那就是做好社会服务、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内部预算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内减少财政支出,合理有效利用资金,促进资源的合理整合,最终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
[1]刘磊.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经济,2010
[2]丁靖琼.关于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缺陷和对策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1
[3]张霞玲.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