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民乐重奏教学方法探索

2015-03-21胡钰岸上海市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200001

大众文艺 2015年23期
关键词:重奏民乐音量

胡钰岸 (上海市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 200001)

在民乐教学普及的现在,很多学校都在课余开设器乐合奏课。就笔者掌握本区的情况只有部分团队拥有完整的乐队建制,而更多的学校不能组织起完整的民乐队,所以这些学校的民乐表演形式常常是齐奏,或者是新民乐等。通过乐队比赛交流时看到学生们的演奏现状是:学生们往往仓促排练出节目应赛;没有接受系统的合奏技巧训练;在合奏中出现貌合神离的演奏效果;因此合奏的积极意义就无从体现。

针对这样的现状,如何让学生们尝试合作,学会合奏的技能,获得更大的快乐和提高,让器乐教育回归以审美为核心的初衷?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作为民乐教师多年参与到校园民乐教学中,发现校园民乐重奏课程走进学校,走进学生身边,让学生可以通过民乐重奏课程学到系统的重奏知识,真正立足“人”的教育。通过多年的校园民乐重奏课程教学实践,笔者整理了一些教学方法策略以供大家探讨。

一、民乐的听觉训练

达尔克罗兹指出:“一切音乐教育都应该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模仿和数学运算的训练上。”这就是说良好的听觉是接受音乐教育最大重要的禀赋。要唱出一个曲调、演奏、演唱都必须使用听力。在重奏教学中无论是律动训练,还是视奏教学,无论是欣赏教学,还是器乐演奏教学,直至学习记录代表音乐的符号,区别声音中所包含的意义、差别等,都涉及到听觉,都需要听觉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通过结合体态律动等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发展民族听觉记忆能力。培养绝对音感,发展内心听觉。

首先,把听觉训练融入律动游戏中,激发学生听音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种不同形式的听辩来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和音乐线条的美感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一是五声音阶训练;二是听音游戏。如《老六板》听音合作出列的训练。选十位同学分别扮演两个八度的五声音阶音符,在教学训练中,完成听觉与动觉相结合,避免了一味枯燥的听,激发了学生的听音兴趣,同时记住相应的音高,使他们感受和体会了学习成功的喜悦,逐步形成了学生对自己听觉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其次,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节奏听辩训练。节奏是音乐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音乐作品中音高固然重要,但它只有和节奏结合起来才能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学音乐的人都会知道节奏的重要性,那什么是节奏呢? 将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叫做“节奏”。对于一段旋律,不考虑它的音高,得到的便是它的节奏。

《礼记·乐记》中记载:“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故而听辩节奏训练和听音训练一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学习民乐演奏的学生来讲,认识、掌握大量的节奏“语汇”是极为必要的,能帮助学生们尽快跃进音乐大门,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在听辩节奏训练中要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进行,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听记节奏:教师给速度,口念或敲打节奏,学生听记。其过程分三步:第一步,听出有几个小节;第二步,模拟敲打出教师给出的节奏;第三步,写下正确的节奏谱。又如,节奏型:在歌曲中反复出现的有一定特征的节奏叫做“节奏型”。节奏型在音乐表现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歌曲中运用某些节奏型,使人易于感受及便于记忆,也有助于歌曲结构上的统一和音乐形象的确立。有些乐曲仅从节奏型就可以清楚的说明乐曲的类型,如《凤阳歌》一曲中运用了安徽花鼓灯节奏型——轮、丁丁仓等组成。还有更多的,如维吾尔舞蹈节奏型:赛乃姆、多郎;朝鲜族民间舞蹈节奏型:古格里;安徽花鼓灯节奏型:长锣、摆扇子,东北秧歌节奏型:手巾花八鼓。教师给出特征节奏型,学生听记。

二、 科学训练演奏乐器的发音技巧,提高学生的个体演奏技能

科学的器乐发音基础是民乐重奏的教学的一步,扎实的器乐功底是进行重奏的先决条件。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认识、倾听、对比、体验、调整,找到一种科学、协调的发音方法是民乐重奏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教师需要提高熟悉每个民乐乐器的基本功,为教学提供足够的技能储备

著名的指挥家夏飞云教授就经常说:“学民乐指挥的学生要有“吃透”每个民族乐器演奏方法的决心和毅力”,这是教好合奏的先决条件。笔者认为教师在拓展课程教授计划的开始可以一步步扎实、科学地训练学生的基本发音演奏技巧。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自己已经学习到的一些民族乐器的正确发音方法引导学生找到优美的发音。正如当代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在首届华乐国际论坛中指出——“乐器的发音不仅仅取决于乐器的构造,更取决于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和审美,我们演奏的时候不能一味追求、依赖于更好的乐器,而是应该回归到研究正确的演奏发音方法上,才是获得优美的音色的途径”。诚如著名的艺术教育家李叔同先生在《音乐小杂志》序中指出学习音乐的要旨:“宁可生,不可滑。生者可以练,滑最难医”“弹琴手式亦最重要”。如二胡的发音音色的美在于音准和对用弓的把握,音要拉准,弓一定要稳、直了再慢慢加上揉弦这样音色会慢慢变美,慢慢变好。笔者发现在教学活动中严格要求学生演奏出“乐音”是必要的。

当然如果教师一开始不具备深厚的民族乐器知识,也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学习,或者旁听一些大师班课程,或者可以经常听上海音乐厅的音乐讲座。这些学习方法灵活多样,持续时间伴随整个教学过程,自我提升的效果显著。这样在推进民乐重奏课程中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只有教师研究了各种民乐器的演奏发声方法,并准确教授给学生,才能顺利进入到下一阶段。

三、让学生调整直至积极放松的演奏状态

演奏的过程实际就是一种全身器官的协调过程。任何一种单一、枯燥的技能训练都可能导致身体某些部位的紧张,很难使学生获得通畅和舒服的演奏状态。

我们要让学生放松身体轻声或弱声演奏,使学生从过度用力导致肌肉紧张使出音干涩、紧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如音量训练单元课堂中,第一,清晰的出示板书:声音的强弱变化量值从p mp mf到 f四级的音量课堂训练;第二,教师提示学生找到生活中会遇到的音量变化,学生纷纷踊跃的讨论,结论是学生自己找到了身边的这四个音量的“量级”的差异:f——下课铃响后老师走出教室后全班同学们发出的声音,mf——唱游课中同学们的合唱声,mp——上课时女生回答老师的提问声,p——好朋友之间的悄悄话声;第三,音量练习游戏,学生由单音演奏入手控制音量的变化。课程结束时学生们一直在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还有什么可以描述四个量级的音量。虽然笔者认为学生们不一定准确定义了四个“量级”,但是他们真的开始有兴趣研究音量是如何控制的,也在音量练习游戏中明白在演奏时,瞬间的控制决定着音色、音量的多变。

四、在欣赏中营造多声部氛围,培养学生多层次的“立体”听觉习惯

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欧美孩子在生活与学习中,接受多声部音乐熏陶的环境和条件非常充足——周末做礼拜时,教堂合唱的耳濡目染;合唱节、音乐节等盛会的举行,给予了鉴赏机会;学习乐器的孩子几乎占到他们学生群体的全部,乐曲演奏将会频繁的接触多声部乐曲。而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是没有这些机会的。因此,多声部音乐氛围的营造,主要靠我们老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平时我们可以对学生喜欢的流行曲目给予音乐听觉分析,并适时倡导学生有意识的自发增加聆听音乐会、音乐讲座的次数。实践证明:营造多声部氛围,训练学生对多声部音乐敏锐的听觉能力,能有效促进他们建立声部层次感。

五、科学推进多声部训练程序

(一)单声织体训练——只有一条单旋律。

(二)模仿式复调——同一条旋律在不同声部以一、两拍的差距先后追逐出现。

(三)复调织体训练——对比式复调,由两条或两条以上不同的旋律叠置而成。

(四)和声织体训练——一条主旋律加上和声陪衬。

(五)混合织体训练——复调织体与和声织体这两类常常会综合在一起,即又有和声,又有多线条的旋律构成。例如,在重奏曲《渔舟唱晚》单元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首先完成单声部的弹奏视唱,让一部分学生演奏一部分学生演唱,再次完成二声部的弹奏视唱,最后进行合奏,结果声音很美。原来,长时间的置身于多声部的合奏视唱氛围中,学生的的耳朵里输入和声的信息,声部的层次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六、民乐重奏教学实践

(一)基本情况

笔者做了统计,自我们参与区内学校拓展课程教学试点工作以来,区内中小学共有335人参加了重奏教学的培训,其中初中生占39%,小学生占61%。从性别来看男生占到了总人数的41%女生占了59%这其中初中男生参与人数占40%,女生参与人数占60%。小学男生参与人数占19%女生参与人数占81%。

(二)出勤率统计

(三)参加民乐重奏课程的学生音乐能力前后对比图

以上说明,刚刚来参加民乐重奏课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某一民族乐器的演奏能力,笔者在课程初做了音乐能力测试,学生的三项音乐能力指标不高,但在每个单元学习后重新测试,发现学生们在音感,节奏感,记忆能力这三项的成绩稳步提高。

笔者认为,任何形式的音乐教育都应该以获得学习的快乐为目的。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愉悦感他们才会主动自主去学习。就像出勤表格一样,学生从刚开始的被动出勤转为主动报到;从生疏的乐器演奏能力到重奏曲目完整呈现;从只知道机械重复老师的教授到自己体会到音乐,随着音高音量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情绪等。学生在重奏课堂上通过视谱能力的提高,演奏水平的增长、从而提升了自身参加集体合奏,团队合作的成就感。

七、开设民乐重奏拓展课程的多元意义

民乐重奏训练能提高学校特色小乐队、重奏组合的艺术水准,这种提升不仅停留在演奏表演技术层面,笔者通过观察一个孩子从开始参加到经过几年重奏课程训练后个体产生的变化发现,学生学会了听,愿意尝试新的挑战,喜欢合作,并通过演奏体验到多声部旋律线条交织和民族和声结构,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领悟和小伙伴们合奏重奏其实与他们生活存在着共同点,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意义。合作演奏的训练过程让他们明白只有充分的分工协作才能更好的把工作做好,这对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具有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一)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民乐重奏这种演奏形式必须通过演奏者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诠释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内涵,才能赋予重奏作品更加生动、更加丰富的表现力,也能给演奏者带来无比愉悦的感受,同时也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价值观

民乐重奏是一门需要协作的艺术。强调整体的匀称、均衡和统一,要求在起奏、分句以及色调的细微变化等方面都达到准确、协调,这就需要每一个演奏员在全程演奏中都避免个人的炫技,演奏者之间保持高度的默契和相互配合以及表现作品的整体意识。

(三)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一次民乐重奏节目演出后,学生告诉笔者她觉得很幸福。百度搜索了一下幸福的定义:幸福是来源于内心的一种感受,所以只有内心得到满足才是幸福的。民乐重奏教学能够让学生的内心得到满足笔者也感到非常幸福。一个成功的民乐重奏作品的排练过程是非常辛苦的,为了追求精益求精的艺术效果,针对重奏中的不足往往需要反复重复练习,改正,气息的磨合,这就要求学生有坚强的意志来承受身体上的疲劳。对培养学生们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有重要作用,学生们随着知识和修养的提高,内心快乐充实,懂得包容和自律更能以健康的心态适应进步和发展。

[1]李叔同.李叔同谈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2]管作基.二胡经典重奏曲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12.

[3]吴志贵.中国民间舞山东秧歌伴奏曲选-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3.

[4]赵寒阳,刘爱明. 二胡音乐词典-蓝天出版社,2010.8.

[5](西汉)戴德,戴圣著.礼记-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12.

猜你喜欢

重奏民乐音量
恭喜中签“京”喜EU见-北京汽车推钜惠3重奏+无忧7项礼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花山战鼓(壮族啵咧重奏)
民乐国祥
实用小技巧Windows 10音量调整更智能
解放手机的音量键
阮重奏作品的演奏与教学探微——以阮八重奏《剑器》为例
高校民族器乐重奏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研究
全面管理应用程序音量
中国民乐的“世界民族音乐”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