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洗澡吗?
2015-03-21赵维莉
记者 赵维莉
你会洗澡吗?
记者 赵维莉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你洗澡的时候喜欢哼唱这首充满童趣的《洗澡歌》吗?室外飘着雪,刮着风,而我们躲在屋里泡个热水澡,是不是一种很舒服的享受呢?每每到了这个季节,你是不是会觉得全身干得发痒,恨不得天天洗澡,让水滋润你的肌肤?可是,你会洗澡吗?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皮肤科张丽莎主任提醒各位同学,寒冷的冬天里,常洗澡可不一定就是对皮肤好、起到清洁作用哦!
干燥季节洗澡不宜太频繁
曾记得,记者小时候最打怵的就是在寒冬里洗澡。那时候,家里条件一般,经常要到公共浴池洗澡,有时候没等头发干就往家里冲,待到家时,头发都被冻成“冰棒”了。不过,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热水器、空调、浴霸等相关的加热设备早已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别说在夏天里天天洗澡,就是在寒冷的冬季也不用担心因为洗澡而感冒了,于是爱清洁的你是不是会每天都洗个热水澡,冲走一天的疲惫呢?
“不少人,一到秋冬季节就会觉得皮肤干、痒,觉得这可能是个人卫生没到位,于是就经常洗澡,却发现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这是因为洗澡过勤反而伤到了皮肤。”张主任解释道。
在东北,每到这个时节,空气中的水分会减少,越来越干燥,皮肤失水也会愈发地明显,过于频繁地洗澡反而会使皮肤的表层油脂受到破坏,容易引起皮肤干燥、瘙痒。所以,张主任建议大家,除了油脂分泌旺盛的油性皮肤人群,可以选择每天洗澡外,中性肤质人群的洗澡频率应控制在两三天一次,而本身皮肤干燥、缺水的干性肤质人群,三到五天洗一次澡比较合适。对于每天非洗澡不可的人,建议可进行局部清洗,或是尽量只用清水冲洗,隔天再用沐浴露等洁身用品洗澡,此外还应该多注意一下洗澡的方法。
搓澡太过伤皮肤
很多人洗澡时会选择使用具有抑菌作用的沐浴产品,认为这样会有效地减少细菌滋生,而不少产品的广告也主打这一功效,但殊不知过分讲卫生会使身体表皮受损坏甚至遭到破坏,细菌滋生,导致各种皮肤病发生。“其实,我们用水冲洗15秒左右,就可以有效减少九成的细菌,这对日常生活已经足够了,而那些有消毒成分的产品更多的是适用于医院、餐馆等对卫生有特别要求的地方。”张主任特别强调,长期使用含消毒成分的沐浴产品,会对我们的皮肤造成持久伤害。选择沐浴产品也很重要。许多人喜欢用泡泡多、洗净力强的皂类、沐浴露洗澡,但在秋冬季节,这样做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降低皮肤的保护能力。应选择滋润型的沐浴用品,如偏中性的沐浴露、沐浴皂。洗后若有滑滑的肤感,并不代表洗净力不够,而是产品本身在皮肤表面形成的保护膜。
那么咱们不使用沐浴产品,使劲儿搓搓总该可以吧?对此,张主任表示,洗澡时频繁用力搓揉皮肤,会使毛囊孔出现增生,堵塞汗液通道,进而引发皮炎、湿疹,使皮肤变得很粗糙,还容易破坏皮肤外层的油脂膜,使皮肤神经的敏感性增加,所以让人总感觉瘙痒难耐。“如果说沐浴产品是化学伤害的话,那么过度清洁对皮肤造成的便是物理伤害,也不可小视。”
而不少人喜欢在冬季里泡热水澡,认为可以驱寒,对此她表示洗澡时最好把水温控制在比我们体温稍低一点为好,高温的沐浴会产生过强的去油力,损害皮肤的表层细胞,“我们的皮肤在冬天皮脂腺、汗腺分泌减少,在皮肤表面形成的保护膜本就比平时弱,过度的揉搓,以及使用过热的水,都会让我们的皮肤变得很干燥,容易出现一种顽固性瘙痒症。”她提示道。所以,她建议大家在洗脸或洗澡时,温水最好不超过40摄氏度,清洁用品要温和,用手轻轻揉搓即可。
洗澡顺序别搞混
沐浴后,最好用温水冲一遍或用冷毛巾擦拭全身,可刺激毛细孔、汗腺、神经和血液的畅通,也不易感冒。而我们洗澡后,天然皮脂会被洗掉,皮肤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失去水分,变得干燥,干性皮肤尤其如此。所以,她建议我们要及时涂抹润肤产品。尤其是肩背部、手肘、小腿、膝盖等关节部位常伸缩多皱褶部位,或脚后跟等没有皮脂腺的部位,在保养上要更用心。
此外,洗澡的最佳顺序是:先洗脸,再洗身,最后洗头。“大多数人洗澡时先洗头,这是不科学的。冬季气温低,脱掉衣服进入浴室后,血液会集中在内脏和头部,马上洗头,可能会导致头部血液流通不畅,长期如此,可能诱发脑血管疾病。”无论春夏秋冬,洗澡时间均不宜过长,每次洗澡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以防心脑缺氧、缺血。洗澡时千万不要长时间弯腰,以免脑部充血。可在浴室放张凳子,需要低头时可以坐在凳子上,尽量避免弯腰。
编辑/赵维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