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孩子丢掉坏态度

2015-03-21赵维莉

人生十六七 2015年1期
关键词:赵维莉王老师聊天

记者 赵维莉

如何让孩子丢掉坏态度

记者 赵维莉

随着家里儿女的长大,越来越多的家长会有这样的“抱怨”,孩子越来越不贴心了,会把父母的关心“硬生生的”推出去不说,常常是他们想和孩子聊聊天,却被孩子不冷不热的“没什么啊”“有什么好说的”给“顶”回来,爸妈的满腔热忱犹如三九天里被浇了盆冷水。为什么孩子会不耐烦?心理专家王颖老师说,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孩子,而是在于家长的交流方式有问题,不妨先从自身找原因。

为什么孩子对我的安排不买账

终于放寒假了,一直忙于工作的郝先生和妻子终于可以找点时间来多陪陪孩子了,于是夫妻商量好在春节前一个星期分别请好年假,一是为了有更充足的时间来为春节准备,再有就是为好好地来陪陪女儿。可不成想,他们正在读高二的女儿然然似乎并不买账。

“我和她妈妈休息的第一天,计划着下午一家三口一起出去看场电影吃个饭,于是午饭的时候就想着征求一下然然的意见,想着她能很兴奋地参与一下,结果事与愿违。”午餐的时候,郝先生把计划说了出来,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的女儿却好像没注意到一样,爸爸问一句,她哼哈答应一声,“下午去看电影啊?”“哦,行啊。”“有什么想看的吗?”“啥都行啊。”“那我和妈妈决定了?”“随便。”“看完电影有啥计划吗?”“不知道啊!”……

这样的对话让郝先生突然有种很受冷落的感觉,他问女儿“你能不能认真点”?女儿却说,“你问的我不是都回答了吗?还有事儿吗,没有的话我进屋看书去了。”

随后的几天里,对于父母的安排女儿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甚至有些敷衍,这让郝先生两口子有点“很受伤”——为什么女儿这么不“待见”我们呢?

孩子冷淡的根源在家长

在抱怨孩子“冷淡”的时候,家长们是否“检讨”过自己呢?王老师指出,当郝先生夫妇做出决定的时候,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想法?当孩子说得不到家长的了解、无法与他们沟通时,又有多少家长会更伤心地表示自己已经尽力了,可是孩子又为什么不理解呢?对于这样的矛盾,王老师分析这恰恰是因为家长们只重视自己的看法,同时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然后根本不听孩子的意见或是直接否定孩子的意见,时间长了,孩子们当然再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反正说了又不会被采纳,于是就会采取类似然然这种“消极”的办法来对抗。

说来说去,孩子变冷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父母长期“否定”中形成的,“十几岁在成人看来还小,不成熟,但是他们也渴望得到家长的接纳,而当他们的情绪或意见一次次被家长快速地纠正或否定,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看法、情绪甚至感受都是无关紧要的,就会渐渐放弃与家长沟通交流。”

改变孩子家长先学会接纳

那么要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王老师指出,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摆出接纳的态度,让孩子感受到有更多的机会来表达自己,哪怕不对、哪怕会犯错,但是都可以来表达,“这样的表达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家长的耐心倾听本身对孩子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示范,也是一种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孩子尊重的方式,而这样的倾听也会让家长在孩子的叙述中更准确地发现孩子的成长和变化,也更有利于帮助他们。”

简单粗暴的打断,只会让孩子们意识到家长的“权威”,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打击的还有他们的自信心,连自己的父母都无法“接纳”自己,那么其他人可不能来接纳自己的意见或是情绪了,这样的情况不断累积,很有可能会让原本开朗自信的孩子变得唯唯诺诺,人前不敢发言,沉默、孤僻,而心理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和孩子聊天少说“你”“我”

成长陪伴并不是说家长只要陪在身边就万事大吉了,这种陪伴对于青少年来说,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引导,而能分出时间与他们促膝长谈,分享他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也许所占用的时间并不多,但是这种陪伴却是最温馨的。“在与孩子们聊天的过程中,最忌讳的便是说教,任何一种话题的聊天,只要变成了说教与听训,那就没趣到了极点!”所以,王老师建议家长们不妨在聊天时要对孩子们提出的话题保持高度关注的态度,多询问、少评论,多说“你”,少说“我”,就很容易让话题继续下去。

此外,在聊天中,家长们不妨添加一些适当的肢体语言,会让孩子觉得你重视他,想要和他聊天。尽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视着他。其实孩子们对于肢体语言很敏感,一边跟别人谈话一边敷衍地说着“嗯”、“啊”、“喔”;或是眼睛一边盯着别处,一边听他说话,都不是鼓励他好好和你聊天的方式。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亲密的接触,如握握手、摸摸头、搂搂肩等。

总之,当家长改变与孩子谈话时的态度后,你会发现,孩子们也会改变他们的态度,这样的改变都是积极正面的,会让你们的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编辑/ 赵维莉

猜你喜欢

赵维莉王老师聊天
奇妙的旅行
有趣的动物
我是演员张若昀
我就是不想跟你聊天了
敞开门聊天
我们班有多少人
聊天不倒王
你我聊天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