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主题班会开成学生成长的“关键事件”
2015-03-20司学娟
司学娟
主题班会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良好班风、学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好主题班队会是每个合格班主任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新课程改革以来,班会没能与时俱进进行改革,“自主”“互动”“生成”等新课改理念没能在班会中较好地体现。
一、班会不应上成学科课,
应把班集体建设作为出发点
开展主题班会在新教育环境要求下具有重大意义,但一些班会组织者不注重开展的方式和策略,没有发挥出其应有实效。有的班会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有的班会上成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有的班会则上成了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追本溯源,出现这些现象在于对班会功能的定位存在偏差。那么,召开班会的目的是什么?笔者认为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道德成长,促进班级文化建设。既然是“班会”,就要把班集体建设作为班会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开班会教师不应缺位,
应是参与者、指导者
在班会过程中,有的班主任虽与学生坐在一起,但袖手旁观,只在最后作总结;有的班会则成了“问题串烧”,班主任以问题为纽带,牵着学生走,这些现象彰显出班主任的角色定位模糊。我们认为班主任是班会的参与者和指导者,班主任以热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一定会影响学生、感动学生。班主任成为参与者,不仅体现在活动的参与中,还体现在班主任的外在状态。学生活动时,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在微妙地调控着活动开展。如,学生怯场时班主任投以信任的目光、期待的微笑,传递给学生的就是信心和力量。班主任作为指导者,一是体现在班会进行中“适时适度”地在关节点对学生进行点拨和价值引领,升华感受点;二是体现在在班会总结时对主题的提升,主题的提升是一个主题班队会的点睛之笔,班主任要善于“借题发挥”,根据学生的认识予以集中、分辨、提炼和升华,使学生的认识有提高,行动有准则,前进有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班会是否都要由班主任主持,要根据班会的类型来确定。体验感悟型的班会和思辨说理型班会内容关系到价值的澄清与引领,适合班主任主持;宣传歌颂型班会、成果汇报型班会、才艺展示型班会,适合学生主持。值得一提的是,低年级班会不适合由学生主持,因为低年级学生不能调控班会的氛围和进程,也不具备引领提升的能力。
三、选择班会主题不应执一端,
应在对立中求统一
有班主任提出这样的疑虑:班会主题“大”了,会出现假大空的情况;主题“小”了,可选择的内容和形式就很有限。该怎么办?
从学生实际出发,“小”中见“大”。“小”指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普遍现象,“大”指这些小事、现象反映出的问题或蕴含的大道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教育的契机,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是其内心思想的反映,因此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内在需求,从学生实际中选取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例如,班会《当国歌响起的时候》,班主任通过播放视频,再现自己的班级在升旗仪式上唱国歌的时候声音不响亮,有些同学的表情和站姿不能表达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的现象入手,基于问题解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根据时事确定,“大”中见“小”。“大”指国内外的重大事件,或大的教育主题,“小”指学生的思想实际。班主任要善于从国际国内的最新热点话题或大事件中挖掘主题,从学校的育人目标和主题活动中提炼主题。比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展班会,可以围绕“富强”,以《找找身边的祖国“富强”》《小学六年国家为我花了多少钱》《比一比三代人家中的“机”》为主题;围绕“敬业”,以《小岗位 大责任》《有多少人为了我》《学习三十六计》为主题;围绕“公正”“法治”,以《我们的班级模拟法庭》《一张违纪告知单》《××班维和小组在行动》为主题;围绕“民主”“平等”,以《小岗位 大责任——××班班干部选举活动》《我的家庭议事会》为主题,当然“民主”不一定体现在主题,过程体现民主也可以。
四、班会主题内容体现不应贴标签,
应表里一致
在班会实践中,有的班会主题就像一个贴上去的标签,班主任或学生主持在整个班会过程中都没有提及班会的主题,或主题富有诗意,给人美感,但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主题等于虚设;有的班会到班会进行过半了,才进入主题,以致后面内容没时间展开;有的班主任没有把握主题的内涵,内容出现偏题的现象。规避此类问题的发生,笔者认为要把握三点:
其一,要树立主题意识,内容要围绕主题,突出主题,而且要有梯度,既要点明主题、展示主题,又要深化提炼主题。如,《心有榜样,我为榜样》主题班会,可以设计“榜样就是力量”“我的榜样”“我是榜样” 三个板块,这三个板块的内容层层递进,使学生心动、情动,进而行动,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主题一步一步得到升华;其二,对班会的主题进行解读,使内容能正确诠释主题、深化主题,为主题服务,否则会出现偏题现象。例如,以“宽容”为主题的班会,有的班主任借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将重点放在如何控制不良情绪上。但宽容不仅仅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一种仁爱之心;其三,班会主题的表述要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要响亮,又要易理解。例如,《小手动起来,快乐跟着来》《留住“APEC”蓝》《笑容接力棒》等班会的主题,既传递了一种理念,又让学生产生向往感,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
五、班会过程设计不应只关注方法,
应统筹考虑教学要素
班会开展中,有的班主任激情澎湃,学生的眼神却游离在课堂之外;有的班主任说学生不像平时上课那么活跃,预设出来的结果出不来。破解此问题的着力点,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
使教室成为产生心灵温度的场域。“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入情入境”是主题班会取得成效的基础。在班会前,根据主题班会的有关内容,布置好黑板等教室环境。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班会的内容、形式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繁为简,从而使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变成眼前的,使逝去的事物能够重现,难以亲自实践的犹如身临其境。班主任在会前也不要再三强调纪律,甚至恐吓调皮的学生,发出秋后算账的信息,要使学生感受心灵的自由和放松。在班会进行中,班主任要以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目光,真挚的情感参与其中。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班主任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班主任创设出具体、形象、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教育氛围,才会使教室成为产生心灵温度的场域。
切入点选在大部分学生的临界点上。思想和情感的生成是课堂的高点,也是一节成功的主题班会的高点。但思想和情感的生成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学生现有的认识和真实的教育情境相冲突,有改变现实的需要;其二,学生现有的认识已经到了一个改变的临界点上。只有那些来自于解决真实生活中道德冲突的实践和经验,才有可能促进学生思想的提升。在组织班会时,注意多选择真实的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教育,切入点也选在大部分学生的临界点上,一个贴近学生心灵的话题,则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
创设隐藏“认知冲突”或“情感冲突”的生成空间。在设计班会时,班主任要有意安排自己“缺位”,给学生充分的空间争辩、体悟和反思,进而生成自己的生命智慧。班主任也可以只出题或只说一部分,让学生去补充和完善,有时间和空间自主参与、互动探究、对话交流,创造生命的灵动。
借故事讲道理,寓教育于故事。班主任在平时有意识地收集一些鲜活而具备较强说服力的故事或凡人凡事,在班会上运用这些故事进行说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班会结果评价不应单一维度,
应综合审视“魂”“真”“境”
评价班会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但笔者认为必须把握班会的本质和核心要素,体现在:实现了教育价值引领与学生的自主建构统一;实现了学生精神成长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统一;实现了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统一;实现了班会准备、实施、延伸三环节的统一。有学者提出好的班会有如下特征:
“魂”:这个魂就是班会的目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是否实现教育目的,大胆舍弃那些华而不实的表演环节。班主任尤其要做好小结和总结。注重学生的生成性感悟,并加以合理引导。
“真”:指立足班级学生的真实情况、真实的不足而设计;也指在环节设计上多采用真实的事例。同时,教育者的情感要真,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学生触动真实的情感体验。
“境”:所设置的环节能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当班会结束,学生心灵有触动,并因此能够反思自己,明确努力的方向。
总之,开展主题班会对班主任来说是一门必修课,需要去深入探究。期待班会能回归常态、回归实效,成为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学区)
责任编辑/江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