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2015-03-20李怀源

中国德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家长课程学校

李怀源

作者简介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商务中心区实验小学执行校长,特级教师

大家好!

今天,我们聚在这里是为我们的孩子做一些研讨,在座的各位有些是我的老朋友,有些是我的新朋友,我想和大家探讨的主题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中国家长不合理的教育期望

中国的教育是要孩子上大学。在座的每一位都想着自己的孩子上大学,能上一般大学绝不上职业类大学,能上清华、北大绝不上一般类的重点学校,这就是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上名校!

我们的孩子在教育当中应该获得什么呢?对教育质量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比如,某著名中学,每年都会有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很多家长都想把孩子送进去,但这所学校好在哪里?你们调查过都是什么样的孩子进这所学校吗?你们是否知道那里的学生午饭时间只有20分钟,他们每天没有作业,只有试卷?

很早的时候,就有媒体报道过一名学生高中三年的试卷摞起来有两米多,超过一个普通成人的身高。这些学生把生命倾注在这些试卷当中,他们可能考上了很好的大学,但是,并没有人报道过这个学校的学生考入大学后会怎样。你们是否知道流传这样的段子:在大学里当老师为了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时,会问,某某中学的同学懂了吗?言外之意,如果他们都懂了,其他同学就没有问题了。

国外曾流传过这样一种说法:一百万只猴子去炒股,随着时间流逝会淘汰掉一部分,最后总有那么一只猴子只赚不赔。这只是一个概率事件,与智商和炒股能力无关。那么,我们的升学是不是也是一个概率事件呢?我相信,每一位家长自己想想,都会很清楚。只是我们更希望能够成功的概率在我们自己的孩子身上。

我想用“小、散、乱、弱”这四个字来形容现在的教育。当然,这其中的“小”并不是指规模小,而是指没有底气,没有特色。目前很多人的矛头都对准大学,寻找大学很多的不合理之处,但是同样严重的问题也存在于中小学。一些学校没有自己的坚守,盲目跟风,学习所谓的先进经验。其实教育的规律就一条,不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很多人却觉得自己所认为的教育和别人是不同的,提出了各种名词来阐释教育理念,这种不重源头重支流的做法,造成了教育局面的散乱,也给家长选择学校,理解教育造成了困难。

我认为,我们应当存在这样一种坚持:选择的标准要单一,我们心中的标准要明确。当然,我们还要看到孩子的具体情况。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事情都很功利化,公办学校的一个班级有八九十人,能考入重点学校的学生是少数,因此,在老师眼中学生无形之中被分出了等级。很多有潜力的孩子,在这样的班级当中并不能得到好的发展,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形势。

中国式教育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全家只有一个人在学习,是谁呢?就是上学的这个孩子。其他的人都在盯着这个学习的孩子,只要这个孩子有点动静,所有人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这个孩子,等到孩子终于安静的学习了,这些人就开始各得其所,如此重复着。

为什么我们不学习,非要孩子去学习?我们的想法是学习不是大人的事情,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这就是中国式教育思维。人应该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才能和孩子交流。为什么许多孩子离家出走?会结交不好的朋友?因为他觉得你和他没有交流,无法沟通,不能获得家长的理解与认同。这样,他们就宁愿选择出走。为什么孩子受同伴们的影响比较大?因为同伴愿意作他们的听众,而我们的家长不允许孩子说没用的话。只要是学习以外的我们都觉得没用,这就是我们中国式教育培养出来的中国式家长。

我们已经缺失了后续学习的能力,我可以调查一下,每位家长每年读几本书?除了和孩子共读以外我们还读不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吸收知识,是为了思考,我思故我在,因为思考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很多时候在我们的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去思考,而不是让学生机械的练习那些只对考试有用的东西。

学会找到问题的关键

给大家讲个故事,在国外的某个小镇上有位邮递员,他每天很辛苦,但是,他经常帮助他人,所以人缘特别好。有个好心人送给他一辆二手车,但是车有个毛病,不容易打着火。他欣然接受了这部车,有时候把车停在高坡上,需要启动的时候就冲下去,有时候会让一群年轻人帮他推车……后来,他要退休了,就把车送给接替他工作的一位年轻人,并告知年轻人车子存在的问题和很多解决的办法。年轻人听后,打开引擎盖,发现有条线松动了,他找来工具把线拧紧了,然后车子一打就能点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解决问题时想到的所谓的办法不一定是根本的办法。

再举个例子,我们学校招聘教师,一位老师的电脑总不能和大屏幕连接,计算机老师就调电脑,调试了很久,大家都很着急,眼看着时间一点一滴的溜走了。终于连接好了以后,计算机老师告诉我,电脑没有问题,一直没有插上数据连接线。

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问题的关键。在座的很多家长都接受过高等教育。那么,我问大家:你觉得好的幼儿园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可能会认为就是能让孩子认字,甚至学会加减乘除。我想说,很多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学会的数学,是记忆的,而不是理解的。在孩子刚刚会说话时我们就会教他数数,还会不停地问他几加几等于几,孩子其实是不知道答案的,他会一直猜,当猜到正确答案时我们面露笑容,然后他们就记住了这个算式的结果。我们并没有教了孩子如何去算,因为孩子周围的每个人都会这样去问他,然后孩子就凭借自己的记忆力记住了这些。我们不能满足于这些假象,因为孩子并没有理解算式背后的意义。真正好的教育是启迪智慧,不是教给知识的。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会提出很多问题,可惜我们并没有抓住时机,教会孩子思考,而是用很多知识把孩子们的智慧通道塞满了,学生学习受到严重影响。

再举个例子,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让我认识5000个汉字不难,8000个字比较难,《康熙字典》的八万多字都认识那更是难上难。我想说的是,即使我把《康熙字典》里面的字都认识了,能不能说明我很有学问?不能!对于一般人来说,认识3000字、5000字或者8000字的人并没有太大差别,因为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为了应用,如果长时间不使用,很多认识的字也会被忘记。字词只有被学生理解了,应用了,才真正有意义。

很多语文老师都会有“本领恐慌”,就是缺少有效的方法去教孩子们,所用的方式是单一的,是简单粗暴的。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很多老师用大量的时间解决学生的识字学词的问题。即便如此,也会发现这些孩子暑假前都会,暑假后大部分又忘记了。语文教师用70%的教学时间来教学生学会这些词,学生可能会写,并不一定会用。这就是语文教学的现状。

很多家长提议学校为什么不要求学生做笔记,我们可以回忆自己上学的年代,除了通过听讲获取知识之外还能干什么?我们查不到资料,整个社会知识都是贫乏的。如今的孩子们,上网很方便,什么都能查到。另外,笔记的作用是整理而不是抄写,我们有数学日记、英语日记等形式让学生们整理。之前我们记笔记是为了应付考试,因为所有的内容都在笔记里,而如今我们不需要,这是我们对于学科的反思。

回到教育的本来目的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呢?让我们回到教育的本来目的,我觉得有两点:一是思考;二是行动。“读书少憾事,实践出真知”,读书让学生思考,实践让学生行动。我们学校将来的两条路线就是阅读和实践。

完整的人,就是和谐统一发展的人。教给孩子一辈子有用的东西,我认为有三点:习惯、能力和健康的心灵。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四个总目标: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能教育,自由发展。

自主学习。我觉得没有一个孩子是必须靠别人的辅导去学习的,所有人的主动性都来自内心的需要,当孩子需要的时候,他就会有发自内心的主动。我们的课堂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己设定目标,自己参与学习过程,自己得出结论。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到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读书和实践,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自我管理。自我管理不是不管,而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来自我约束,从而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这需要千万次的训练,例如,课间操每天要站1分钟军姿,时间长了,学生的身体姿态就更加挺拔了。自能教育。每个学生形成一种自我反思的能力,每个人都要通过反思来改变自己的行为。班级中,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通过职责的约束,来实现自我教育。自由发展。学校提供给学生各种可能性以及多元性的知识,让学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自由发展的前提是要知道尽可能多的发展途径,并且具备发展的愿望和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做大量的工作,尤其要设计丰富多样的课程,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优势,逐步明晰发展路径。

培养习惯是学校教育的日常工作,也是重要工作。我们提出“爱心、耐心、责任心,时时用心;体力、脑力、创造力,处处着力”。这就提醒学生,要对同学有爱心,对自己做的事情有耐心,还要对社会有责任心。学校里的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卫生区,每天都要认真的去做,这就是一种责任心。提示学生要有健康的体魄,把运动当做最好的兴趣,把发展智慧和创造力作为发展的目标。

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是课程。学校所有的活动都应该从课程的角度来设计,有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才能叫课程。很多学校的目标等同于教科书里每堂课目标的累加,这是课程目标的误区。在我们学校,学校课程以一日课程为基础,以主题阅读课程和主题实践课程为两翼。教科书在我们的课程里只占到很少的一部分,在小学阶段,我们提出的是读100本书的阅读课程体系。语文的阅读欣赏课,要在阅览室自由阅读。自由阅读是学生自由读,不写笔记,在教室里读,另外还有美术阅读、体育阅读等各方面的阅读课程。

如何教孩子思考,是我们这学期的命题,也是未来的命题。阅读是思考的过程,两者之间是结合在一起的,会思考的人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如三年级下学期的一堂数学课,老师上了70分钟,一直让学生探讨三角形三边关系,结果学生探究出来了,很满意地走了。虽然时间很长,但这个是真实的课堂,教学生思考。

在家庭里怎么教孩子思考?有两点:第一点是读书。书是人思考的重要凭借,生活的经验是直接来的,人生的经验是从书中来的。第二点, 家长和孩子对话,要多问孩子为什么,用“为什么”促使孩子去思考。

教育的梦想与现实的距离,说到和做到之间的距离是三年,校长说到和老师做到之间的距离也是三年。三年过程中虽然老师一直在很努力的做,但是要表现在学生身上至少要三年,可见,想到和做到总是有一个时间差。我们要尊重规律,我们的孩子也是这样,有一句典型的话,静待花开。我们的孩子就是一朵花,一粒种子,只要你有耐心等待,他总会开放。

最后,我想说,孩子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孩子是他们自己的。大人,是阳光,需要远远的照射,温暖而不灼伤;大人,是雨露,需要细细的滋润,用力而不狂野。发现孩子,助力成长,给孩子内心的力量。

责任编辑/肖茂红

猜你喜欢

家长课程学校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家长错了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