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8层螺旋CT血管追踪技术在输尿管非结石病变中的应用

2015-03-20杨鸿杨文彭湘晖李威

放射学实践 2015年7期
关键词:梗阻性后处理肾盂

杨鸿,杨文,彭湘晖,李威

结石、肿瘤、炎性、先天畸形等病变是输尿管的常见疾病,以往主要依靠X线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及超声检查,由于各种技术均有一定的优势及缺陷,有时病变显示较为困难甚至误诊或漏诊[1-2],多层螺旋CT的强大后处理功能使这些难题逐渐得以攻克[3-4],但可能花费较多时间或者不易展示输尿管全程,如何既能整体展现输尿管全程及病变细节又能节省后处理时间呢?近年来笔者应用128层螺旋CT的血管追踪技术(vessel tracking technology,VTT)对尿路CT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utography,CTU)检查后的资料进行后处理(图1),为临床医师提供了直观可靠易于接受的高质量影像图片,VTT的应用显著减少了后处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经过手术及临床证实的65例输尿管非结石性病变的病例资料,探讨VTT在输尿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

本组65例输尿管非结石梗阻性病变,男37例,女28例,年龄23~75岁,平均46.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肾区胀痛不适,肉眼或镜下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超声提示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

2.检查方法

采用Siemens Somtom Definition AS+128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自肾上极至耻骨联合平面,让患者屏气由头侧向足侧行容积扫描,增强扫描采用对比剂碘海醇(320mg I/mL),剂量为1.5mL/kg,以4mL/s流率静脉注射,分别在25s、50s、150s进行动脉期、静脉期、延时期增强扫描,视输尿管内显影情况,如未连续显影,可在15min再扫描一次,最长延时时间30min;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智能管电流240~300mA,螺距比0.6,旋转时间0.5s,Acq 128× 0.6mm,视野400mm×400mm,所获得容积数据经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重建层厚1mm。观察增强扫描各时期输尿管的显影情况,如输尿管全程显影,重建方法首选VTT,即将所选序列的原始数据放在VTT功能软件处理平台,点击输尿管两端,即可获取高质量的输尿管全程图像(图2);另外部分选择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或容积再现(VR)作为补充。

结 果

65例输尿管非结石性病变均导致输尿管不同程度梗阻,全程输尿管有对比剂充盈,VTT成像最小阈值为58HU;采用VTT完整展示输尿管全景,病变均得到清晰再现,其中输尿管癌32例,发生于中下段输尿管22例,上段输尿管10例,表现为输尿管腔软组织密度影(其中15例已突破外壁),局部管腔狭窄,其上方输尿管及肾盂扩张积水;膀胱癌侵犯下段输尿管12例(图3~4),表现为肾盂输尿管全程扩张,膀胱肿瘤组织向输尿管开口处延伸,输尿管下端管壁增厚;其他恶性肿瘤:盲肠癌及直肠癌术后复发侵及输尿管各4例,显示盲肠癌及直肠癌区域肿块延伸并包绕、侵犯输尿管致其上方输尿管扩张;慢性炎性粘连8例,表现为输尿管渐性狭窄,病变上方输尿管扩张;3例双肾双输尿管重复畸形(图5),2例表现为单肾双肾盂双输尿管重复畸形,以上病例CT所见均与手术结果及临床追踪结果一致,符合率100%。

讨 论

图1 颈内动脉VTT。

图2 VTT示输尿管含对比剂的尿液流入膀胱时呈云雾状稍高密度影(箭)。

图3 VTT示膀胱癌侵犯输尿管下端(箭)。

图4 VTT示膀胱癌侵犯输尿管下端(箭)。

图5 VTT示肾输尿管重复畸形(箭)。

以往输尿管梗阻性病变一般采用多层螺旋CT的重建方式为MPR、VR、MIP、CPR等,均以多层螺旋CT的各向同性为基础。因为输尿管走形并非直线,因此MPR无法展示输尿管全貌;VR为容积重建,显示细节可能受到限制;CPR是在多平面重建基础上沿输尿管走行方向画曲线,将沿曲线分布的体素重组,获得从肾盂至梗阻点甚至膀胱入口连续性的输尿管图像,属人为手动操作,耗时较多。VTT最初是应用在CTA的血管成像技术[5],在CT增强扫描基础上,血管内对比剂含量达到一定浓度,使用血管追踪软件,点击所示血管的两端,将该段血管体素重组,瞬间即可获得该段血管连续性的重建图像;笔者依据相同原理,当对比剂经肾脏排泄到输尿管达到一定浓度而使输尿管强化显影,即可应用VTT追踪显影的输尿管,条件是肾脏须具有一定的功能,输尿管管腔内的对比剂须达到一定浓度且具有连续性。

结石、肿瘤、炎性粘连、畸形是输尿管常见疾病,以往影像学检查主要依赖腹部平片、X线静脉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B超、普通CT、MR等,有时需实施有创的输尿管镜检查来明确诊断,这些检查都不同程度存在缺陷[6-7]。由于多层螺旋CT的技术进步,CTU的诊断效果较传统影像学检查具有明显优势,丰富而强大的后处理功能更好的展示了病变的细节。有学者统计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梗阻病因的诊断符合率为100%[8];Chlapoutakis等[9]认为多层螺旋CT对于输尿管上段移行细胞癌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笔者认为VR、MIP能立体展现输尿管病变,但因为影像重叠一些细节可能观察受限,MPR能对病变部位进行多方位重建,但不可能实现对输尿管的全程整体展示;CPR可以整体展示输尿管全程,但处理过程耗费较多时间,图像效果受到人为操作因素的影响,但在MPR基础上的CPR适用范围较广,手动操作,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开始,利用软件沿输尿管行程进行反复、实时追踪,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图像,操作者需熟知输尿管及邻近血管和组织的正常解剖及变异情况,掌握上下层面的连续过渡关系,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VTT是一种自动追踪、重建技术,相对于CPR费时少,一般用于头颈部、胸腹部、四肢等器官系统的血管追踪,当血管内对比剂达到一定浓度时,VTT就能整体展示重建的整段血管及其细微改变;VTT在输尿管的应用基础是输尿管内对比剂达到一定浓度且具有连续性,本组资料证实应用VTT临床效果显著,只要输尿管内对比剂达到一定浓度(本组识别密度最低为58HU),VVT就能迅速重建出具有立体效果、具备各项同性的高分辨率图像,为临床医师推崇,也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满足VTT的成像条件,对于输尿管非结石病变所致不全梗阻的患者,增强扫描后的延时扫描是必要的,时间控制在30min以内为宜;另外,不同品牌的多层螺旋CT的VTT对输尿管腔内造对比剂浓度的识别阈值可能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只要延时扫描后输尿管腔内连续显影,不妨首先试用VTT;但对于输尿管完全性梗阻以及患侧肾脏严重的排泄功能障碍者VTT是不适宜的。

因此笔者认为VTT对于输尿管梗阻性病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适合于具有一定肾排泄功能而输尿管又呈不完全梗阻的患者,如果患侧肾排泄功能不足或输尿管局部完全阻塞以及仅做CT平扫的患者均不适用于VVT重建;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某些因素可能影响成像质量,如腹膜后脂肪少、盆腔血管壁钙化、静脉石干扰、膀胱过度充盈造成远端输尿管扭曲等。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的VVT重建技术在输尿管非结石梗阻性疾病诊断中具有实用价值,只要输尿管腔内对比剂达到一定浓度,就可能快速获得血管追踪一样的显示效果;VVT的创新应用可以整体展示输尿管全程及其病变细节,可有效节约后处理时间,是一种值得进一步开发与推广的实用性影像技术。

[1] Kemper J,AdamG,Nolte-Ernsting C.Modern diagnostic assessment ofthe upper urinary tract using multislice CT urography[J].Rofo,2006,178(11):1086-1094.

[2] Stabile lanora AA,Scardapane A,Chiumarullo L,et al.Congenital stenosis of ureteropelvic junction:assessment with multislice CT[J].Radiol Med,2003,105(4):315-325.

[3] 孙昊,薛华丹,刘炜,等.单次团注对比剂双源双能量CT泌尿系成像在上泌尿系显影及无痛性血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4,36(3):283-290.

[4] 胡钢峰,王凯,陈寅.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在成人重复肾输尿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9):20-22.

[5] 高建华,陈晓霞,王贵生,等.智能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平台Snapshot Freeze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30(12):1822-1826.

[6] Guest AR,Cohan RH,Korobkin M,et al.Assessment of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the rim and comet-tail signs in differentiating ureteral stenosisfromphleboliths[J].AJR,2001,177(6):1285-1291.

[7] Kalva SP,Rammurti S,Subbarao D,et al.Small ureterocele-like Gart-ner's duct cyst associated with ipsilateral renal aplasia:a case report[J].Australas Radiol,2001,45(1):62-63.

[8] 陈瑛,郭剑明,刘敏,等.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10,4(17):231-232.

[9] Chlapoutakis K,Theocharopoulos N,Yarmenitis S,et al.Performance of computed tomographic urography in diagnosis of 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hematuria: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Eur J Radiol,2010,73(2):334-338.

猜你喜欢

梗阻性后处理肾盂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21例体会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胎儿肾盂扩张相关疾病的三维超声诊断研究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
马蹄肾自发性肾盂破裂伴尿外渗1例报告
梗阻性黄疸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