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W7.9地震的震源机制

2015-03-20郭祥云陈运泰房立华刘瑞丰

地震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发震中国地震局格点

郭祥云 陈运泰 房立华 刘瑞丰

(中国北京10008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W7.9地震的震源机制

(中国北京10008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P波初动 格点搜寻法 震源机制 尼泊尔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北京时间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MW7.9(MS8.1)强烈地震, 震中位置为(28.2°N、 84.7°E), 震源深度为20 km.这次地震位于尼泊尔首都西北部, 距加德满都大约80 km. 截至2015年5月13日, 该地震已造成8219人死亡, 17866人受伤, 尼泊尔、 印度、 孟加拉、 不丹和我国西藏等地均有人员伤亡. 为增进对尼泊尔MW7.9发震机制的认识, 并对震害评估、 震后趋势判定等提供参考, 本文运用P波初动资料, 采用格点搜寻法获得了尼泊尔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并对该地震的破裂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

首先从GSN/IRIS和国家数字地震台网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郑秀芬等, 2009)下载了全球100多个地震台的波形数据. 然后, 对这些数据进行筛选, 得到了信噪比高且方位角分布较均匀的64个台站的P波初动的极性. 本文所用的地震台和尼泊尔地震震中的空间分布如图1所示. 最后采用格点搜寻法(俞春泉等, 2009)得到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如图2所示.

由格点搜寻法求解得到的震源机制解可知, 尼泊尔地震的节面I和节面Ⅱ的走向分别为近E--W向和NW--SE向(图2).

图3给出了尼泊尔地震及其M≥3.0余震的震中分布图. 可以看出, 余震主要分布在NW--SE方向, 与节面Ⅱ的走向一致, 主震震中位于余震区的西北端, 因此推测节面Ⅱ为该地震的发震断层面, 破裂方式为由NW向SE方向的单侧破裂. 由震源机制解可知,P轴方位角为198°, 倾角为14°, 滑动角为126°, 表明该地震是喜马拉雅逆冲断裂带的上盘近乎水平地向南逆冲所产生. 根据该地震的断层运动和主压应力轴的取向, 可以推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沿南北向的持续汇聚作用使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带岩层发生弹性变形, 随着变形的持续增加, 应力不断积累, 当应力超过岩层摩擦阻力时, 岩层便发生破裂即地震.

图1 2015年尼泊尔MW7.9地震震中和本文所用地震台站的分布

图2 2015年尼泊尔MW7.9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黄色弧线为最优解附近的可能解的界限

图3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W7.9地震及其余震(M≥3.0)的震中分布数据截至2015年5月12日16时, 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

表1给出了国内外不同机构根据不同方法获得的尼泊尔MW7.9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其中节面Ⅱ为发震断层面. 本文得到的发震断层面走向为313°, 即NW--SE向, 比由其它方法得到的结果(WNW--ESE向)约大19°—23°;P轴方位角为198°, 倾角14°, 比由其它方法得到的方位角偏西约8°—11°.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所采用的方法和资料不同而引起的. 因为通过P波初动得到的震源机制解仅利用了初至波, 反映的是地震破裂起始阶段较短时间内的局部过程; 利用波形反演获得的震源机制解, 反映的则是整个地震的破裂过程, 包含了更多的震源信息和地壳介质信息. 一般来说, 一次地震的初始破裂方式与整体破裂方式总体上是一致的, 但地震破裂过程的复杂性和地壳介质的复杂性又可能会使两种方式有所不同.

表1 不同机构和本文得到的尼泊尔MW7.9地震震源机制解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the Nepal MW7.9 earthquake from various institutions

全球地震台网(GSN/IRIS)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

doi:10.7914/SN/CB)为本研究提供了地震波形数据, 作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俞春泉, 陶开, 崔效锋, 胡幸平, 宁杰远. 2009. 用格点尝试法求解 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及解的质量评价[J]. 地球物理学报, 52(5): 1402--1411.

Yu C Q, Tao K, Cui X F, Hu X P, Ning J Y. 2009. P-wave first-motion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their quality evaluation[J].ChineseJournalofGeophysics, 52(5): 1402--1411 (in Chinese).

郑秀芬, 欧阳飚, 张东宁, 姚志祥, 梁建宏, 郑洁. 2009. “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技术系统建设及其对汶川大地震研究的数据支撑[J]. 地球物理学报, 52(5): 1412--1417.

doi:10.3969/j.issn.0001-5733.2009.05.031.

Zheng X F, Ouyang B, Zhang D N, Yao Z X, Liang J H, Zheng J. 2009. Technical system construction of Data Backup Centre for China Seismograph Network and the data support to researches o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J].ChineseJournalofGeophysics, 52(5): 1412--1417.

doi:10.3969/j.issn.0001-5733.2009.05.031 (in Chinese).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2015. 2015年04月25日震源机制解M8.1级地震[EB/OL]. [2015-05-10]. http:∥dzyj.ac.cn/Mechanism_particular.php?id=509&types=cat8&title=震源机制解.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 2015.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for theM8.1 earthquake on April 25, 2015[EB/OL]. [2015-05-10]. http:∥dzyj.ac.cn/Mechanism_particular.php?id=509&types=cat8&title=focalmechanism (in Chinese).

GCMT. 2015. Global centroid moment tensor project[EB/OL]. [2015-05-10]. http:∥www.ldeo.columbia.edu/~gcmt/projects/CMT/catalog/NEW_QUICK/E201504250611A.ndk.

USGS. 2015.M7.8: 36 km E of Khudi, Nepal[EB/OL]. [2015-05-10]. http:∥earthquake.usgs.gov/earthquakes/eventpage/us20002926#scientific_tensor:us_us20002926.

Focal mechanism of the NepalMW7.9 earthquake on 25 April 2015

(InstituteofGeophysics,ChinaEarthquakeAdministration,Beijing100081,China)

P wave first-motion; grid search technique; focal mechanism; Nepal

10.11939/jass.2015.04.015.

中国地震局行业专项(201208009)资助.

2015-06-15收到初稿, 2015-07-10决定采用修改稿.

e-mail: guoxiangyun@cea-igp.ac.cn

4.015

P315.3+1

A

郭祥云, 陈运泰, 房立华, 刘瑞丰. 2015.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W7.9地震的震源机制. 地震学报, 37(4): 705--707.

Guo X Y, Chen Y T, Fang L H, Liu R F. 2015. Focal mechanism of the NepalMW7.9 earthquake on 25 April 2015.ActaSeismologicaSinica, 37(4): 705--707.

doi:10.11939/jass.2015.04.015.

研究简报

猜你喜欢

发震中国地震局格点
基于构造应力场识别震源机制解节面中发震断层面
——以盈江地区为例
带有超二次位势无限格点上的基态行波解
一种电离层TEC格点预测模型
基于钻孔应变观测约束的2016年新疆呼图壁M6.2地震的发震断层研究
格点计算器
基于MAX11068的大功率锂电池管理系统
格点和面积
芦山地震发震构造及其与汶川地震关系讨论
基于SCI-E的中国地震局科技论文文献计量分析*
致谢2014年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