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说“任性”

2015-03-20寇宝刚

河南电力 2015年4期
关键词:儒者有权任性

_寇宝刚

网络时代,经常有一些词语莫名其妙地流行,甚至在流行中改变了褒贬的含义。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任性”一词就从网络流行到了《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有权不可任性”获得了长久的掌声。而在答记者问那样庄重的场合,也出现了反腐“就是要任性”的幽默表述,以至于难倒了翻译。有权不可任性与反腐就是要任性,同一个“任性”,在同样的政治语境下,褒贬分明,天壤之别,大家对其中含义心领神会。

一个词的褒贬是依附于词的指称义而存在的感情色彩,一般来说它是固定的,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词,在一定条件下褒贬色彩可以发生变化,就兼具了多重含义,像“小姐”这个称呼,兼具了敬称和蔑称截然相反的意思 。“任性”这一天然带有贬义的词汇,经过网络的发酵,从肆无忌惮兼具了执着追求的意味。

《现代汉语词典》释“任性”为“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有权不可任性”的“任性”当属传统本意,是指个人对自己的需要、愿望或要求毫不克制,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欲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放纵胡为,不负责任。全国政协发言人在回应反腐问题时表示,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在反腐问题上的态度是一致的,用网络热词,“大家都很任性”。这里的“任性”绝对没有胡作非为的意思,是一种故意的“误用”,是借助了“任性”在网络上的特殊语境,表达了反腐的鲜明立场。

任性这一词语的流行,其实有很深的心理积淀,每个人的记忆里,“任性”是能勾起遥远乡愁的语汇。童年时代,大人们总是把少不更事的行为斥责为任性,任性始终和成长相伴,要为任性付出各种惩罚的代价。任性是人的天性,少年需管教约束,否则如蔓草疯长,老话说叫难以成人,也就无法在社会秩序中生存。我们感念前辈,正是他们不停地修剪我们生命中因任性而生长的枝枝蔓蔓,才能够使生命有了光芒。

“任性”的流行,是现代化进程中人的自我意识的回归,“有钱就任性”揭示了资本的权力本质,成为追求身心解放的极致表达。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状态里,生存的现实与梦想总有一段距离,在欲望的追逐中,虽然贡献了社会,却是身心疲惫,心灵鸡汤难以消释内心的焦虑。“有钱就任性”,暗含了对金钱的既羡慕又鄙视的矛盾心理,更是一种自我解嘲和调侃。

任性也是生活的格调,无论是“小资”还是“屌丝”,都喜欢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嘴上的说走就走,面对的往往是一步也不能离开的现实。把向往的生活搁到心里,享受的同样是美好。

生活在农耕文明时代的古人,任性是散淡、超脱、率真的生活态度,虽不能至,亦心向往之。《东观汉记·马融传》:“涿郡卢植、北海郑元,皆其徒也,善鼓瑟,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儒学大师的弟子,在独尊儒术的汉代,敢于不拘儒者之节,其任性无人能过。同时代的曹植,更不守礼法,饮酒无节,任性而行,呈现了纯粹的文士姿态,应有深奥的政治原因。《旧唐书·高祖纪》:“及长,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任性到宽仁容众的地步,自然皆大欢喜。苏东坡《寄净慈本长老》诗:“何时杖策相随去,任性逍遥不学禅。”在苦难中苏东坡期待的也是来一场无牵无挂、说走就走的旅行,真是超脱极了。

猜你喜欢

儒者有权任性
千万别任性
有权莫任性 人大在监督
任性者的搞笑
论语:儒者的诤言
论语:儒者的诤言
论语:儒者的诤言
论语:儒者的诤言
为“有权不可任性”点赞
戴上就任性
有才任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