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儿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创建要点与应用
2015-03-20黄红玉
黄红玉
黄红玉:女,硕士在读,主管护师
思维导图创建于20 世纪60 年代,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最早提出,它是指学习者对特定主题建构知识结构的一种视觉化表征,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1]。其理念自引入教育领域以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现总结报道如下。
1 “儿科护理临床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制作要点
首先,确立中心点,可以是学习的题目或主题,中心点位于导图的中心位置;可以为文字或图像,周围留出空白。其次,确立二级中心点,其为中心点下所属内容的分节点,以及各分节点各自的次级节点。然后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把主要分支和其所对应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最后,特别注意,绘制过程中注意合理使用色彩,色彩应用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每一个节点实际上就是知识体系中的关键词,思维导图就是应用图像、线条把这些关键词串联起来,从而构成一种形象,直观的思维体系,避免了传统的、单独的关键词记忆时效短、印象不牢固的现象,这种有效的串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及创造思维能力。
2 思维导图在“儿科护理临床教学”中应用
2.1 运用于临床实习教学活动
2.1.1 带教老师的临床小讲课 临床带教过程中,老师实施讲解的过程与课堂授课不同,往往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较多,但应用思维导图能大大提高讲课效率,增进教学效果。
2.1.2 教学查房 护理教学查房是带教老师与实习护生围绕具体病例,对疾病护理进行整体评价的一种学习方式,查房质量将直接影响实习质量[3]。尤其是本科护生的临床教学,查房在锻炼护生整体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将思维导图应用在查房中,护生为绘制思维导图,必须探索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不但协助记忆,也让学习过程更有趣,更赋予能动性及个人特色[4],改变了传统简单的知识编排结构,达到学习创新目的;护理查房时应用思维导图讲述、讨论,带教老师运用“引导-启发-协作”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既以护生为中心,又发挥老师的指引作用。
2.1.3 出科小讲课 出科小讲课在培养护生综合能力及巩固知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儿科临床实习教学计划的重点之一。小讲课是对疾病的概述,与护理查房的具体个案相比,思维导图应用较直观、形象。
2.2 运用与临床见习带教 见习与实习不同,时间更短,而且见习护生没有接触临床,对知识、概念缺乏立体性,应用思维导图,可提高护生短时间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思维导图在儿科护理临床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3.1 对带教老师的意义
3.1.1 使教学思路清晰化 带教老师可以以思维导图为参照,来理清整个教学思路,整合教学目标,减少授课过程中的遗漏及疏忽。
3.1.2 降低带教老师工作量 思维导图具有高度概括化的特征,不仅没有传统文字的赘述,还有形象、直观的优势。
3.2 对护生的意义
3.2.1 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思维导图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不仅有利于护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更利于开拓护生思路。
3.2.2 活跃课堂氛围 思维导图是图文的结合,尤其针对儿科专科特点,利用图形和色彩的运用,吸引护生的注意力;以“引导-启发-协作”的带教模式,层层推进,在让护生记住知识的同时,更深层次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3.2.3 提高护生的学习满意度 护生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了,学习变得轻松、容易了,教学评价就高了[5]。
4 结 论
思维导图是将信息在层级和分类的基础上,以主题为中心,通过特定的关联展开分支,由关键词或图形标识分支,并利用色彩变化将放射状思维过程和结果可视化的工具。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在我科的临床教学已广泛开展,尽管其在儿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作用有待研究,但在初步应用中可以看出,合理使用好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能力及护生的满意度,并有助于护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 黄鹂鸣.思维导图在实习生护理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6):255-256.
[2] 周晨慧.思维导图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3):460-461.
[3] 陈玉英,成守珍.提高护理教学查房质量的管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9):1060-1062.
[4] 林 青,张前德.思维导图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09,28(5):30-33.
[5] 余 儒,詹 健,单云峰,等.思维导图在外科护理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1,10(11):100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