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株潭”高校体育数字信息资源平台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构建研究

2015-03-20任一春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1期
关键词: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图书

任一春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长株潭”高校体育数字信息资源平台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构建研究

任一春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高校体育资源作为社会体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高校体育数字信息资源平台的构建还处在起步阶段.以“长株潭”地区“三网融合”政策为契机,在目前高校体育信息建设的基础上对这一地区相关资源构建、共享、运用的模式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展望与预测.

“长株潭”地区;“三网融合”;体育数字资源

21世纪信息技术的时代.互联网的优化与升级为信息大爆炸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宽带网络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对于支撑我国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我国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株潭”两型社会城市群是全国首批十二个三网融合试点之一.同时湖南作为中部地区的人口大省其高校的数量也比较多.尤其是“长株潭”地区高校的数量基本占全省高校的四分之三.众多的高校培养了本省乃至全国的天之骄子.同时体育专业在湖南地区高校当中一直是体育科研、教学的重地.如果将网络融合升级与高校体育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与搭建将大大提高这一地区的体育科研、体育信息传播、体育资源共享等平台的建设速度.

1 教学数字信息平台的构建

目前来讲教学数字资源是各大高校比较普及的网络资源之一,尤其是重点高校的体育教学资源基本都有.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体育教学资源多以精品课程为依托,内容单一.各学校都有省级、市级、校级精品课程.多数学校基本都采用该课程的教学视频直接挂到网站上的形式.没有后续的教学跟进且内容很单一.第二,教学资源多以视频为主缺乏多样的教学形式展现.比如文字、教案、讲义、音频等内容很少或没有.第三,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双向教学或交流.没有学生等教学反馈,甚至连评论栏目都没有.所以在新兴网络资源的平台下构建一个高效、畅通、前沿的体育教学资源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和社会.首先教学资源要分类与规划.每个学校都有其特色的教学名师与团队,在教学资源发布前由高效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分项目、分内容的委派到各高校,然后各学校建设自己的特色教学内容,同时附有其他高校的教学链接.第二、丰富教学资源内容.不仅要有教学视频,还要有教学计划、教案、ppt、教学音频等资源.第三,建设教学论坛,在教学内容后建设相关教学论坛,使师生、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学习.

2 图书信息资源库建设的构思构建

“长株潭”地区目前有体育专业的高校有十几所,据调查有体育专业的院校其网络图书信息资源的建设参差不齐.即使网络图书信息建设较好的院校其整体情况良好也只表现在一级网络也就是图书馆整体建设比较到位.但是到各体育学院、系部的网络图书信息基本为零.所以目前“长株潭”地区高校体育图书资源的整合和建设大都停留在馆藏基础上,大量的体育图书信息资源并没有很好地扩大到其他系统和部门,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这一地区体育图书信息资源的共享,影响了体育科研、教学的发展.网络的不断优化则将高校图书馆体育图书信息资源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基础.高校图书馆体育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可以从体育图书远程信息资源检索、体育图书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两个方面得到反映.第一,体育图书远程信息资源检索状况.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高校图书馆都建成了自己的图书信息资源网站,并且可以进行相关的互联网访问.但是距离全国一些优秀体育院校的网络图书资源建设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有些院校的体育图书信息资源却不能在网络上被检索,且只有本校校内网络才能提供相关信息资源的检索.第二,体育图书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状况.在相关的调查中没有一所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体育图书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互读服务.当然就是我国的一些优秀体育院校在这些方面做得也不够令人满意.综上所诉结合自身特点今后网络图书资源建设应该从以下几点去做.第一树立体育图书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高校信息资源管理者应转变资源共享的观念,充分了解资源“共享”的含义,以便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提供体育信息资源的共享.第二建立高校图书馆体育图书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力争建立一个高校、科研和公共三足鼎立的体育图书文献资源共享格局.第三加强高校图书馆体育图书信息资源互借工作.第四建立复合式地区体育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地区一般高校图书馆、地区公共图书馆、地区科技图书馆、体育院校图书馆等的体育图书信息资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可共同组成一个新型的复合共享格局.

3 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平台的构建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于2002年7月4日颁布,2003年新学年在高校实施.《标准》的实施,对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各高校对于学生每年一度的体质测试贯彻的比较好但是对于测试结果数据只是将所测的数据上传到相关网站、其后续的数据分析、共享、挖掘却做的不够.今后随着网络融合的进一步深化,可将学生体质测试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建立相关数据中心或平台.因影响学生体质状况的因素很多,其中地域、饮食、气候等都对当地的学生体质有一定的影响.“长株潭”地区地理位置相邻,有一定的同质性,所以在各方面可以将这几个地区的数据加以整合.整合后的数据平台主要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第一、检测学生四年体质状况的变化,并制定出相应的健康处方.第二、“长株潭”各高校学生体质数据的差异对比,由排名机制来督促各高校提高本校学生体质状况.第三、设立学生与专家交流沟通的平台.利用高校科研实力,解答学生体质方面的疑惑.第四、为科研人员提供相关数据.第五、拓展监测深度、提供风险预警.对于个别数据有异常的同学进行风险预警,提醒.使其尽快提高自身体质水平.以上这些平台功能的实现都需要良好的网络支持.使电脑软件、手机app、电话短信提醒、电视字幕提醒等功能打通.不仅建立学生在校体质数据库,而且为今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进行试行.

4 运动技术数据库的构建

高校是我国科研的主要阵地.高校的各项体育资源也是我国体育资源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同时高校体育高水平运动队也是活跃在学生群体活动乃至省级体育比赛的第一线的队伍.如果将高校的科研优势与高校体育运动队队员技能分析相结合,这其中的科研内容以及数据的挖掘工作一定会很丰富.这方面的内容再与高质量的网络平台所呼应,建立一个相对独立但又数据资源相互共享的运动员技术数据库,这对研究运动技能水平、提高教学训练手段、完善技术动作、畅通交流渠道会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各高校配合自身特点建立不同项目的技术数据库.依靠高水平运动队、退役深造运动员等平台由地区统筹进行运动技术数据库的建立和补充.

5 云计算、云储存概念植入高校体育信息资源平台建设

云计算、云储存是一种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模式,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同时云计算的运用也是基于良好的网络建设为前提的.“三网融合”的软硬件则能够对云计算提供这种支持.高效的网络、丰富的共享内容、科学的数据运用将是未来体育资源网络平台建设的目标.云计算、云储存所要实现的第一是将海量的高校体育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储存,其次就是依靠高速的网络以及计算机运算进行数据的整理、归纳乃至分析.针对个人提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根据个人体质数据进行计算提出相应的健身计划,并由网络时时在线提醒.真真建立个人网络数据库,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6 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建设高校体育信息资源平台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与“三网融合”相结合构造出一种新型的自由网络环境.同时以高校体育信息资源为内容的创新性资源整合共享平台的打造是大势所趋.

7 植入新型科技拓展网络体育数据各项功能的实现

新型科技结合优质的网络能够建造出全新的动态数字环境.在生活中利用高校建立的学生个人数据结合气候、温度、湿度等对个人提出具体对健身方案.以及最近健身可参考的相关书籍、教学视频等自动推送到你的网络终端,结合可穿戴的手机、手表等终端监督你健康计划等完成情况,反馈给数据中心不断调整计划的实施步骤.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教学辅助设备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与质量.将体感设备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将示范以及学生模仿的练习进行生动的指导.比如将kinect设备与网络连接形成一套完整的、丰富的体育教学特制的学习规划.上述这些科技设备已经在体育教学和健身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能够将学生的相关数据整合建构好平台,依据“网络”大融合的优势进行数据生态环境的构建.

8 结束语

网络设施的加速是实现数字化资源全民共享的基础.高校体育数字信息资源的共享是社会相关资源共享的一个主要渠道.在教学资源、图书资源、视频音频资源、学校体育数据资源等方面借助新型网络模式合理规划、整合以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重复资源浪费.真正把如“长株潭”这样的地区打造成有区域优势的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城市群,同时真正构建完整的、高效的网络数据环境,使今后高校体育相关数据形成动态的、时时的、科学的一对一的平台.

〔1〕康帆.论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5(7):55-57.

〔2〕伦玮,李朝福.区域性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综述[J].当代体育科技,2014(30):49-51.

〔3〕杨东明,李朝福,王丹,赵时.构建区域性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理念与机制研究 [J].当代体育科技,2014(16):120-122.

〔4〕张鑫,王震.阳光体育与高校体育网络环境构建[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1,5(12):186-189.

〔5〕杜文,曹旭斌,庞先伟.高校体育网络教程的构建与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03-105.

〔6〕康帆.论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0,3(5).

〔7〕王川江.论高校体育网络学习系统的运用[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4(4).

G807.4

A

1673-260X(2015)11-0137-02

猜你喜欢

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图书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图书推荐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班里有个图书角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