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路径探析
2015-03-20顾京慧刘廉明习恒珍
顾京慧,刘廉明,习恒珍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路径探析
顾京慧,刘廉明,习恒珍
(武夷学院 学生处,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摘要: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对职业价值的追求、评价、定位及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对学生执业就业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W学院四届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其变化趋势和产生原因,提出从学校层面引导毕业生养成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路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把个人理想和国家需求结合起来,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也能投身到国家最需的地方建设中去。
关键词:新建本科;就业价值取向;变化;路径
就业价值取向是指就业主体在就业过程中对职业价值的追求、评价、定位及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其人生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现实体现,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有着重要影响。[1]近年来,时代的变化、全球经济的下滑、毕业生就业人数增加以及人才与社会需求结构的矛盾更加突出等原因,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呈现复杂性和多元性的变化。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毕业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又呈现不同的特点。W学院作为一所刚从专科学院转型为本科学院的高校,办学层次得到提高,但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等各方面都处在探索阶段,办学定位不够清晰、人才培养方案不够合理、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不合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等因素,使W学院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呈多样化和复杂化。
一、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的趋势
本文利用W学院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的良机,对2011-2014届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进行了问卷调查。就集体观念、行业选择、就业理想地、薪酬期望、创业意识等各个就业价值取向的关键影响因素比较分析,发现W学院毕业生今年来就业价值取向有显著的变化。本次调查利用电子邮件、电话访问以及走访毕业生等方式共发放发放问卷数5476份,回收问卷数4165份,回收率76.06%,有效问卷3917份,问卷有效率94.05%。其中,男生共1712人,占有效问卷人数43.71%,女生共2205人,占有效问卷人数56.29%,男女比例相对均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次问卷的方法采用EXCEL工具进行统计分析。
(一)功利性强,但国家和集体观念有所提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毕业生更注重个人发展,追求个人利益,忽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通过对W学院四届毕业生调查,发现把“国家和社会需要”放在“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前面毕业生的占调查总人数比例,分别是10.23%,13.46%,20.31%,21.05%,更多的毕业生把个人发展和个人利益放在首位。
随着国家对国家地方项目、参军、服务设区志愿者等项目采取鼓励和扶持政策以及高校对各项政策的大力宣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各种志愿服务项目中去。每年W学院报考国家和地方项目的人数越来越多,录取比例相应增长。更多学生能够把个人发展和国家、社会需要相结合,把“中国梦”和“个人梦”结合起来。
(二)就业起薪合理,要求高起薪人数逐年增多
W学院毕业生对就业起薪的总体要求较为理性,同时,对就业起薪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2011-2014年,毕业生能接受的最低起薪集中在2001-3000元区间,分别占当年被调查人数的51.43%,46.1%,42.42%,42.08%。同时,要求起薪在3000-4000元区间,分别占当年被调查毕业生人数的 17.50%,27.61%,25.58%,26.07%。
根据 《中国薪酬发展报告2013-2014》显示,从2009-2013年间,我国大学生起点薪酬呈上升趋势。我国2010年大学毕业生平均起点薪酬2500元,到2013年达到3500元。总体上看,W学院毕业生对起薪要求明显低于全国大学生毕业生平均水平。原因有:一是随着每年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形势的严峻,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对薪酬的要求降低;二是W学院处在福建地区,整体工资水平状况中等偏低,学生对起薪的要求也相对降低。
总体上,W学院毕业生对就业起薪的要求呈递增趋势,同时也符合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发展趋势。
(三)就业流向集中在沿海,就业结构趋向均衡
根据近四年W学院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去向地,每年有50%左右的毕业生到沿海等发达地区工作。其中,每年在省内工作的当年本科毕业生占83%以上。
在理想的就业地区的选择上,W学院毕业生的选择相对集中,四届毕生调查数据比较相近,首选就业地区依旧是福州、厦门、泉州等省内大中城市,人数基本上都超过当年毕业生的半数,最高的是2012年为62.3%,最低的是2014年为50.08%。从这四年毕业生省内就业情况来看,在省内大中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呈下降趋势。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次之,均占12.79%,选择“中西部地区大中城市”的则占6.40%,另有10.2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回家乡”,比例较去年略有提高,对就业地区“无所谓,不限地区”的占4.72%。
毕业生就业去向地集中在省内及沿海地区,一是受到毕业生生源的影响,W学院近80%的生源来自福建省内地区,且大部分生源来自福州厦门泉州等地区。二是毕业生对工作地区要求过高,希望能够在沿海城市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三是家长对毕业生的工作区域存在一定影响。
(四)创业意识明显变浓,但创业行动力差
据调查显示,W学院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呈递增趋势,2011-2015年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分别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13.21%、21.91%、27.72%、31.66%,但实际创业者不到每年本科毕业生的1%。
创业行动力差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毕业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欠缺,创业资源不足,创业能力不强;二是新建本科学院的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创业教育的理念与模式等都还处在模仿和学习阶段,对毕业生创业缺乏足够的指导。
二、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的影响因素
(一)受社会大形势的影响
一是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国家统计局公布经济数据,中国2014年GDP增速为7.4%,高于预期,比2013年降低了3个百分点,但创下24年来新低。国家经济形势增长放缓,对就业的拉动力降低,企业用工需求下降,就业岗位有所减少,自然地增加了大学生的求职难度。随着大学的扩招,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而有些专业却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出现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现象,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其在面对就业问题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2]
二是受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随着大众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剧增,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到2014年毕业生人数达727万,一年增加了28万人,加上往年待就业人数,让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压力更加大,毕业生对就业起薪、就去地区等方面的要求也就更为理性。
(二)受学校因素影响
一是办学定位不够清晰的影响。W学院作为转型不到十年的新建本科院校,仍或多或少地存在定位不准的误区:一些学校在“做强、做大、追赶一流”的浪潮驱动下,忽视自身发展条件及能力,在办学定位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攀高、求大、求全、尚名、逐利、趋同”等不良倾向,要么盲目追求学术性向传统的老牌本科院校看齐,要么认为专业与课程越实用、越职业化越好,从而影响了学校各项功能的发挥,由此又进一步导致了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发展困难、毕业生就业率低下等系列尴尬问题的出现。[3]高校办学定位不准,各专业学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摸索,对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就业观念等引导会带来较大的影响。
二是受师资力量的影响。W学院在校生人数近1.5万人,但师资配比不足,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严重年轻化,教学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职业指导能力较差等因素,不管是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能力,还是专业素养和专业认知的培养等各方面,都处在摸索阶段,还需要积累和沉淀。
(三)受社会地域文化以及家庭因素的影响
W学院学生80%生源地主要来源于福建,从小受到闽商文化的熏陶,对学生创业认知、识别与把握创业机会、青年创业知识与技能、创业品质等各方面创业素质要求都有极大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就业创业价值取向。[4]同时,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如家庭经济、家庭关系、长辈的人生观等,对毕业生就业取向也有极大的影响。
(四)学生自身定位问题
自我认知及社会认知是影响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成长环境的不同,自我认知以及对社会的认知也不同。学生的自我认知程度高低影响着学生的自我定位问题。一般情况,自我认知高的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比较明确,自我认知低的学生则反之。同时,自我认知不当会造成学生许多心理问题,如自我挫败感、悲观化思维、思路狭窄、专注力差等问题,影响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个性、专长和价值观的探索,进而影响着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
三、新建本科院校对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路径探讨
(一)新建本科院校需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明确学校发展方向
高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人才的培养方向,是解决“人才产品”在就业市场受欢迎程度的关键所在,如社会服务面向定位影响学生职业选择;发展目标定位确定学校未来时间内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间接确定人才在社会中的行业类别和所属阶层;办学规模和层次的定位从结构上确定大学生就业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办学的特色定位间接确定了大学生的竞争优势所在。
高校定位要有充分的前瞻性和可行性,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学校教育要与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紧密结合,服务地方,以贡献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特别是大多数地方高校,其主要办学目标应该是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5]办学定位的明确,是高校为国家社会提供什么样的规格人才问题,体现学生就业竞争力,对学生的就业去向及学生的自身定位,有极强的导向作用。
(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到基层工作中去
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加大基层就业政策宣传力度。长期以来,高校都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往往忽略学生就业价值观上的教育,导致教育目标不准确,教育针对性不强,教育方法有效性不高等问题。把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职业教育等就业价值理念融入平时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就业价值观进行引导,让学生认清形势,认清自我,准确定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把个人理想和国家需求结合起来,在实现个人理想的时候,同时也能投身到国家最需的地方建设中去。
(三)加强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教育,做好就业服务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应始终把学生就业放在重要位置,把就业价值观教育贯彻到整个育人过程中去,做到全员引导,全方位引导,帮助和引导广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养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生从对自己的认知、专业认知和行业认知等各方面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之后,才能够形成客观的正确的价值观。
高校就业价值观念教育应该以专业教育为根本,结合专业知识教育,提高学生对专业和行业认知,辅以通识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加强学生对自己、职业发展方向、就业形势等全面的了解,做好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保持健康的就业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做好大学生涯规划,乃至职业生涯规划。
(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大创新创业政策执行力度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是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意义十分重大。
一是把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的契机,修订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去。
二是实行校企合作,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实践基地,做好分类指导,打造体系化的创新创业平台。
三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进或聘任多样化的创新创业人才,丰富教师人才结构,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库,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五)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具备职业指导能力的专业教师
高校教师除了承担专业教学任务外,还担负着培养学生人格、品质和价值观等任务,而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培养的总体质量,这也要求教师除了专业教学外,也应该承担着塑造学生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本身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就业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新建本科院校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途径之一就是转型为本科职业教育。而本科职业教育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的教育类型,这就要求高校熟悉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情况,了解社会所需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进而确定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使专业教育课程紧跟岗位要求的变化。[6]这就要求高校专业教师具备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指导能力,指导学生把专业与岗位发展相结合,选择适合个人需要的职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方留,孙祥,李宏伟.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趋势的实证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77.
[2] 沈东华.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124.
[3]孟兆怀.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究[J].教育探索,2012(6):93.
[4]田军鹏,郭肞.闽商文化对海西青年创业的影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52.
[5]许娜.高校办学定位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J].出国与就业,2012(2):43.
[6]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J].职业技术教育,2014(18):50.
(责任编辑:陈果)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5)010-0070-04
收稿日期:2015-07-11
基金项目:2014年福建省教育厅 B类社科研究项目(JBS14498);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资助、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福建师范大学资助项目(JD2014023);武夷学院青年教师专项科研基金项目(XQ20131352)。
作者简介:顾京慧(1982-),男,汉,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研究。
Study on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the Guidance of the Newly Established University
GU Jinghui,LIU lianming,XI Hengzhen
(Department of Students Affair,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Abstract: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is a tendency of College Students'pursuit,evaluation,orientation and choice of their vocational values,which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tudents'obtaining employment.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four graduates of W college,explores its changing trend and cause,it is proposed that the graduates form the correct employment value orientation from the school level,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combine personal ideals and national needs,and realize their ideals and dedication.
Key words:the newly established university;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students'employment;change characteristics;guid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