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5-03-20杨建友
晏 杰,杨建友,陈 静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思考
晏杰1,杨建友1,陈静2
(1.武夷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2.武夷学院 艺术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摘要: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创业能力,必须要改革教学模式。通过健全机构、课程改革、师资建设等措施,加强学科建设,构建大学生创业模式新思路;以应用与实践为导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大学生创业模式新举措;地方政府与高校要搭建平台,强化大学生创业扶持激励机制,构建大学生创业模式新机制。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重在“应用”二字,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恰巧是实践的最好途径,它不但缓解了就业压力,而且解决了创业者的个人就业和其他同学的就业。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面临着环境不完善,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师资队伍缺乏,实践环节薄弱,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面对以上诸多问题,武夷学院近年来,主要采取调整专业结构、教学方法,着力以“应用”和“实践”为抓手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力出台激励措施,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武夷学院采取这些措施后创新创业效果明显,成绩显著,作者力求探索一条适应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新模式。
一、加强学科建设,构建大学生创业模式新思路
(一)健全组织机构,指导学生创业
学校要成立由地方政府、校领导及校内外创新创业指导专家组成的“学科专业建设小组”[1],研究学校专业设置和地方产业的发展,引导学校拓展创新创业学科方向,打造特色专业。武夷学院2011年成立了创业中心,有2名专职人员负责创新创业工作,成立了以校领导牵头,创新创业中心、教务处、科研处、当地政府、校内外创新创业指导专家为一体的“学科专业建设小组”和“创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学校的创业工作。学校地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武夷山,充分发挥我校的特色专业和地方产业的需求,着力依托“旅游”、“茶学”、“艺术”等专业的特色,为创新型人才搭建平台。
(二)改革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创业能力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应该以学科基础知识为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把专业应用能力作为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起点,重视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加强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武夷学院创新创业课程开设大概有10多门,比如:KAB创业基础、SYB大学生创业版、创业计划书的书写、企业管理、沙盘与模拟、经济法规、公司财务知识管理等。既有必修课,也有选修课;既有理论课,也有实践课;既有校内专家上课,也有校外企业家上课;既有创业讲座,也有创业沙龙。总之,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
(三)改变教学方法,完善创业人才评价机制
根据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制,全面评价、考核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激发创业激情。武夷学院在教学形式上采取校内专业老师和校外企业家联合授课的方式,让学生既学到专业理论知识,又懂得所学知识在企业如何应用;同时我们开展一系列创业赛事,比如:电子商务大赛、创业示范店的评选、创业计划书的书写大赛、创业成果展等比赛。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省市级创业大赛,对在省市级大赛中获奖的团队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奖励。
(四)加强教师培训,打造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
首先,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支持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创业实践,这既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也有利于促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其次,选拔教师参与创业教育专题培训,熟悉市场运作,使之由专业教师向“双师型”转变。
第三,聘请企业家兼任创业导师,通过面对面授课、技术指导、学术讲座、案例示范教学,使创业教育师资水平得到提升。
我们学校要求所有上创业课程的老师必须去企业挂职半年,而且对其在挂职过程中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同时也聘请了10多位校外企业家作为我校创业指导老师,为我校创业青年授课和指导。
二、坚持实践导向,构建大学生创业模式新举措
(一)依托创业实践基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充分发掘地方创业教育资源,建立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让大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和职业需求,做好就业或创业准备。武夷学院组建了四个创业孵化园,校内、外各两个,用于大学生创业青年入驻。校内“电子商务创业平台”,室内面积约650平米,主要用于电子商务方向的创业青年入驻,目前入驻26个团队;校内“海西”孵化基地,室内面积约100多平米,主要用于实体企业入驻,目前入驻6家企业。校外与南平市经贸委组建了“武夷山紫阳古城大学生创业园”,室内面积约1200平米,目前入驻10多家企业;校外还与南平市公务员局组建了“武夷新区大学生创业园”,室内面积约600平米,目前入驻6家大型企业。我校今年也成为首批“福建省青年创业示范园区”之一,是福建省唯一以“大学”命名的示范园区。
(二)以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为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业能力,形成“学科竞赛—创新产品—就业创业”的学生教育管理特色。武夷学院非常重视各类学科竞赛,各二级学院都成立了学科竞赛领导小组,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对教师的指导工作量给予认定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对学生而言,学院从学生刚一进校就进行专业方向教育,使学生较早地明确专业方向,较早地参与专业兴趣小组,对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取得名次的学生给予较高的奖励,学校每年开展大学生科技节,开展不同类型的专业知识竞赛,每年用于学科竞赛奖励的资金达50多万元。
(三)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学科竞赛和科技训练的同时,积极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协调和沟通能力。我校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开展的主要活动有:企业考察和素质拓展,对有强烈创业意向的学生团队,我校创新创业中心每学期组织他们深入企业考察,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运营,同时也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的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协调和沟通能力。
(四)依托实习实训基地,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让学生在企业实习,深入了解企业的起步、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我校与多家企业合作,成立实习实训基地。一方面,让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优势,参与企业的施工过程,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升自身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安排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深入企业,学习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以后的创业打下基础。我校目前深入企业学习的老师约20多人,每年派出实习的学生约有500多人。
(五)依托校企合作,共建创业教育新模式
创业工作与企业之间联系比较紧密,高校要密切联系企业,与企业合作共赢,开创校企合作新局面,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共同筹建创业基地。高校和当地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渠道共同筹建创业基地。比如:采用BOT的合作模式,企业出资筹建孵化基地,进行校企合作,齐抓共管、合作共赢。
二是共同营造创业氛围。高校可以借助学生资源优势为企业做宣传、进行产品设计研发、推广和销售等活动。
三是共同设立创业基金。高校和地方企业可设立创业基金,用于扶持和奖励优秀的创业团队。
三、搭建创业平台,构建大学生创业模式新机制
(一)举办创业成果展,营造创业氛围
高校可开展创业成果展[3],让创业大学生很好地展示自己的创业项目,达到现场洽谈业务、项目对接、宣传推广的目的,从而营造大学生创业的浓厚氛围。武夷学院每年开展一次创业成果展,2014年学校创业成果展共45个企业参展,现场对接项目达80多项,为20多个企业招工达100多人,选送了10多支创业团队参与海峡两岸洽谈会。
(二)举办创业赛事,激发创业热情
高校可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创业资金,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赛事,可设置创业基金,用于扶持和奖励创业学生。武夷学院近年来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创业大赛,比如:创业示范店的评选、电子商务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的书写大赛,对接省市创业大赛。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我校举办的创业大赛达20多次,200多人次获奖,学生从省市、校获得奖金达100多万元。
(三)依托地方政策,留住创业精英
高校要紧密联系地方,为地方出谋划策,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解决创业大学生的后顾之忧。联合政府设置多项评价指标对创业大学生进行考核,对达到考核指标的创业大学生给予适当的扶持资金,开展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比如:设置创业奖学金、税收减免、贴息贷款、户籍转入等机制来吸引和鼓励大学生创业,达到留住人才,使优秀的创业人才更好地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总之,面对如今大学生就业人数多、就业岗位有限,毕业生就业困难。国家大力扶持和激励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已成为一种新的就业方式和趋势。同时,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格局。应用型高校应该逐步探索创业教育的新模式,以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宏观调整专业结构,微观改变教学方法;着力以“应用和实践”为抓手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高校与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合力扶持大学生创业的这种多元化模式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工作探索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汪伟亮.基于就业难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4):201.
[2] 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6):76-79.
[3]葛秀丽,高爽.探寻创新创业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2013(12):80.
(责任编辑: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5)010-0067-03
收稿日期:2015-04-10
基金项目: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410397022、201510397025)。
作者简介:晏杰(1977-),男,汉族,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管理。
Reflec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Mode of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YAN Jie1,YANG Jianyou1,CHEN Jing2
(1.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Wuyi University,Wuyi Shan 354300; 2.School of Art,Wuyi University,Wuyi Shan 354300)
Abstract:In order to Cultivate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 entrepreneurial ability,must be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education.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institution,curriculum reform,teachers'construction and other measures to strengthe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model tonew ideas;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riented,adhere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actively carry out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build a new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initiatives; local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to build a platform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support incentive mechanism.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mechanism of entrepreneurial mode.
Key words: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training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