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的班级管理——以六年级为例
2015-03-20张楠
张 楠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的过渡时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又时常表现出青年的成熟。除此之外,像六年级处于小学的最后阶段,临近毕业,班级会出现很多不稳定因素,这都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下面仅从自身经验出发,谈一下我在班级管理方面的思考。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年级学生是小学阶段中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群体,他们即将离开自己熟悉的小学生活,迈向让他们感到陌生的中学校园。十二三岁的年纪,正一步步从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其他年级学生所没有的新问题和新特点。
(一)自主意识明显,独立愿望增强
学生心理成熟度逐渐增强,虽然他们还很稚嫩,但却希望被当作“大人”看待,待人、做事有自己的想法与标准。独立自主的愿望有了强烈的表现。他们不再对父母和老师有过多地依赖,形成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喜欢沉浸其中。他们愿意与同伴交往,并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不喜欢与家长过多沟通却愿意对好朋友诉说自己的小秘密。随着独立愿望的增强,他们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不仅能独立处理问题,还喜欢与老师和家长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并希望自己能被认可。伴随着独立自主愿望的增强,会导致一些问题行为的出现,如经常与家长“顶撞”、自作主张、喜欢“拉帮结派”组建小团体等等。
(二)精力旺盛,情绪多变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精力旺盛,充满活力,好像总有用不完的力量,永远不会累,所以这个时期,他们的活动水平要远远超过认知水平。由于即将进入青春期,他们不再那么“单纯”,经常心事重重,情绪复杂且多变。常因学习压力过大而导致焦虑不安;因老师和家长的指责而自责自卑;因自主愿望得不到满足而冲动易怒。
(三)学习能力增强,学习压力加大
按照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小学六年的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此阶段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思维不再受现实内容的影响,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他们不再满足于书本知识,能够主动通过网络、报刊、课外读物等途径去探索新知识。同时,课堂上他们也不再甘于被动地听老师的讲授,常会对课本、老师所讲的内容提出质疑,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进行思考与探索。由于小学六年级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一个关键点,在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对学习成绩也更加重视。尤其在“择校风”的影响下,家长的严格要求会让学生产生学习压力,特别是在学生的能力与家长要求相差较大时,更增加了他们的烦恼与焦虑。
(四)思想容易受到暗示,分辨能力不高
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开始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思考问题,对人对事有自己的标准和想法, 但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暗示。他们求知欲望强烈,兴趣广泛,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探索未知事物,因而他们接受的信息量大,获得的知识纷繁复杂。但由于他们的社会实践少,经验不足,且辨别能力不强,思想免疫力较弱,看问题容易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良莠难辨的情况,容易受到错误思想观念的暗示和影响,出现跟风和效仿他人的现象。
二、小学高年级的班级管理策略
作为这样具有特殊性群体的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健康成长,顺利地完成小学生活的最后阶段。
(一)以尊重理解为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有所选择,不再像过去那样盲目地崇拜和依赖老师,对老师的好坏有了自己的评价标准,希望老师把他们当作“大人”与他们平等交流,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对于简单粗暴的批评和压制感到反感。他们更欣赏有能力,工作作风民主的老师。所以班主任应努力改变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方式,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赢取学生的尊重与信任。
(二)以民主平等为原则
传统的班级管理多以专制、权威、“一言堂”为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管理方式的效果必将由因恐惧而听话向因反感而抵抗的方向发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必将以消除不平等的专制关系为前提,以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为原则。
1.改变传统的班主任形象。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为了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往往以权威、“至高无上”的形象出现,但班主任们却忽略了他们的管理对象是朝气蓬勃、有思想、有想法的活生生的人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长久的压制必然会引起反抗。因此,班主任要改变权威、专制的形象,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更新教育观念,深入了解学生,树立平和友善、民主宽容、敬业爱生的教师形象。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在工作中一定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主动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的心里,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不仅做师,更要做友。组建民主和谐的班集体,并把自己融入班级群体之中,让学生在班级中民主地发表见解,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3.尊重学生权利。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举权,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感。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正确的观点和建议予以采纳。当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班主任的肯定并得以实施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无论是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还是班主任学期工作计划的制定,都应让学生参与进来。班级中班级干部的选拔与任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的评选也应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让学生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是非观念、道德观会一步步地形成,同时学生们也会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
(三)以环境育人为方法
环境会对教育产生各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思想容易受到暗示,辨别能力不强,加之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什么都想尝试又什么都敢尝试。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挖掘和运用校内外一切有利因素并克服消极因素,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1.创设良好的班级人文环境。首先要给学生一个舒适、优雅、整洁的班级环境。教室应宽敞明亮,定期擦玻璃,每天打扫班级卫生,做到窗明几净;课桌、清扫用具、学习用品摆放整齐;墙壁装饰简洁有序等等。整洁明亮的教室环境能使学生心情舒畅,从而产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其次要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人文环境。通过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和谐的班集体,作为班集体核心的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公平合理地处理班级内部矛盾,不以学习成绩评好坏,不偏爱个别学生,公平、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消除班级中的个别歧视,注意引导班集体的舆论导向,对好人好事予以表扬,对不良作风给予批评,形成良好的班风,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增强集体意识。
2.根据家庭环境长善救失。家校合作,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班主任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可以建立家校联系网络,定期与家长们交流,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并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作用,从而在家庭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尤其在小学六年级临近毕业的阶段,家长们的“择校”热情会让学生感到压力和焦虑,班主任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针对这一问题与家长进行探讨,减少家长情绪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让学生可以开心无忧地结束小学阶段的学习。
管理是一门艺术,对这样处于转折阶段、心理特点发生变化的孩子进行管理更要细心呵护、耐心引导。只有了解他们的特点,关注他们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