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高校学风建设

2015-03-20黄建龙秦昌建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3期
关键词:梯队学风辅导员

黄建龙,秦昌建

黄建龙/南京邮电大学后勤管理处副研究员,硕士(江苏南京 210023);秦昌建/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教师(江苏南京 210023)。

在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的背景下,高校学风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着新世纪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还影响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一、学风建设的现状

(一)学风建设理念陈旧

目前各高校的学风建设现状还停留在软工程层次,仅单从学生层面着手,并且认为这只是某一单位部门的事情。但是实践一再证明,学风建设工作需要学生处(部)、教务处及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合理统筹资源,齐抓并举,共同努力。

(二)学风建设定位错误

现行的学风建设片面强调学生的就业率,偏重于评先评优、奖助学金的评定、安全和卫生等事务性工作的管理,缺乏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学风建设定位。

二、学风建设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中学教师及高年级学生的误导

中学时候,老师为了激励学生考上大学,片面弱化大学学习,导致“到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不用再辛苦学习了”的错误观念大行其道。此外一些高年级学生经常给新生灌输“学得好不如嫁得好”“61分嫌多,60分刚好”等等错误观念,进一步误导新生,使其学习态度不端正,直接导致了恶劣的学风形成。

(二)学校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

每个高校的《学生手册》中都有针对课堂出勤、考风考纪的详细规定,但几乎很少有执行到位的。如对于“旷课累计达到一定时长的要取消本门课程的考试资格”这一项就鲜有学校严格执行的。还有很多高校为了保持较低的相关违纪处分率,抑或是担心学生受处分后作出过激行为,轻易不敢做出相关处分处罚决定,这不仅没能够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却恰恰滋长了学生的不良风气。

(三)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

如今大部分高校的专职辅导员配备情况都不容乐观,存在严重的不足现象,又由于各个涉及学生事务管理的部门(如学生资助、医保等)在工作实际中,都将相关事务性工作强压给辅导员,导致辅导员不能抽出时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风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三、优良学风形成的新举措

笔者在车链模型的理论基础上延伸发展,详细论述了一种优良学风形成的新举措。该举措借鉴车链模型[1]运动,优化运动过程中的各要素,加强师德教育,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以各类学风建设活动为抓手,灵活运用广泛宣传、齐抓并举、奖惩有度等措施鼓励师生参与建设优良学风。

(一)以组织机构建设为基础

学风建设工作需要学生处(部)、教务处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合理统筹资源,齐抓并举,共同努力。因此需要组建一个自顶向下的学风建设组织机构,以此为基础切实有效地推进学风建设工作进展。

管理梯队的高层组织应由分管校长牵头,联合学生处(部)、教务处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构成。高层梯队主要负责学风建设的顶层设计,根据学校发展的大方向拟定学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并负责学风建设过程中协调各学院和部门之间的资源调配。

管理梯队的中层组织由各学院的教学院长和副书记牵头,协同学院分团委、各年级辅导员和学院教学秘书等人员构成。中层梯队主要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负责结合各学院的学科背景和具体实际,以校方的学风建设总体目标和方向为指导,制订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同时统筹规划各系部之间的教学资源。

管理梯队的低层组织由各行政班级学生骨干构成,该梯队作为学院学风建设方案和措施的具体落实者,负责在各行政班级内部或者之间实施学风建设工作,并向中层管理梯队及时汇报落实进展情况。

(二)以文化建设为载体

“大学本来就是文化的产物”[2],大学的文化需要定位、规划、传承、创新和积淀,这一系列的发展行为就是大学文化建设。就校园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建设以优良学风为导向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等。

1.制度文化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即为保障,为了实现优良学风的目标,高校要实施全方位的制度建设。在学习制度以及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方面,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和督促机制[3]。因此,学校、系部、班级在不同层面上构建有利于优良学风形成的制度体系,培养师生的制度遵守意识,使学风建设制度的执行内化为师生群体的自觉行为。

2.精神文化建设。精神即灵魂,大学的精神 “实际上是一所大学的命脉所在”[4],其将引领大学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学校的发展,其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等内涵建设将凝聚成一种强大的“文化效应场”,高校相关部门应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倡导、弘扬这种精神文化,促使师生群体协力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优良学风在这种“场”的作用下不断改良、传播。

3.物质文化建设。高校的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的布局、校舍建设的风格、校徽、院徽、校服等校园形象标识,这些标识对校园文化的传播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物质文化叙述着一所高校积淀的传统、特色以及校园文化,为优良学风的形成和传播提供了外部实体环境,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强化教风建设

教风建设是一所大学关联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强化优良教风的建设,是优良学风形成的必要前提[5]。

1.加强师德教育。高校要想形成良好的学风,首先要加强师德教育。教师的师德全方位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特征,良好的师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因此师德建设的强化对学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2.潜心教学改革。教学活动的发展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运动过程,只有对教学活动进行持续改革,才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才能不断创建优良学风。因此教风建设中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还要有一种“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理念去不断尝试教学改革,积极推动优良学风的传承与革新。

(四)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

“教育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个体的发展”[6],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辅导员就要通过班会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及时地让新生了解大学,避免高中教师以及学长学姐错误观念的引导及传播,使学生一入学即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让学生从主观层面认识到自己肩上承载的父母和亲人的期望,并珍惜难得的学习时光。其次辅导员要经常带领学生学习《学生手册》等学校规章制度,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人生信仰,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端正学习态度,进而从制度约束内化为行动,使学生发自内心地投入到学风建设活动中去。

(五)以学风建设活动为抓手

开展学风建设活动,顾名思义就是围绕学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策划并实施各种有益于优良学风传播的活动,学风建设活动的成效直接影响着优良学风传播的实效。因此,开展的每一项学风建设活动,都要切实做好前期策划,组织过程不能枯燥乏味,力求活动内容缤纷多彩且活动形式要有足够的新颖性和吸引力。比如机器人大赛、节能减排大赛、英语竞赛等。这些丰富多彩且充满吸引力的学风建设活动,于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巩固了学风建设成效。

“主动轮”确定学校的中长期学风建设目标,通过管理梯队组织运作形式逐级向下落实,对学风建设活动进行宏观和微观的调控,以学风建设活动为抓手让全体师生参与到学校学风建设活动中,高校的学风建设就会像车链模型一样平稳发展,并最终形成优良学风以传承发展。

[1]王喜忠.学风建设中辅导员的链锁工作法[J].思想政治教育,2009(6).

[2]顾明远.思考教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58.

[3]于建华等.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29).

[4]谷贤林.国外一流大学比较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9).

[5]蒋亦华.高校教风建设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9(23).

[6]顾明远.思考教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99.

猜你喜欢

梯队学风辅导员
国庆70周年阅兵式空中梯队解读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心理辅导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探讨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龙腾东方航空情 战鹰守护中国梦——9·3大阅兵空中梯队巡礼(下)
龙腾东方航空情 战鹰守护中国梦——9·3大阅兵空中梯队巡礼(上)
直升机梯队接受检阅
地方性本科院校学风问题及其对策
学风建设——高校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