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微博中的谣言传播与控制策略

2015-03-20

传播与版权 2015年4期
关键词:谣言信息

安 娜

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微博受到网络受众特别是年轻网民的追捧,成为人们获取和发布信息的重要平台。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研究中心(CNNIC)第35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4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57亿。微博用户规模为2.49亿,网民使用率为38.4%,手机微博用户数为1.71亿,使用率为30.7%。

微博传播具有匿名性、草根性、便捷性、碎片化、交互性等特点,不仅为公众提供便捷的交流和沟通,实现自身的话语表达权,也成为谣言滋生和蔓延的“温床”,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如“柑橘蛆虫事件”“山西地震传言”“谣盐事件”“金庸被去世”“世界末日预言”等谣言掀起轩然大波,甚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

一、微博谣言概述

谣言自古有之,关于谣言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美国社会学家奥尔波特把谣言定义为“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传播,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特殊陈述”。法国学者卡普费雷定义为“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由此推出谣言的一些主要特性:缺乏事实根据、公众感兴趣、未经证实等。

微博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强大的自媒体,集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传播方式于一身,通过网络传播信息,为谣言提供了更加快速、便捷的传播载体。微博谣言属于网络谣言的一种,与传统谣言不同的是传播途径由口头传播变为在微博平台上的文字或多媒体信息传播,传播方式由单一的人际传播变为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相结合的社会网络化传播,扩大了谣言的传播范围,加快了传播的速度,影响力也加大。此外,微博谣言的种类更加多样化,出现的可能性也多。微博谣言实现了跨时空、跨地域的传播,使得治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因此,准确分析和把握微博谣言的传播特点,对于预防和控制微博谣言的泛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微博谣言的传播特征

(一)传播速度加快

微博具有即时性的特点,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发布和接收信息,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有了质的飞跃,实现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实时性和同时性,但是也同时助长了谣言的传播。微博信息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短时间内扩散。例如,“金庸被去世”事件中,《中国新闻周刊》在其官方微博上未经证实就转发了该消息,几分钟内又被网友转发数千条,谣言传播的范围迅速扩大。

(二)传播形态多样化

微博集门户网站、游戏、论坛等新兴媒体为一体,为谣言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提供了条件。在微博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网络连接等都可以作为谣言的辅助工具,使其更生动、具体、令人信服。微博为公民提供了表达意见的平台,但也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如“抢盐风波”中,微博上传播关于各地市民抢盐、超市食盐短缺的照片、视频,无疑增加了谣言的可信性。

(三)信息内容的随意性

微博篇幅短小,140字的限制导致信息内容的碎片化,不能客观全面地传递信息,大量掺假信息随之传播,产生谣言。微博的进入门槛低,使得每个人都有获取、发布信息的权力和能力,由于网民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难以核实,信息“把关”的难度也加大了,一些虚假信息得以传播,造成负面的影响。

(四)传播影响力加大

微博信息传播的方便、快捷加速了信息的流动,也带来了谣言“病毒式”的传播,影响力大大增强。微博谣言的重复性极高,真假难以分辨。微博为民众提供了自由表达意见的平台,每个用户能够自主参与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每一个传播者根据自我理解与意见表达,不断地修改、增减、夸大,谣言可以变身为多种版本传播,真相必然被湮没在谣言信息洪流中,相信和传播谣言的群体越强大,其造成的影响也就越大。

三、微博谣言的控制策略

微博中的谣言拥有便利的传播载体和广泛的受众基础,加大了谣言传播的范围和速度,带来的危害也日益加剧。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微博谣言的控制和治理,需要政府、大众媒体、微博用户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应及时公开信息

谣言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权威的、真实的信息缺失,让造谣者乘虚而入,传播虚假信息。如果官方部门沉默或封锁消息,大众不明真相时,只会导致矛盾加深。因此,在信息传播以分秒计算的时代,政府部门应该在第一时间发布真实准确的信息,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最大限度地压缩谣言的生存空间,预防谣言的滋生,以免在谣言如洪水般凶猛来袭时处于被动地位。微博不仅是政府公开发布信息的渠道,更是汇聚民意、收集舆情的平台。目前全国许多政府部门都开通了官方微博,快速、直接地与公众沟通、交流,如“微博云南”“平安肇庆”“平安北京”“南京路况直播”“浙江省旅游局”等。

(二)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微博上谣言滋生和蔓延的速度很快,在遭遇重大突发事件时,不仅严重损害公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团结。因此,政府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提高监管能力,加大对谣言发起者和恶意传播者的惩处力度,以此来约束和规范微博传播平台。如策划、编造“7•23动车事故”中天价赔偿、张海迪入日本国籍、雷锋生活奢侈、红十字会强行募捐、李双江之子并非其亲生等一系列谣言的“秦火火”(秦志晖)、“立二拆四”(杨秀宇)、董良杰等人先后受到法律制裁,有效地维护了网络传播秩序,对谣言制造者和谣言传播者起到了震慑作用。

(三)大众媒体积极引导舆论

微博碎片化传播的特点,使信息难以完整呈现,大众媒体在事件的深度报道上仍具有很大的优势。大众传媒具有环境监视功能,要发挥好“瞭望哨”的作用,加强对微博内容的监控,从源头上减少谣言产生的可能性。尤其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后,当微博上的信息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出去时,传统媒体应坚持求真、求实精神,以专业的眼光来判断质疑信息的真实性,追根溯源、深入调查,为信息的流动把好关,引导公众理性思考,积极发挥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

(四)提高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

在微博中,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获取、传播、分享信息更便利、快捷。但是微博的匿名性使一部分人摆脱了真实身份的束缚,降低了严谨态度和责任意识,将微博当作个人情绪的宣泄地,甚至传播一些虚假信息,造成负面影响。微博上的内容有真有假,用户在接受信息时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误信谣言,甚至成为谣言的传播者。因此,要加强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一方面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对自己在微博中的行为负责;另一方面培养他们对微博信息的批判和质疑能力,不盲信、不盲从,保持自身基本的理性判断能力,从而通过微博信息分享和沟通对话,消除谣言。

四、结语

随着微博的发展,微博传递信息过程中的谣言也开始增多,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合理治理和有效控制微博中的谣言传播是净化网络舆论、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媒体、微博用户等都应从自身角度出发,承担起各自的社会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谣言及其危害,有助于网络和社会的公平、公正、有序运行。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1502/P020150203551802054676.

[2]匡文波,郭育丰.微博时代下谣言的传播与消解——以“7.23”甬温线高铁事故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2(2).

[3]马寿帅.微博语境下突发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分析[J].新闻知识,2011(9).

[4]刘瑞生.微传播时代的网络谣言特征与治理路径[J].新闻与写作,2013(12).

[5]陈虹,沈申奕.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中谣言的传播规律和应对策略[J].华东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6]吕璇.微时代网络谣言的传播特征与治理研究[J].今传媒,2014(5).

猜你喜欢

谣言信息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如何科学识别谣言?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后真相”时代,对谣言说不
谣言π=4!
订阅信息
谣言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