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哲纬度下中华武术精神之探究

2015-03-20田锡祥内蒙古大学体育教学部内蒙古呼和浩特000武夷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武夷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

周 梅,田锡祥,李 陆(.内蒙古大学 体育教学部,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00;.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354300)



中哲纬度下中华武术精神之探究

周梅1,田锡祥2,李陆2
(1.内蒙古大学 体育教学部,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2.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354300)

摘要: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命脉动,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存在世界时的深层思考,以及天人合一的独特思维。在习练武术的过程中,中国人将自身的内在生命与宇宙生命相贯通,形成了生生不息的内在气质和勇于担当的勇猛精神。

关键词:中华武术;生命脉动;天人合一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据 《诗经》、《管子》、《荀子》、《汉书》等古籍记载,早在公元前,我国各民族就已形成多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武术。在医学宝典《黄帝内经》的记载中,也能见到武术内功修炼的一些具体方法。在紧随其后的发展历程中,又不断形成了各种多样的搏击技术和武术派别。其在强身健体,提高技击,磨练意志,塑造品格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颇受人们喜爱。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生命脉动和生存智慧的中华武术逐渐演变为人们积极探索的一种生命动脉,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武之精神更是鼓舞了民族和众人的士气。

1 中华武术起源于对存在世界的理性思考

人居于世界之上,其衣食住行皆由所处环境给提供,因此不能脱离客观世界而存在。世界由何产生,人由何而来,人能否认识和把握世界,一直是人类思考的问题。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在关于世界存在的问题上,一直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中国的先哲们普遍认为人与存在的世界之间是不可以完全分割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荀子就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1]P28客观世界是一个物质存在,而人是这个客观存在的产物;虽然这个客观存在充满了神秘感,但却是可以被人逐步认识的。人正是在不断努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成为万物之灵的。人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人只能在环境中遵循客观规律而求生存,求发展。人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世界之上,而是与无数的动植物为伴,人与动植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既然依托于自然界而存活,那么就要感知自然界传递的信息,聆听自然的话语。在人的活动中,人与存在的环境之间形成了模仿与被模仿,感知与被感知的独特关系。万物体现了宇宙的精神,每一生物都是一种精灵,其存在有其必然根据。人必须从自然界中学会生存的本领,而又恰恰是自然界让人成为了人,并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进行不断地演进。刚毅、勇猛、顽强、自信、执著、忍耐、敏捷、凶悍、等待、敏锐、抗争,在动物身上都能找到缩影。而中华武术就是中国人在寻找生存之道,探索生存之理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们力图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存在来理解宇宙的存在及自身的存在。在武术的形成过程中汲取了自然界的存在本质,浓缩了万物的存在特征,凝练出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中华武术的外在形式虽然是模仿生物界,但根本在于领悟了世界的存在精神。

2 中华武术根源于“天人合一”的文化生命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世间万物瞬息万变,唯有天道永恒不变。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P74指出万事万物都要遵从宇宙的特性及其生生不息的运行规律,人也不能例外。宇宙是生命的宇宙,时刻充满活力。“道”,既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源,也是善与美之源。道之尊,德之贵,是以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人的生命就是宇宙(自然)生命的自然体现,人之为人的根据就在于其同宇宙和天道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即“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古人认为人在实践过程中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即人们的行为应该效法天道,对天地自然充满虔诚的敬畏和感恩,才能包容一切,也才能够长久存在。要真正达到“天人合一”,就要修身养德,要承担起维护真理和道德的使命,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人要懂得因果关系,心存善念,善待万物,以达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的境界。宇宙生命在人身体上的体现便是气息,因此人要保养自己的气息,做养气的功夫。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3]P92“浩然之气”何气也,天地之气也。人无浩然之气,必然萎靡不振。中华武术同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也讲究气的运用。宇宙的生命之气在人身上的体现便是气息,习武就是将自身的内气与外界的生命之气相融通,使自己的生命不再是个体的生命,而是整个宇宙生命的延续。而《周易》更进一步指出:“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4]意思是说,精致的气凝聚而成物形,气魂游散而造成变化,考察物形的变化,这就能够知晓“鬼神”的真实状态。精乃精神,即人之为人的根本特征,不迷茫不混沌,理解自身的存在和宇宙的存在。气者,运动之气息,周流全身而不阻,奔腾前进而不止。神者,通天地之变化,知宇宙之演变,天人合一,万物类我。中华武术的最高境界乃是忘我之境界,即我同存在界融为一体,内与外无界,人与物不二,我之气血流动即是宇宙之流动。这样就从一个低的个体层面上升到一个高的群体层面。学习中华武术首要的的是培养自身的气息,只有达到了气息流畅自如,才能开始下一步的学习。上乘的中华武术表现在练武者对气息的把握和运用程度上,但凡武术大家都是善于调养气息的。武术不在于征服世界,而在于理解与感悟世界的真谛!外功之锻炼在于增强自身之意志,内功之训练,在于感悟宇宙之生命!

3 中华武术凝聚于扶危助困的道德理念

宇宙生命无形无相,既飘渺又现实,既华丽又朴素,人不能用眼看到她,也不能用手摸到她,只能用心去感知她。练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求美的过程,即对宇宙生命的切实体验过程。在中华武术中,真理认识与价值认识得到完美的结合,真善美实现了统一。武术之真讲的是有力,武术之善讲的是正义,武术之美讲的是体验。

武术之真表现在对武术技术的创造和发展。自秦汉以来,社会上盛行角力、击剑,而随着“宴乐兴舞”的习俗,手持器械的舞练时常在乐饮酒酣时出现,如《史记·项羽事纪》记载的“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5]便是这一形式的反映。此外,还有“刀舞”、“力舞”等。唐朝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裴民的剑术、李白诗歌、张旭草书并称唐代三绝的美誉。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有习枪弄棒的“英略社”,习射练习的“弓箭社”等,还出现了浪迹江湖,习武卖艺为生的“路歧人。”不仅有单练、而且有对练。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流派林立,拳种纷显。拳术有长拳、少林拳、内家拳等几十家之多,形成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主要的拳种体系。

武术之善表现在勇猛精进,敢于担当。练武之人以坚强刚毅为荣,以胆小懦弱为耻,这尤其表现在武德方面。早在两千多年前,《左传·宣公十二年》就对武德了规定,提出武德有七:“禁暴、戢兵、保土、公定、和众、丰财”[6]。武术界历来视不讲武德者为恶者,各门派均有“未曾习武先修德”和“短德者不可与之学,丧理者不可与之教”的格言。少林戒约中提出“习此术者,以强体魄为要诣”,倡导“济危扶贫,匡扶正义”和“不可逞强凌弱之拳”的德行。这是中华民族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在武术中的体现。中华民族认为任何一个存在体,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因此反对弱肉强食,反对黑暗向往光明。《诗经》中描写万物生机勃勃的样子时说:“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四时行焉,百物生焉”,[7]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美好,每一个生物都有权利去生存。而谢枋得“万古纲常担上肩,脊梁铁硬对皇天”的浩然正气;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心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节操则培养了中国人的内在骨气。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门派逐渐形成了一种世代相传的、被人推誊和各派所共有和认可的思想观念,这一思想观念就是蕴藏在武术文化深层的武术精神。因此,中华武术精神并不代表各门各派的“术”和“法”,也不是武术技击的某一种功夫和武德,而是受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影响的,贯穿于整个武术发展史的思想精髓。

武术之美表现在对武术技艺和武术品德融合后的超然体验。中华武术所获得的崇高境界是在武术修练过程中感受天、地、人的一体和谐。这种美一方面体现在对广大宇宙的体验,即真正体验到宇宙之美。孟子曾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8]P99指出天之真实不欺,人应思诚而与天道相通。武术修练就在于体验到自身的真实存在,以真诚之心与宇宙之大美相融合。美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的普遍生命之中,并与道德紧密相关。人要欣赏美,获得美,就要使自己全部身心与天道自然相统一,也就是要以“天人合一”的道德观、生命观和世界观去领略美的内涵和意义。孟子还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3]指出人的道德人格不仅表现在个人言行,还表现在能光照四方,感化万物。体育之美不仅在自身感受到美,还在于他人也从你身上感受到美。另一方面,这种美体现在对自身小宇宙的体验,即武术转化成体育,将人之生命之美展现出来。作为体育项目的武术表现在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定位,即通过自身的展示让他人看到和享受到美。这种美的流露也被近现代的中国人所认可和接受。1927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建立了武术协会、武术队等,形成了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武术活动网,为武术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1985年,在西安举行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这是武术发展中历史性的突破。1987年在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标志武术走进亚运会。1990年武术首次被列入第十一届“亚运会”竞赛项目。1999年,国际武联被吸收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成员,这是武术发展中的又一历史性突破,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武术即将成为奥运项目。2004年在河南郑州举办了第一届世界传统武术节,这是由国际武术联合会、中国武术协会共同主办,也是目前世界武术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大型武术盛会,被誉为 “武术界的奥运会”。其后2006、2008、2010、2012年分别在河南郑州、湖北十堰和黄山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四届和第五届,获得了空前成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武术之美,感受到武术之魂。

如今,中华武术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其蓬勃的生命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崛起。我们为中华文化创造出如此灿烂美好的事物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武术之精神会得到不断地发扬和光大,中华武术也将最终登上奥运盛会的殿堂。

参考文献:

[1]蒋南华.荀子·全译[M].杨寒清,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2]任继愈.老子·全译[M].成都:巴蜀出版社,1992.

[3]鲁国尧.孟子·全译[M].马智强,译注.南京:凤凰出版社,1998.

[4]王弼.周易[M].韩康伯,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

[5]司马迁.史记[M].萧枫,主编.哈尔宾: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

[6]左丘明.左传译注[M].王珑燕,译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

[7]孔丘.诗经[M].吕晓滨,编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8]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选辑[M].北京:中华书局,1981.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5)06-0058-03

收稿日期:2014-12-09

作者简介:周梅(1983-),女,汉族,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武术套路理论与实践。

Discussion on Chinese Martial Arts'Spirit from Chinese Philosophy

ZHOU Mei1,TIAN Xixiang2,LI Lu2
(1.The PE Department of Inner Mongolian University,Huhhot Inner Mongolian,010021; 2.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Abstract: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is the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important performance,is containing the Chinese nation several thousands year life pulsation.Its broad and profound connotation has manifested the profound ponder when the Chinese nation faces the world,as well as the beauty unites unique thought.In the process of studying the martial arts,The Chinese linked up their own intrinsic lives with the extraterrestrial life,and forms the intrinsic spirits which grew continually and dares to take on.

Key words:Chinese martial arts;life pulsation;the beauty unites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
论钱穆哲学的心性论维度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旅游境界浅说
“天人合一”的历史内涵及现代警示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关于《老子》生命哲学探析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