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2015-03-20王梦倩

文化学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朋辈联系人普通高校

李 龙 王梦倩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大学文化】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问题

李 龙 王梦倩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日趋尖锐,对少数民族学生本人、周围同学以及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应深刻剖析普通高校少数民族人际关系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寻求一条解决问题的路径。本文从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面临的问题、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危害、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产生的原因、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解决路径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人际关系

愈来愈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就读,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日趋尖锐。如何摆脱人际关系问题带来的困扰,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面临的问题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困境重重,在人际交往对象、交往内容、交往形式、主观意愿与客观现实冲突方面存在问题。

(一)人际交往对象的狭窄性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际交往对象的狭窄性表现有二:其一,他们仅与本民族同学交往,不与其他民族同学来往;其二,他们仅与身边同学交往,不与其他同学来往。人际交往对象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元素组成,[1]人际交往对象狭窄势必导致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社会支持系统残缺,从而给他们带来严重影响。

(二)人际交往内容的局限性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在同外界进行交往的内容上多为事务性,少有情感性;多为功利性,少有发展性。到普通高校就读的少数民族学生会面临人际关系适应上的种种困扰。为了寻求心理保护,他们往往会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构筑心理防御机制,尽可能避免或者减少与他人的交流,特别是情感上的深层次交流。

(三)人际交往形式的被动性

少数民族学生与其他同学在语言、习惯、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沟通交流时会遇到各种问题与困难。[2]屡次受挫后,少数民族学生往往逃避与他人的人际交往,具体表现为不情愿、不主动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交往消极、被动。

(四)人际交往过程中主观意愿与客观现实冲突

主观意愿与客观现实冲突是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一方面,他们主观上希望保持原有的人际交往习惯,但由于身处普通高校,因此客观上导致他们必须调整原来的人际交往方式;另一方面,他们主观上希望通过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融入新集体,但缺乏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等客观因素,导致现实中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困难。

二、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危害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的问题具有广泛性、复合性影响,既阻碍少数民族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又对周围同学造成负面影响,更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难题。

(一)对少数民族学生本人的危害

首先,人际交往对象狭窄给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带来严重影响。人际关系的狭窄会造成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残缺,而残缺的社会支持系统会对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其次,情感交流的规避使得许多少数民族学生缺乏朋友的真心交流与情感陪伴,这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阻碍。[3]再次,交往形式的被动性不仅会阻碍少数民族学生融入新集体,而且会导致他们语言性交往能力退化。最后,人际交往过程中,主观意愿与客观现实发生冲突,会使少数民族学生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丧失信心,从而使其不敢、不愿主动进行人际交往。

(二)对身边同学的危害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也对其身边同学带来严重影响。其一,少数民族学生交往主动性的缺失,以及情感交流的规避,会使身边同学与其关系淡化甚至恶化。其二,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少数民族学生人际交往的消极性会对其身边同学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身边同学交往的消极化。其三,少数民族学生由于人际关系问题产生的负面情绪会传染身边的同学,从而影响身边同学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三)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危害

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最终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首先,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4]现实中,人际交往问题给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这违背教育的初衷,是教育管理工作的失误;其次,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的问题给周围同学带来了负面影响,损害了周围同学的正当权益,这是教育管理工作的失职;最后,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导致学生之间人际关系淡化、集体凝聚力减弱,这是教育管理工作的失败。

三、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产生的原因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自卑心理的驱使、对普通高校新环境的不适应、周围同学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缺乏了解、客观条件的限制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少数民族学生自卑心理的驱使

一方面,少数民族学生往往在学习基础、学习成绩方面与其他同学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使得他们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另一方面,许多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偏远贫困地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的贫困极易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5]在自卑心理的驱使下,少数民族学生往往通过减少与他人交往的方式来建立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外在表现为他们不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导致人际交往具有狭窄性、内容局限性、形式被动性等特征。

(二)少数民族学生对普通高校环境的不适应

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会面临一个崭新的环境,这种崭新的环境与其以往所熟悉的风俗文化、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存在较大差异。习惯以往交往方式的少数民族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这样的变化,加之对新环境未知所产生的困惑与恐惧,往往选择逃避来进行掩耳盗铃式的自我内心保护,其行为表现就是尽可能地躲避新的人际交往,避免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交往。

(三)周围同学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缺乏了解

一些学生未能全面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饮食禁忌、性格特征,导致他们在与少数民族同学交往时,不能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进而产生问题。一些学生因怕触犯少数民族同学的禁忌而引发矛盾,不敢、不愿与少数民族同学进行人际交往,在客观上导致彼此关系的疏远、淡化。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缺乏了解,是导致周围同学与少数民族同学人际关系问题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四)客观条件的限制

首先,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尚不能流利地运用汉语交流,在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时,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其次,一些少数民族同学由于饮食禁忌,在同学聚餐等情况下存在不便,客观上给他们的人际交往带来影响;最后,一些高校将少数民族学生宿舍与汉族学生宿舍分开管理,宿舍的分离在客观上造成少数民族学生与其他同学联系不便,久而久之,少数民族学生便不愿与其他同学频繁交往,同时他们也会被其他同学边缘化。

四、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解决路径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问题错综复杂,应把产生问题的原因作为寻求对策的根本出发点,多措并举,形成合力,促使问题解决。

(一)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教育制度

在入学时,有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制度,是为预防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产生各种问题而制定的。高校应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教育制度,并将该制度常态化。

第一,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是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教育制度的执行者与负责人。工作者应在少数民族学生入学7日内对其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若未开展工作或未在规定时间内开展工作,思想教育工作者应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入学教育制度的教育内容应包涵如下两方面:其一,教育学生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以充足的自信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其二,教育学生学会适应新环境,学会主动与他人交往。

第三,教育制度的开展方式应注重实效性。一方面,要以单独约谈的形式来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在思想教育过程中,避免“填鸭式”式灌输思想,要注意听取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有针对性的给出指导建议。

(二)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导师与朋辈联系人双线帮扶机制

1.学校应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导师制

(1)学校应出台相关规定,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在规定年限内担任少数民族学生导师。(2)通过少数民族学生与专业教师双向选择来确定导师人选。导师自确定之后,原则上应指导学生直至毕业。(3)导师应定期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给予指导。(4)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导师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薪酬、职称评定、职务晋级挂钩。

2.学校应建立少数民族学生朋辈联系人制度

首先,少数民族学生朋辈联系人应由班级威望较高的学生干部担任;其次,朋辈联系人应经常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对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给予实质性帮助;最后,学校应对朋辈联系人进行工作考评,评选出优秀朋辈联系人并给与一定程度的奖励。

3.畅通少数民族学生导师与朋辈联系人沟通渠道

导师与朋辈联系人应定期沟通,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存在问题和解决建议进行充分交流。导师与朋辈联系人应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的解决。

(三)多维度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周围同学的思想工作

1.以生动形式对学生开展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少数民族风采展、少数民族知识竞赛、少数民族特色晚会等活动,使学生全面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饮食禁忌、性格特征,从而避免一些同学生在与少数民族同学交往时未能尊重他们的习惯而产生问题。

2.及时向班级同学介绍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情况

在新生入学时,应及时向班级同学介绍少数民族同学的兴趣爱好、愿望理想等情况,特别要详细介绍他们的优点、特长,促进学生对他们的了解,为少数民族学生与班级同学人际关系的“破冰”添加催化剂。

3.引导周围同学热情对待少数民族学生

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让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学生高校求学的种种困难,引导学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促使他们主动帮助少数民族学生,从内心中真正悦纳少数民族学生。

(四)多举措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人际交往平台

第一,学校应将少数民族学生与班级其他同学安排在同一宿舍居住。宿舍是学生之间沟通交流最为密切的场所,少数民族学生与班级同学宿舍的分离就意味着彼此生活的隔离。只有保证少数民族学生与班级同学在一起居住,才能保证他们不与新集体脱离,这是少数民族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要件。

第二,班级内部应定期开展主题班会,促进同学之间感情的交流。主题班会是少数民族学生融入集体、与同学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平台。经常开展主题班会,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强情感交流,促进友谊发展。

第三,通过举办各种集体竞赛、社团活动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人际交往平台。劝说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各种社团活动、集体竞赛,不仅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人际交往的快乐,更锻炼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促使少数民族学生敢于交往、乐于交往、善于交往。

五、结语

当今,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际关系问题日趋尖锐。我们应在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教育制度、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导师与朋辈联系人双线帮扶机制、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人际交往平台、做好周围同学的思想工作方面多措并举,促使问题解决。

[1]金炳镐,孙英.民族院校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126.

[2]郭寿祖.民族理论政策基础[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8.134.

[3]李静.民族交往心理构成要素的心理学分析[J].民族问题研究,2008,(2):42.

[4]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7.

[5]黄羽新.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J].学术论坛,2006,(9):56.

【责任编辑:王 崇】

G752

A

1673-7725(2015)07-0102-02

2015-05-05

李龙(1988-),男,河南虞城人,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朋辈联系人普通高校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让重要联系人更醒目
为每个联系人设定不同的铃声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教你将手机联系人导出到Excel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