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学健康教育的审美观照
2015-03-20刘鹏
刘鹏
(文山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我国中学健康教育的审美观照
刘鹏
(文山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健康和审美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能力结构中具有基础和导向作用,中学健康教育应更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应尽可能将审美观念融入健康教育的体系中去,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将学生健康认知提升到审美的高度,进一步确立多位一体且循序渐进的健康教育体系,谨防和减少学生健康失调,进而树立学生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的健康认知和审美能力,充分发挥健康审美的能动作用,和学校体育共同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逐步开启健康教育的审美模式。
中学健康教育;审美关照;审美理想;青春期;健康失调
健康教育通常认为是通过多种手段系统性地传播健康知识,促使人们自觉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预防疾病并规避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促进自身和谐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教育文化活动。而审美观照也可称审美静观,是审美活动的最关键最本质的环节,通过视觉和心理活动把握事物本体的终极的意义实践性联系方式,是从美的视角认识事物本质规律的审美发现和反省洞彻[1]。审美观照作为一种新的思维形式,能为中学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新的方向。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中,为开展顺应人的成长和社会被发展规律的教育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也为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不断开辟新路。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中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民族的复兴离不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素质教育虽早有要求,但并没彻底改变教育片面追求“成才”而学生渐渐远离“快乐”和“健康”的状况,中学生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及近视、肥胖、虚弱等现象仍广泛存在,可谓之“健康失调”。显然,多数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略显力不从心,学生健康状况亟待改变。为此,党的十八大在论述教育目标时强调必须显著提高人才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换言之就是要求健康和审美元素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结合起来,实现协同发展。曾繁仁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中研究认为,人应该审美的生存,审美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将后代培育成审美的一代新人[2]。因此,结合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在中学健康教育中进行审美活动融入,从审美的视角审视健康教育,认识其中的规律和法则,并使之成为学生健康的促因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领域。
1 我国中学健康教育的审美现状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健康和审美被认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彼此审视似有不妥,但我们无法否认,同样作为学生素质和能力整体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在教学内容、方法和培养目标等方面有许多相通而且应该协同的部分,应共同构成学生人文通识知识和能力体系的和谐统一体,也应尽可能达到科学的、艺术的审美高度。
1.1课程内容狭窄,健康知识传授不够系统
中学的学习任务相对繁重,小学阶段班主任与家长协同配合的健康教育模式逐渐弱化。健康教育的任务基本落到体育课程上,由于课程目标、评价体系及体育课的一般教学形式注定了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处于很低的地位,很多学校的健康教育也被降到一个无足轻重的位置。常规而言,中学健康教育应有一定的人体生理学知识、一般医学常识、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基础知识、青春期心理调控知识等,但受教师水平和课程目标要求所限,健康教育成了学生的体育运动教育,而且只限于单纯的身体锻炼,对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很不系统,更谈不上学生健康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健康认知观念的培养,学生甚至不懂健康的基本标准和常识。健康教育作为生活教育的基础部分,应教会学生健康幸福优雅的生活,解决他们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般健康问题。但由于学校对健康教育认识不够深刻、政策保障力度不强、课程基础和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开发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健康教育课程正逐步消失,学科本位现象严重,学生健康习惯和行为不达标[3]。良好的健康教育应该注重艺术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自幼就开始认识健康的重要性,自觉积极地学习健康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培养基本保健能力,科学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为高效率学习做准备,也为他们青春期成长奠定美的基础。
1.2教学方法单调,健康教育思想内化不够
对多数中学而言,教育资源的配置最能体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一直是学校决策层首先考虑的问题,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健康教育的资源配置非常有限。师资的缺乏和教学方法、途径的相对单一注定了健康教育思想的内化不足,教学过程也难以谈得上艺术性和美感,学生健康水平的提升处于自然状态,很难向自觉状态的转变,部分学生健康失调情况严重,成为特殊人群。在中学沉重的学习压力下,学生青春期的身心健康问题并未被引起足够的关注,中学健康教育需要一个能唤起情感共鸣并持续起能动作用的导向。中学生是充满朝气快速成长的一代,日常饮食、睡眠、医疗保健等必要的生活知识的学习依然是他们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健康教育的意义更在于将来。中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甚至比知识传授的本身更重要,因为学生获取信息的手段更丰富,兴趣点更多,生活方式也更加多样,所以怎样将健康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内化很值得探索,美国在这方面可谓是榜样。美国中小学健康教育在“教学单元”的拟定时就很重视学生健康理想、决心和信心的培养,充分内化健康教育思想[4]。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我国中学健康教育任重道远,并应尽可能从心理健康和品德教育开始,借助更多载体使之常态化、系统化、生活化和专题化,充分唤醒学生的动机、兴趣和情感等内因,促使健康教育真正步入正轨,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
1.3培养目标模糊,教育过程缺乏审美融入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表现四个方面对健康进行了重新定义,说明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已进入更深的层次,健康概念也被赋予更广泛的内涵,覆盖到更广阔的领域,更具整体性、广域性、协调性和发展性,审美也应是学生健康素养的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智育至上的中学教育阶段,对学生健康的要求一直较低,譬如没有疾病就算身体健康,学生的体质问题严重;没有严重的外显性的心理问题就算心理健康,结果很多学生心理亚健康,和外界沟通能力没能得到发展;对社会适应的要求更是模糊,因为多数时间都在校学习,接触社会的机会极为有限;在道德方面虽有一些案例对学生的操守道德方面有所启发,但没能给学生一种唤起他们绽放美好情感勃发善意和真诚的永恒追求,所以就健康教育总体而言是口号响亮、目标模糊、评价失调、要求偏低。就课程而论,健康教育主要靠学校体育来实现,传统体育从内容到形式都追求体系化,表现出对生活世界的偶然性、个体性、真实性、突变性的排斥,内容编排较少考虑学生的需要,不尊重个体差异,体育教学中的美好像被抽离了[5]。中学阶段学生的审美意识逐渐成长,需要科学的引导,而且科学引导的审美意识能成为促使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并且成为他们对某些问题的评判尺度甚至是思维方式。所以在健康教育中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将其作为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学生的思维准则。
2 我国中学健康教育的审美诉求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把学生的素质分为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近年来的表述虽略有改变,但也在强调德、智、体全面协调发展的同时也把健康作为最基本的要求,而健康不能简单理解为体育,体育只属于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所以从素质教育的多维视角理解健康是比较客观和科学。
2.1以形体美为基础,强化运动技能学习,深化中学体育改革
不可否认,在学生的健康问题上学校体育仍将长期肩负着神圣使命,但也存在着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仍需深度改革。就课程而论,体育在保证活动性特征的同时应表现出更明显的融合性和广域性,既要重视基本运动技能的教学,也要积极建立和其他课程的联系,并突出其知识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尽可能将体育与健康卫生知识和学生的知识体系接轨,尽早让学生明白运动对他们形体塑造和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学校体育应结合学生青春期发育的身心特征和运动项目特点,强化基本动作的学习,这是整个学校体育体系统建设的客观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认真”二字贯彻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在动作学习中让学生明白认真学习动作的过程也是一种求美的历程,一丝不苟的本身就是对动作和形体的最美的展示。动作的储存数量和习得质量基本能决定学生以后的体育健身态度和习惯,所以在动作的习得方面应提出更高的审美要求,而且符合审美要求的基本动作才可能是规范的科学的,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物力学原理早已证明了这一点。人的审美形象具有“生成性”,审美教育是感性的,应以“人的形象”为逻辑起点[6],当学生意识到形体美成为服饰美、气质美、行为美基础的时候,对美的向往会促使他们自觉学习健康与卫生保健知识,并积极参与健身运动,提升体质健康水平。所以,在科学运动理论指导下,以形体美为主要追求,开展注重细节的动作技能学习,才应是中学体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提升体育学科地位的必要措施。
2.2以创意美为导向,强化综合认知能力,注重整体健康观念
健康幸福的生活常需要美和智慧的指引,没有健康一切都将毫无意义,而健康终究是建立在一定综合认知能力基础上的,是智力、情感、态度、习惯等因素的能动体现,处处展示着生活之美。青春期的健康离不开美育的滋养与呵护,审美教育应满足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个性教育的时代要求[7],是一种提升学生综合认知能力和审美智慧的教育。学校应在健康整体观基础上强化对学生综合认知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没有认知的科学化、生活化、艺术化、程序化和广域化,学生生活所必须的基本医学、人体结构系统、常见疾病的预防与保健、日常饮食卫生等知识就很难习得,其他学科的老师就很难参与,校园文化也不可能多角度融入,家长、学校、社会的健康教育合力作用就很难实现,学生的健康意识就很难增强,认知水平也很难提升。这样一直以动作教学为主的中学体育自然就缺乏理论基础和应有的地位,学生健康和教育的长效作用也很难体现出来,学生意志力和健康审美能力的培养自然也缺乏必要的基础。譬如,中医认为头疼的问题不一定在头上,有可能是肝火上亢所致,这样的例子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培养了他们联系的发展的整体观看待问题的能力,这种认知能力具有综合性,展现了中国文化之美。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但运动对健康的意义是永恒的,应陪伴人的一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阶段更应如此,也应让他们明白高水平的健康认知能力也是一种唯美的人生智慧。也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对生命、生存、生活等问题的深刻思考,所以健康教育也应传扬一种智慧之美。
2.3以道德美为前提,强化学生责任意识,拓展健康教育视野
健康不只是表现在身体机能上,还表现在心理和道德等多个方面,近年来中学生在青春期叛逆、心理亚健康和道德犯罪等心理和道德健康方面的问题不容忽视。就道德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而论,可以认为道德是建立在心理健康基础之上的美的延伸,道德外在表现可认为是一种责任意识。就德育而论,道德教育归根结底就是道德责任教育,以尊重学生自由为基础,重视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强化主观责任[8]。因此中学健康教育应走出传统教育视野,从更高的层面进行道德健康教育,强化责任意识是一种易行的具体路径。学生在学校里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是家长所希望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美丽心灵是一种孝心,也是一种道德之美的体现,更能有效防止青春期的心理叛逆和犯罪。社会需要健康甚至强壮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习惯是未来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的前提。试想,在学习重要的中学阶段对自己的健康不关注,而是肆意上网酗酒的学生若不转变将会选择一条什么样的生活道路,或者说一个连运动健身那点辛苦都承担不了的人会承担什么样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所以健康教育的本身也肩负着一定的道德责任,具有道德之美。在此基础上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教师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也反映了一定的道德素养,也可以从道德之美的视角去审视,所以在中学阶段就应使学生懂得健康身心的道德意义和价值,使他们自觉进行身体锻炼,强化自身健康意识和道德“底线”。所以,在中学健康教育中能否上升到的道德之美的高度是很值得探索的问题,应让学生明白为健康付出努力的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因为健康也包含道德意味。
2.4以劳动美为目标,强化全面发展观念,重设健康教育体系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的劳动者。在目前把智育放在第一位的中学教育环境中,健康的目标不应只停留在局部“达标”的层面上,应重构自身体系。有研究认为,在英国学校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应对未来成人世界的挑战,教育主题尽可能包含人生整体和全部生活历程,其内容涵盖健康、人生、社会三方面内容[9]。在健康认知、健康观念、健身规划、基本健身动作、健身习惯等方面应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并将其和德、智、体等宏观要求结合起来,建立经纬分明的重程序、可量化、易操作的健康目标体系,将健康知识系统化、具体化、层次化,认知过程趣味化、生活化、艺术化,这样就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健康观念和健身保健意识,也唤起他们对健康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建立认知、技能、习惯和审美培养“四位一体”且循序渐进的中学健康课程目标体系,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应成为这一体系的重要构件。劳动时间减少也被认为是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10],劳动对健康的意义是无需证明的。学校应充分认识劳动这一人的本质属性对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塑造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在新时代精神的指引下健康全面而快乐的成长。劳动也是学生日常生活实践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的健康具有积极意义,也是他们未来最直接的生存技能,所以,应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感悟劳动之美。
3 我国中学健康教育的审美路径
中学健康教育的审美路径也是审美能力的实现路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将健康和审美融合共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健康教育过程本身的审美化、艺术化和科学化,又要实现健康教育效果的长效化,使学生自觉地将审美观念运用到终身健身中去,和健康结合起来,自觉地以审美为导向,促进健康的获得与保持。
3.1立足宏观视野,多维提升学生健康素养
通常可以认为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得、理解和处理基本健康信息与服务并作出正确的与健康相关决策的能力,是衡量健康教育的重要指标,应从青少年抓起[11],我国具备健康素养的人口比例很低,2008年卫生部的调查结果仅为6.48%[12]。在我国的传统文化环境中,“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等文化精髓至今仍被认为是古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等多方面参悟之后的科学论断,身心合一,经常保持快乐充实的美丽心情,并且动静结合营养适当很有利健康,譬如很多农村的长寿老人一生没参加过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运动,但他们依然健康到老,他们的健康应引起我们的思考。因此,从心理上培养学生的健康能力,尽可能遵循意识、知识和能力逐步提升的顺序,并将其提升到审美的高度发挥审美的能动作用,美对健康的教育将更具有积极意义。在此前提下促进学生寻找自己的方式促进身体健康和道德适应,也应是未来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结合目前我国学生的体质状况和学校教育的实践,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健康教育归为体育的范围,至少在目前体制下是不合适的。因为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受的干扰和诱惑非常广泛。健康教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体现在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健康教育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离不开体育,可单靠体育教师也很难独立完成的,应该和德育、智育和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健康教育甚至可以成为智育的主要题材和内容之一。目前把体育和美育结合起来,并且以美育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具有更强的可行性,我们甚至可以把健康上升到艺术的高度,这样就还可以以健康教育为契机,使学生受到更多的人文教育。
3.2重视多因协动,逐步唤起学生审美健康
健康教育终究就是一种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应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以图教学改革为基础实现多学科联动和多因协动。健康内容的广域性和健康素质的基础性在中学各科的教材设计中已有所体现,尤其是语文、政治、历史等人文课程中较为明显,也基本实现了学科联动的教育模式,为健康教育的多维性打下了基础。可是在重视学科本位的中学教育中,多学科虽都有意或无意的涉及到健康内容,但由于都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健康教育效果并不明显。不可否认,其他人文学科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责任和社会适应,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心因性健康失调。若在此基础上以学生自身为审美对象培养他们的健康审美意识与能力,学生健康的内因就能有效调动,而且还能为学校的“安全教育”及“危机管理”奠定基础。另外,学校可以规定性的适时适宜地安排一些健康教育的专题讨论、活动等,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评判,加强行为引导。在浓厚的兴趣和强大的内因驱使下,主要负责学生身体健康的体育教学就有了更多的助力,审美理想、道德责任和未来使命会促使他们更多的运动参与。当然,随着教学媒体的日益发达,在健康教育中也完全可以借助网络视频等,让学生接触一些较为流行的运动项目形式,唤起他们体味运动的气质美。譬如,有专题研究表明,在健身气功教学重能很好地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对学生进行审美文化熏陶[13]。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审美方式,审美要求先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可以从对自我的身体审视开始,客观理性地认识和接受自身的不足,积极通过运动和营养去改善它,而非进行所谓整容、节食减肥之类的破坏性重建,在不断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步建立自己的审美价值体系,提升自身健康审美能力。
3.3重视审美素养,教育学生走向优雅生存
教育的过程就是使自然的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教育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中国人由传统的“权力化生存”经“物化”和“能力化生存”也将因为所受的教育而走向“优雅生存”[14]。一个能走向优雅生存的人一定是一个健康的、快乐的、具有较高审美素养和丰富人文知识的人,这些都应该而且必须从教育中获得。中学阶段正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必要的人文知识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他决定着个人价值理性的构建,也几乎决定了他自己生活的幸福程度和对未来社会的贡献。在教育的过程中,人文教育的缺失无疑会导致很多难以弥补的问题,而科学的人文教育离不开审美的融入,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审美素养的提升应该贯彻人文教育的全过程,也应作为人文教育的一种价值评判尺度。审美是多元的,真正的能成为个人素养的审美应该是健康的,应以健康为价值尺度和主要目标进行评判,因此,在审美教育中应以健康教育为基础,以健康为目标,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科学融入学生的人文教育中,并使二者合理结合,符合我国中学教育的实际,也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具体操作过程中,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教授认为,应排除不良社会文化的干扰,将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结合起来,将其作为关乎学生未来健康和幸福的大问题来解决[15],因此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也为中学健康教育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4 结束语
中学生是一群属于生命特殊阶段的特殊人群,中学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文化活动,不能没有审美活动的融入,对我国中学健康教育的审美观照是在素质教育理论的基本框架下对健康教育的一种美学的审视和指引,其意义在于使学生在健康问题上尽早形成科学的审美方式,促进自身健康的获得与维持,时刻警惕健康失调现象的出现。健康和审美在学生素质与能力结构中起到基础和导向作用,是一种交叉融合不可分割的客观存在。因此,结合人的成长规律,立足一个更高的层次,从审美的视角对我国健康教育进行审视,深刻认识健康教育的特征和规律,为中学健康教育的更好地开展确立科学的起点、方向和路径,也是中学生青春期成长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生活的不断丰富,健康和审美之间的关系将日益紧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值得探索的问题。健康内容的多样性和审美表现的多元化,在学习任务异常繁重的中学时代对二者进行充分的课堂教学在很多学校显得不够现实,但结合课程特殊性和学生青春期身心发育特征对学生进行健康意识和审美素养的“内化”教育是可行的,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和生活中通过多种途径提升相关知识和能力,也能实现真正返观内视具有修慧色彩的审美观照,为终身健身和全面发展服务。
[1] 张晶.审美观照论[J].哲学研究,2004(4):67-72.
[2] 曾繁仁.审美教育——使人成为“人”的教育[J].贵州社会科学,2008(12):80-83.
[3] 葛宏宇.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问题及策略研究——以长春西新区为例[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1.
[4] 赵香柳.美国中学健康教育课程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0.
[5] 赵崇乐.体育审美教育观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9.
[6] 邱开玉.论审美教育与人的形象塑造[D].武汉:湖北大学,2012.
[7] 李玉.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审美教育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
[8] 赵文静.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9] 赵丹妮.英国健康教育课程结构研究——以恩斯肯中学PSHE课程内容为例[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10]冯晓玲.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11]高皓宇,王刚,袁媛媛.健康素养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1(8):616-618.
[12]邹思梅,方小衡,林德南,庄润森.健康素养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10(7):537-540.
[13]司红玉.健身气功教学与审美教育[D].西安:山西大学,2012.
[14]杨振闻.当代中国人生存方式的变迁及其影响[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2.
[15]王登峰.学校体育的困局与破局——在天津市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1):1-7.
The Esthetic Contemplation of Our Country's Middle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LIU Pe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Yunnan 663099, China)
Health and aesthetic are important parts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which have a fundamental and guiding role in students' ability structure, and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n the present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school should blend in aesthetic content of health education system as far as possible, and prevent student’s health disorders, raise student health cognition to the aesthetic height based o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urther establish more than one health education system, set up the student's aesthetic ideal, fully develop the students' health awareness and aesthetic ability, fully play the active role of healthy aesthetic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health level together with school sports, and carry out aesthetic mode of health education step by step.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esthetic Contemplation; aesthetic ideal; adolescence; health disorders
G807.3
A
1674 - 9200(2015)06 - 0105 - 06
(责任编辑 查明华)
2015 - 09 - 25
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项目“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滇东南地区壮族苗族青少年青春期生长发育特点研究——以文山地区为例”(Z13005)。
刘 鹏,文山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硕士。